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龙门山北段天井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卿
李忠权
张玮
刘爱疆
曾吉和
崔文玲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院
-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1,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426)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03ZQ026-046
05JY029-088-2)
-
文摘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克拉通以东,被围限在扬子、华北和羌塘三大陆块拼贴构造间.以全工区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选取近东西向的剖面06fsc0003—02tjs1111线,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天井山构造带的造山过程.结果表明:天井山构造带的演化可划分为伸展拉张成盆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末)、陆隆伸展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末)、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现今)3期.根据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条件,认为自元古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性质发生多次改变,控制构造变形、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印支期冲断带下盘(现今天井山背斜前翼下部)发育形成于印支期晚期的冲起构造,其内断层发育,将二叠系、志留系及寒武系烃源岩与二叠系储层和圈闭串通,有利于烃类的运聚,且有飞仙关组泥岩作为直接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是油气集聚的有利部位.该研究能够加深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油气分布预测的认识,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龙门山北段
天井山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构造演化
-
Keywords
north part of Longmen mountain
Tianjing mountain
structural evolution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collecting oil and gas
-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