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羽 冯五一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734-735,739,共3页
建国以来,我国矿业得到迅速发展,矿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结合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矿山环境评价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阐... 建国以来,我国矿业得到迅速发展,矿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结合我国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矿山环境评价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阐释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环境 矿山地质灾害 评价 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布与环境影响关系研究——以汶川-茂县公路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惠民 任光明 +2 位作者 李源亮 范荣全 李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6-71,共6页
汶茂公路地处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汶川地震发生后重要的"生命通道"。为深入探究该类区域崩滑灾害的发育规律,并据此对公路选线和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灾害最新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运用Arc GIS平台,分析了汶茂公... 汶茂公路地处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汶川地震发生后重要的"生命通道"。为深入探究该类区域崩滑灾害的发育规律,并据此对公路选线和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对灾害最新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和资料搜集,运用Arc GIS平台,分析了汶茂公路走廊带的地表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断层、水系、道路影响共6个环境因子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计崩塌258个,滑坡127个,其在30°~60°的坡度范围内分布最广,E、W、SW、NW坡向范围内坡体稳定性较差,灾害频发。(2)地层及岩性在宏观上对灾害发生起着控制作用。(3)距断层越远,其受到的影响越小。(4)走廊带内崩滑灾害受区域水系的控制。(5)距道路400 m的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在道路修建时,应重点考虑边坡、路基的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地震 ARCGIS平台 山区公路 公路走廊 汶川 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7号线地下水壅高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瑞 许模 +1 位作者 张强 范辰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86,共7页
成都地铁7号线路为环线,沿线串联了火车北站、火车东站和火车南站三个重要交通枢纽,且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域轨道交通放射线形成换乘关系,对缓解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然而,地铁建设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成都地铁7号线路为环线,沿线串联了火车北站、火车东站和火车南站三个重要交通枢纽,且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市域轨道交通放射线形成换乘关系,对缓解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然而,地铁建设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使水位雍高渗流场发生变化,同时还易引起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铁附近浅基础建筑物的破坏。通过定量化研究,计算出地铁7号线修建引起地下水位雍高值为0.0035~0.5500m;由水位壅高导致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受到最大影响的地点为火车南站附近。其承载力为修建前的95.49%;车站基坑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值在0.01~2.18cm范围内,沉降量普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铁7号线 地下水雍高 环境地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研究
4
作者 钟佳悦 郝利娜 +1 位作者 张明颖 严丽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5,共9页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 目的为探究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重大工程对延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eco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EGCC)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和信息量模型构建研究区EGCC评价模型,揭示延河流域环境承载力时空模式及流转态势,构建人类活动强度指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探讨人类活动与EGCC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延河流域1990—2018年EGCC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值从−0.299上升至−0.197;EGCC分布多年来呈“中部最高,东南次之,西北最低”格局;人类活动强度从1990年成片分布逐渐发展到2018年“单核辐射”分布,高强度区主要分布在延河流域中部;人类活动强度与EGCC相关度较高,一定范围内呈正向促进关系;受平山造城工程活动影响,2010—2018年高水平和较高水平承载力面积分别增加了1.610,3.164 km2;EGCC变化趋势因治沟造地工程所处乡、镇地理位置和发展侧重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人类活动与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治沟造地和平山造城工程对EGCC具有一定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治沟造地 平山造城 生态地质环境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泥石流堆积体上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防治对策
5
作者 李育枢 李天斌 《岩土工程技术》 2009年第2期64-67,71,共5页
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老泥石流堆积体上的地质灾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以川藏线二郎山隧道西引道公路别托段穿越的老泥石流堆积体为例,介绍其形成演化过程和物质结构特征,分析沿线各地质灾害点的成因,总结在这类流堆积体上进行人... 在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老泥石流堆积体上的地质灾害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以川藏线二郎山隧道西引道公路别托段穿越的老泥石流堆积体为例,介绍其形成演化过程和物质结构特征,分析沿线各地质灾害点的成因,总结在这类流堆积体上进行人类工程活动时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泥石流堆积体 地质灾害 成灾机理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
6
作者 赵华磊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场地南侧山体开挖时,坡顶出现裂缝,坡体失稳可能产生滑坡。为保障拟建工程施工安全,查明滑坡的规模形态、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研究和分析其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为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基...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场地南侧山体开挖时,坡顶出现裂缝,坡体失稳可能产生滑坡。为保障拟建工程施工安全,查明滑坡的规模形态、工程地质条件、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研究和分析其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为滑坡的治理设计提供基本的工程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特征 稳定性分析 防治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芦山Ms7.0级地震地质灾害特征 被引量:34
7
作者 黄润秋 王运生 +3 位作者 裴向军 李渝生 李为乐 罗永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1-589,共9页
为了揭示芦山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结合遥感解译,震后第一时间对芦山震区开展了应急调查和危险性分析等工作.芦山7.0级地震诱发的地震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崩塌主要沿双石-大川断裂带,北西向几个深切峡谷段,如S210芦山-宝... 为了揭示芦山7.0级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发育规律,结合遥感解译,震后第一时间对芦山震区开展了应急调查和危险性分析等工作.芦山7.0级地震诱发的地震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为主,崩塌主要沿双石-大川断裂带,北西向几个深切峡谷段,如S210芦山-宝兴峡谷,芦山-双石峡谷,芦山-太平峡谷发育,其中震中附近的宝盛、太平及龙门崩塌密度最大.崩塌源主要分布在陡立谷坡中上部、突出山嘴等部位,堆积以块石、孤石及碎石为主,对灾区的公路破坏大,其次是坡脚的民房,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威胁公路的正常运行.潜在不稳定斜坡和土质小型滑坡,由于沟道物源的增加,震后泥石流灾害链不可忽视.地震波强度及地形放大效应是控制灾害发育的主因,斜坡结构及风化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分布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灾区茂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军 朱静 +1 位作者 王磊 王玉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该文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选取研究区内的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地层岩性、河流缓冲区、断层缓冲区的灾害点分布频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该文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选取研究区内的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地层岩性、河流缓冲区、断层缓冲区的灾害点分布频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基于GIS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地理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及评价结果图的输出。最后,以5.12汶川地震后的四川省茂县为例,实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高危险区面积25.0%,地质灾害点占60.7%;中危险区面积33.1%,地质灾害点占24.4%;低危险区面积41.9%,地质灾害点占14.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政府部门的灾后重建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果验证的信息量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贵州省开阳县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范强 巨能攀 +1 位作者 向喜琼 黄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5-68,共4页
传统信息量法将所有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综合,未对评价因子作优化选择,选择带有主观性。鉴于此,采用结果验证对信息量法进行改进,选取工程岩组、断层、河流、道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7个评价因子。首先利用地质灾害编录数据与评... 传统信息量法将所有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综合,未对评价因子作优化选择,选择带有主观性。鉴于此,采用结果验证对信息量法进行改进,选取工程岩组、断层、河流、道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7个评价因子。首先利用地质灾害编录数据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单因子信息量,然后利用成功率曲线法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的模型拟合能力,按照模型拟合能力从高到低将单因子信息量排序,并依次进行总信息量试算,得到7组试算结果。最后对7组试算结果进行模型拟合能力评价,确定AUC为前4的因子组合为最优的因子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量法 结果验证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开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茂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46
10
作者 刘宇恒 邓辉 熊倩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地面积约46.1 km^2,占10.0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岷江干流沿岸及其部分支流沿岸等;中易发区面积约149.59 km^2,占32.52%;低易发区面积约205.25 km^2,占44.62%;非易发区面积约59.06 km^2,占12.84%。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基本吻合,可为茂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土体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四川茂县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朝阳 巨能攀 +1 位作者 范强 黄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4-98,共5页
针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组织、集成与管理方面的困难,结合监测数据特征,建立监测数据映射关系、异常数据处理规则等,基于C#、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地质灾... 针对海量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组织、集成与管理方面的困难,结合监测数据特征,建立监测数据映射关系、异常数据处理规则等,基于C#、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一套"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系统"。实现了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在数据汇集平台上的无缝集成,为多源异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集成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难以在同一平台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难题。该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贵州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数据 多源异构 数据集成 中间件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降雨型地质灾害自动预警系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朝阳 巨能攀 +2 位作者 赵建军 解明礼 范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46-250,254,共6页
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发生的,单一的气象因素很难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的生成规律,其预警精度、准确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以SWOT分析模型为主要设计思想,开展了以降雨、地质、地形等多因子的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自... 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发生的,单一的气象因素很难准确地反映地质灾害的生成规律,其预警精度、准确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以SWOT分析模型为主要设计思想,开展了以降雨、地质、地形等多因子的区域地质灾害精细化自动预警模型及系统研究。首先对研究区——安徽省黄山市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黄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区划;然后通过对研究区连续5 a的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当日降雨量、前期累计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进行分析,得到降雨诱发区域地质灾害值临界表达式;综合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降雨临界值结果,完成多因素影响下的区域地质灾害自动精细化预警。应用结果表明:基于ArcGIS平台所开发的区域地质灾害自动预警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地质灾害预警,并且黄山市2016年6月20日的预警结果和实际情况验证了所建立的预警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由此说明:该模型的应用精度较高,实用性较强,能够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预警 ARCGIS LOGISTIC回归模型 SWOT 黄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服务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宙峰 何政伟 +1 位作者 李敏 南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4,80,共4页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近几年,由于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基于社会各行各业、政府、公众等对空间信息共享需求日趋增长,如何对空间信息共享存...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近几年,由于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基于社会各行各业、政府、公众等对空间信息共享需求日趋增长,如何对空间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如何科学合理地构架地质灾害空间共享平台,从而利用该平台提供的共享和互操作机制来预测、预警、评价和治理各种地质灾害也就成为当务之急。探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实现目标、建设思路、平台设计架构、建设内容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网络环境下的地质灾害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技术组成和业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共享服务平台 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色达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文 孟祥瑞 +2 位作者 魏良帅 刘民生 郝红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1,83,共7页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环境复杂,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色达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工程地质岩组、24h最大降雨量...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质环境复杂,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色达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择了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工程地质岩组、24h最大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构造8个指标作为本次评价的指标;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所选指标的权重;并基于GIS平台对指标进行量化与加权叠加分析,得到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标准将评价结果分为3级。结果表明: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在地质环境差的区域占82.81%,地质环境质量中等的区域占15.63%,在地质环境质量好的区域仅占1.56%;地质环境质量分区与灾害易发程度吻合度高,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对区内防灾减灾工作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环境地质评价 GIS 色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俊峰 王运生 孟天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185,共4页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受地形影响明显。该区地貌以中丘为主,广泛分布软硬相间的近水平中生代红层,一般丘顶为巨厚层砂岩,砂岩内大间距的垂直裂隙... 四川广安区观塘镇地质灾害发育以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为主。区内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受地形影响明显。该区地貌以中丘为主,广泛分布软硬相间的近水平中生代红层,一般丘顶为巨厚层砂岩,砂岩内大间距的垂直裂隙发育。渠江及其支流切割强烈,在渠江及支流两岸形成上硬下软、上陡下缓的特殊边坡结构,降雨不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扰动等多因素作用是导致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特征 成因机制 广安区观塘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与“地质环境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留洋 傅荣华 吴亚子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文章试图从对"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评价"基本概念的探讨上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理清思路,以期从理念上对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有所启示。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开放的系统,一个由岩石(体)... 文章试图从对"地质环境"及"地质环境评价"基本概念的探讨上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理清思路,以期从理念上对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构建有所启示。地质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开放的系统,一个由岩石(体)、土壤(体)、地下水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组成成分之间、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系统外部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地质环境评价主要分为三个分支:地质环境安全评价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风险评价、地质环境容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评价 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泸定县主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小琴 朱静 凌昊平 《山西建筑》 2008年第4期123-124,共2页
在对泸定县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乡为单位的危险性评价,以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危险性评价 灰色关联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某高填方路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骏 周君波 +1 位作者 凌瑶 杨词光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2年第3期30-32,共3页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大量涉及复杂的高填方路基工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做出定期动态...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大量涉及复杂的高填方路基工程,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中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做出定期动态评价,发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以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某高填方路基监测案例为例,阐述了高填方路基地质灾害预防监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地质灾害 测斜监测 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等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伟 许强 李为乐 《山西建筑》 2010年第18期88-90,共3页
通过采用信息量模型方法,以GIS为平台,针对工程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最终得到了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信息,包括其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及相关统计信息,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GIS 信息量法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城茹布查卡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文正 刘哲 《人民珠江》 2015年第1期61-65,共5页
对现场进行充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温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试验和分析,深入研究温泉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环境特征,并对温泉形成具有控制性意义的断层进行追索和研究,分析了茹布查卡温泉的水源补给、地下径流条件、升温及自流排泄的全... 对现场进行充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温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试验和分析,深入研究温泉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环境特征,并对温泉形成具有控制性意义的断层进行追索和研究,分析了茹布查卡温泉的水源补给、地下径流条件、升温及自流排泄的全过程,得出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该温泉矿化度低,水源补给随季节及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其形成主要受稻城境内的茹布断裂控制,并构建成一个稳定的大气降水补给的断裂带深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质构造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