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3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永强 吕志成 +1 位作者 王虎 程海明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23,共20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小大川铅锌铜矿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在空间上受到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影响。其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尚不清楚,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内铅锌成矿规律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小大川铅锌铜矿赋存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在空间上受到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影响。其成岩成矿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地质背景等尚不清楚,对其研究可以为区域内铅锌成矿规律提供新的依据。【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小大川铅锌铜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35.9±0.8 Ma和134.9±0.8 Ma,表明铅锌矿化发生在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富SiO_(2)(71.29%~72.92%)、K_(2)O+Na_(2)O(7.17%~7.89%)、Al_(2)O_(3)(13.35%~14.48%),贫MgO(0.61%~0.64%)、CaO(1.24%~1.73%),富集Nb、Ta、Zr、Hf、Th元素,亏损Ba、K、Sr、P、Ti元素且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海鸥型”分布,δEu值为0.35~0.47,负Eu异常明显,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A2型花岗岩。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87Sr/86Sr)i值为0.70545~0.70548,ε_(Nd)(t)值为-1.7~-0.3,Nd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957~1071 Ma。【结论】结合年代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石成因为新生地壳和幔源物质混合同时受到上地壳混染。小大川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该环境同时还导致了区域内成岩成矿作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小大川铅锌铜矿床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SR-ND同位素 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学情分析研究——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丰云 任科法 +1 位作者 孙付春 张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1-203,263,共4页
"卓越计划"实施已有6年之久,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以学生参与理论和I-E-O理论为支撑,设计学情分析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学生学习信念、学校适应、学习收获、教学软件、校园硬件等5... "卓越计划"实施已有6年之久,学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以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以学生参与理论和I-E-O理论为支撑,设计学情分析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学生学习信念、学校适应、学习收获、教学软件、校园硬件等5大方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情分析的视角分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了研究对象学习收获的最终影响因素,找出了"卓越计划"中影响培养质量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提供决策咨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培养质量 学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应平 陈文德 +1 位作者 许伟 彭培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5-872,共8页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和有益元素含量高低的测定,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地球化学分等,最终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以Ⅲ、Ⅳ等为主,占调查面积的56.05%左...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和有益元素含量高低的测定,参照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养分质量进行地球化学分等,最终进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成都经济区土壤质量以Ⅲ、Ⅳ等为主,占调查面积的56.05%左右,土壤较清洁,养分较高,适宜农业生产;其次是Ⅴ、Ⅵ等,占总面积的39.02%左右,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养分低,应加强管理;Ⅰ、Ⅱ等土壤面积仅占4.95%,是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区域,应注意强化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地球化学 评价 成都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 唐菊兴 +3 位作者 鲁捷 郭娜 袁慧香 连敦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 赣南铁山垅钨矿田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探获黑钨矿资源量超10万吨。铁山垅复式岩体包括主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两部分,花岗斑岩呈脉状分布。矿田内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都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表现出高硅、富铝、富碱、高钾、富成矿元素(W、Sn、Cu、Mo)和亏损Ba、Sr、Ti、P、REE、Eu,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海鸥式”分布和M型四分组效应等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花岗斑岩^(206)Pb/^(238)U年龄为146.7±0.5 Ma(MSDW=0.5),成岩时代属晚侏罗世。锆石的n(^(176)Lu)/n(^(177)Hf)=0.000973~0.001989,f_(Lu/Hf)=-0.97~-0.94,ε_(Hf)(t)=-17.9~-10.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6~2.33 Ga,显示原岩为古元古代地壳。综合分析认为,铁山垅矿田岩浆活动可划分为170~155 Ma、155~150 Ma、150~145 Ma三个阶段,钨锡矿成矿主要集中在第二阶段,且第三阶段花岗斑岩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推测铜岭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垅钨矿田 花岗斑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望谟县打岩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友 公斌 +1 位作者 潘有良 肖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981,共11页
黔西南望谟县打岩萤石矿床产于二叠系吴家坪组灰岩层间破碎带及P/T界面构造蚀变体中。通过萤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探讨打岩独立萤石矿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成因机制,以丰富望谟县地区萤石矿研究资料,为下一步... 黔西南望谟县打岩萤石矿床产于二叠系吴家坪组灰岩层间破碎带及P/T界面构造蚀变体中。通过萤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探讨打岩独立萤石矿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成因机制,以丰富望谟县地区萤石矿研究资料,为下一步找矿勘查提供参考。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气液H_(2)O包裹体(Ⅱ型)及少量富子晶包裹体,萤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1~216℃,主要集中在130~150℃;盐度为0.17%~1.45%NaCl_(eqv),密度为0.84~0.96 g/cm^(3),属低盐度及低密度流体范围。成矿流体成分较为简单,固相成分为方解石(CaCO_(3))、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微弱CO_(2),液相成分为H_(2)O,主要为NaCl-H_(2)O体系。打岩萤石矿床为金、锑矿成矿流体同源,属于该流体晚期阶段成矿产物。含F成矿流体沿南盘江深大断裂上涌通过P/T界面运移,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围岩中的钙,在向地表运移中因大气降水加入使成矿流体发生冷却,同时构造扩容减压作用使成矿流体沸腾导致CaF2沉淀。在吴家坪组灰岩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及P/T界面虚脱空间等成矿有利部位形成交代充填型低温热液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打岩背斜 望谟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特征及找矿预测
6
作者 李洪梁 刘洪 +2 位作者 黄勇 郑强 黄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4-1512,共29页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是区域找矿预测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选取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整理统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以算术平均值(X)加减3倍标准差(S)进行迭代剔除离群值,统计剩余数据中位数(m),查明了不同次级单元中Au、Ag、Cu等3... 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背景值是区域找矿预测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选取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整理统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以算术平均值(X)加减3倍标准差(S)进行迭代剔除离群值,统计剩余数据中位数(m),查明了不同次级单元中Au、Ag、Cu等39种元素的背景值及富集特征,并进行找矿预测。结果显示,西藏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区域地球化学39种元素背景变化较大,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喜马拉雅地块富集Li、Be、Sn、W、Au、Sb、Pb、Zn等成矿元素,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主要富集Au、Cr;拉达克-冈底斯-察隅弧盆系Cu、Mo、Pb、Zn、Au、Ag等成矿元素富集明显,且从北向南富集程度逐渐增高。综合分析认为,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差异化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导致元素差异富集,进而发育不同成矿元素组合类型的成矿作用。以此为基础,结合元素组合特征,圈定Ⅰ类找矿远景区7处、Ⅱ类找矿远景区9处和Ⅲ类远景区17处。研究结果对新一轮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值 找矿预测 区域地球化学 冈底斯-喜马拉雅 找矿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以JS1井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威振 田景春 +3 位作者 林小兵 梁庆韶 杨燕茹 王兴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4-1798,共15页
【目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作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演化、气候波动、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演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沉积物来源、古水深、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作为地质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转折时期,地球系统在构造演化、气候波动、海洋环境和生物群落演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沉积物来源、古水深、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盆地西南地区JS1井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样品,详细开展了有机碳(TOC)、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与结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物质来源较为一致,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物源区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麦地坪组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La/Yb)N=6.05),轻微右倾,δEu的平均值略小于1,指示正常海水沉积,水体较浅,受热液作用影响不明显。筇竹寺组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N=7.69),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右倾明显,具有弱的δCe和δEu负异常,可能与间歇性热液活动有关。此外,不同钻井对比分析表明,麦地坪组沉积期水体以氧化环境为主,区域上表现为潮坪相—浅水陆棚相的沉积体系;筇竹寺组整体属于厌氧环境,其底部为还原环境,向上缺氧程度降低,区域上表现为浅水—深水陆棚相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氧化还原指标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雷 贺一凡 +2 位作者 王佳敏 侯康师 田雨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8-1564,共17页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造山带演化和高原隆升的相关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经历过高度结晶分异且与超大型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床紧密相关。本文报道了与希夏邦马峰淡色花...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是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造山带演化和高原隆升的相关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经历过高度结晶分异且与超大型锂-铍-铷-铯等稀有金属矿床紧密相关。本文报道了与希夏邦马峰淡色花岗岩相关的含绿柱石伟晶岩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资料。这些伟晶岩中的绿柱石普遍呈自形,多数被包裹在长石和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中,显示出岩浆结晶的特点。矿物化学显示绿柱石的元素变化以通道-八面体替代和通道-四面体替代为主。希夏邦马伟晶岩中绿柱石地球化学组成与铍成矿伟晶岩中绿柱石相当,相对喜马拉雅锂成矿伟晶岩中的绿柱石具有更低的Li_(2)O、Cs_(2)O和Na/Li比,显示出寄主岩石以铍矿化为主。这与全岩地球化学显示的伟晶岩高铍低锂的特点相一致。除此之外,伟晶岩中铷、铯、锡等稀有金属元素也发生了明显的富集。伟晶岩中稀有金属元素与Rb/Sr比之间的强正相关性表明它们的富集主要受控于分离结晶作用。独居石U-Th-Pb年代学分析表明这些伟晶岩主要形成于ca.18~17Ma,与希夏邦马淡色花岗岩岩体的年龄相一致。同时,伟晶岩中的独居石还记录了ca.25~23Ma和ca.21Ma两期年龄,代表了区域上其他两期淡色花岗岩岩浆事件。在喜马拉雅中部地区,普遍发育这三个阶段的淡色花岗岩岩浆事件以及稀有金属成矿作用,进一步表明了淡色花岗岩的形成与分异演化对伟晶岩成矿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希夏邦马 淡色花岗岩 绿柱石 分离结晶 稀有金属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晚侏罗世沙心花岗岩的成因和地质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昭英 熊富浩 +4 位作者 胡在龙 林义华 魏昌欣 袁勤敏 吕嫦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4-1390,共17页
海南岛侏罗纪岩浆岩属于华南晚中生代岩浆岩带的西南端组成部分,是探究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探针。本文对海南岛北部侏罗纪沙心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 海南岛侏罗纪岩浆岩属于华南晚中生代岩浆岩带的西南端组成部分,是探究华南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探针。本文对海南岛北部侏罗纪沙心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沙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沙心花岗岩形成于161±1 Ma,属于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沙心岩体具有富硅(SiO_(2)=70.73%~75.15%)和富碱的特征((K_(2)O+Na_(2)O)=7.64%~8.31%)。岩石贫Ca、Mg和Fe,其铝饱和指数(A/CNK)的平均值为1.06,属高钾钙碱性和弱过铝质岩石系列。样品的轻稀土相对富集(75.35×10^(-6)~112.71×10^(-6)),重稀土相对亏损(6.40×10^(-6)~8.63×10^(-6)),其铕异常相对较弱(0.87~1.10)。岩石具有较低的高场强元素(Zr+Nb+Ce+Y)=123×10^(-6)~217×10^(-6)、^(T)FeO/MgO值(3.39~5.08)和锆石饱和温度(724℃~772℃),且岩石缺少典型过铝质矿物。沙心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_(Nd)(t)值(-2.7~-1.9)和较低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1.17~1.10 Ga)。岩石具有较高的锆石ε_(Hf)(t)(-1.71~+1.84)和较低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1.32~1.09 Ga)。综合分析表明,沙心花岗岩属Ⅰ型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相关的陆缘弧环境下的中元古代变质砂岩熔融的产物,其岩浆源区存在一定地幔物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Ⅰ型花岗岩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耦合性研究——以川西打枪沟矿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航 郭娜 +1 位作者 张柯凡 罗海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4,共18页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 本文采用短波-热红外光谱联合测量技术+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手段,以川西打枪沟花岗伟晶岩型Li-Be稀有金属矿床的13个钻孔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蚀变系统与矿物光谱-地球化学特征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蚀变分带特征表现为(浅→深):白云母→白云母+钠长石→白云母+角闪石+黑云母+其他斜长石,其中Li、Be矿体均赋存于白云母+钠长石蚀变带。(2)白云母矿物地球化学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短波白云母(波长小于2200nm),形成压力在0.03~0.25GPa之间,形成深度为1.3~9.6km,相关矿化类型为Li-Be;波长位于2200~2206nm之间的白云母,形成压力在0.16~0.38GPa之间,深度为6.1~14.5km,相关矿化类型为Be;长波白云母(波长大于2206nm)形成压力为0.45GPa,形成深度为17.1km,无矿化。由此认为研究区成矿环境温度在200~500℃之间、压力在0.03~0.34GPa之间、成矿深度在1.3~14.5km之间。(3)与Li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均小于2200nm,位移处于10nm波动范围,说明Li矿可能形成于岩浆-热液混合期;与Be矿化相关的白云母波长最大值接近2210nm,位移具20nm波动范围,说明Be矿形成更靠近母岩,从岩浆作用后期至岩浆-热液混合期均可形成。(4)应用GF-5B高光谱遥感图像开展不同类型伟晶岩填图,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打枪沟矿区成矿母岩为桥棚子岩体。本文以短波-热红外联合测量技术,厘定了不同类型的伟晶岩光谱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等信息确定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遥感信息识别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红外光谱 伟晶岩 蚀变矿物 Li-Be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科学深钻构造样式及其对区域成矿预测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阳生 赵正 +5 位作者 文一卓 许若潮 李立兴 李厚民 许以明 田军委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706,共19页
湘南科学深钻位于钦杭结合带中段桂阳县宝山矿区,终孔孔深3008.93 m。文章在岩芯地质-地球化学精细编录、测井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岩性、构造、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岩石物性等精细剖面。科学深钻揭露构造行迹自上至下可分为3个构造层:... 湘南科学深钻位于钦杭结合带中段桂阳县宝山矿区,终孔孔深3008.93 m。文章在岩芯地质-地球化学精细编录、测井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岩性、构造、矿化蚀变、地球化学、岩石物性等精细剖面。科学深钻揭露构造行迹自上至下可分为3个构造层:①上部(韧)脆性构造层,构造样式以脆性断裂为主,层间滑动为次,间夹塑性变形;②中部脆韧性构造层,构造样式主要为顺层曲面劈理;③下部韧性构造层,构造样式以塑性变形为主,层间滑动为次,具塑性剪切特征。结合区域深部构造特征研究显示,该区处于北东向炎陵-郴州-临武深断裂带中,燕山期强烈活动诱发岩浆上侵至深断裂的上盘(深断裂北西侧),形成宝山-大坊花岗闪长斑岩脉带及其相关的铜铅锌银金矿、黄沙坪石英斑岩岩枝群及其相关的铅锌银矿、黄沙坪花岗斑岩岩枝群及其相关的钨锡钼铅锌矿。矿石硫化物δ^(34)S同位素研究表明,矽卡岩型铜铅锌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脉状铅锌银金矿除岩浆热液硫外,有地层硫的加入。综合深部构造-岩浆岩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文章提出:宝山中区-1350 m以深矽卡岩型铜矿找矿靶区、宝山至大坊之间的米筛井一带北东向脉状铅锌银金找矿靶区、黄沙寺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及花岗斑岩,是寻找钨锡钼铋铜铅锌矿的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科学深钻 构造样式 找矿靶区 钦杭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A-BPNN的成都市天府新区东部土壤As含量高光谱估测建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宇 简季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明确成都平原城市边缘带土壤中重金属As含量,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东部为研究区,对土壤原始高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去包络线(CR)和标准正态变换(SNV)处理,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出最... 为明确成都平原城市边缘带土壤中重金属As含量,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东部为研究区,对土壤原始高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FD)、二阶微分(SD)、去包络线(CR)和标准正态变换(SNV)处理,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CC)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筛选出最佳变换光谱的特征波段,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LSR)、极限学习机(ELM)、随机森林(RF)和BP神经网络(BPNN)4种回归模型,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土壤重金属As含量估测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经去包络线一阶微分(CR-FD)变换的光谱与土壤重金属As含量相关性显著提升,由0.473提高到0.848;无论是基于PCC还是SPA算法筛选出的特征波段,非线性模型的拟合度以及预测精度均高于线性模型;相对于PCC算法,利用SPA算法筛选的特征波段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明显提升,PLSR、ELM、RF、BPNN模型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86、0.847、0.856、0.942。因此,以SPA算法筛选出的光谱波段作为自变量构建的BPNN模型(SPA-BPNN)是研究区内As含量的最优估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砷含量 高光谱 光谱变换 特征波段 估测模型对比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阿钨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13
作者 吴明锴 张刚阳 +2 位作者 陈友良 陈曦 何忠庠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802,共16页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 那阿钨矿床是藏东地区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钨矿床,发育多期次的石榴子石。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和交切关系,石榴子石由早到晚可划分为BR型(棕红色)、DB型(深棕色)及B型(棕色)石榴子石等3类。本文运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石榴子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R型、DB型及B型石榴子石端员组成分别为Gro_(72.63)And_(26.31)~Gro_(49.36)And_(18.21)、Gro_(52.58)And_(45.63)Spe_(31.99)~Gro_(14.12)And_(25.90)Spe_(5.61)、Gro_(41.69)And_(38.10)Spe_(38.79)~Gro_(15.74)And_(20.56)Spe_(22.23),均属钙铝-钙铁-锰铝榴石系列。3类石榴子石镜下均发育典型八边形和环带特征,具有高钙、低锰和低镁成分的特征,显示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BR型和DB型石榴子石钙铝榴石端员含量高,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B型石榴子石钙铁榴石端员含量增加,反映热液流体向氧化环境演化的趋势。3类石榴子石的∑REE与Fe^(3+)/(Fe^(3+)+Al)值呈弱负相关的关系,表明热液流体总体处于相对还原环境。3类石榴子石均表现出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和负Eu异常的特征,表明热液流体为相对中性的酸碱环境。3类石榴子石的稀土元素类质同象替代机制主要为[REE^(3+)]^(Ⅷ)+[Z^(3+)]^(Ⅳ)→[X^(2+)]^(Ⅷ)+[Si^(4+)]^(Ⅳ)及[REE~(^(3+))]^(Ⅷ)+[Y^(2+)]^(Ⅵ)→[X^(2+)]^(Ⅷ)+[Y^(3+)]^(Ⅵ)。不同金属类型矽卡岩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对比显示,含W矿化的矿床中石榴子石W、Sn含量显著高于不含W矿化矿床,表明石榴子石矿物中的W、Sn含量对成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元素U和Eu能反映矿物生长的氧化还原条件,故石榴子石的W-U及W-δEu关系特征可用于指示区分不同类型的W矿化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钨矿 石榴子石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新龙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对甘孜-理塘洋演化过程的制约
14
作者 严松涛 吴青松 +3 位作者 代雪健 李虎 辛重阳 朱利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15,共15页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四川新龙地区不同类型侵入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古隆巴花岗闪长岩和日果闪长岩同属准铝质系列,具有低硅碱、高铁镁特征,中等的稀土元素总量及明显的Nb、Ta负异常,属于I型花岗岩,为俯冲期岩浆活动产物,获得日果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17.1±0.8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属于过铝质系列,具有高硅碱、低铁镁及弱的Nb、Ta负异常,均属于S型花岗岩,但后者经历了更高程度的分异,分别为碰撞期和后碰撞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获得日里隆巴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203.6±0.5 Ma,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末。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大规模向西俯冲,少量的弧岩浆岩就位于被动大陆边缘雅江残余盆地;晚三叠世末期,由于洋板块的消亡发生弧-陆碰撞,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强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龙地区 雅江残余盆地 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地质调查工程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乳源典型富硒区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子宁 李樋 +4 位作者 莫滨 贾磊 赵艺 赵立波 吴君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3,共9页
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富硒(Se)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区422件表层土壤调查数据,探讨研究了土壤中不同要素下Se元素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元素平均含量为0.65mg·kg^(-1),分... 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富硒(Se)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区422件表层土壤调查数据,探讨研究了土壤中不同要素下Se元素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元素平均含量为0.65mg·kg^(-1),分别是韶关市背景值、广东省背景值和全国丰度的1.97、2.71和2.95倍。富硒土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西部地区,共圈定2 061.31 km^(2)富硒土壤,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9.6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Se含量整体呈现为林地>园地>草地>耕地。研究区土壤Se元素富集主要受到成土母质的控制,土壤中Se含量最高的成土母质类型为泥质岩类风化形成的土壤,富硒率为93.33%;其次受到研究区内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及S、N等元素的吸附固定作用影响,有利于土壤Se元素的富集。研究区土壤中Se与pH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pH值越低,Se含量越高。这些认识有利于对当地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农业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 空间分布 乳源瑶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黑龙江盆地砂宝斯金矿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16
作者 王远超 谭伟 +5 位作者 赵元艺 刘金龙 何理 陈行 黄军海 巩鑫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36,共17页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 砂宝斯金矿床是上黑龙江盆地内唯一的大型岩金矿床,但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仍然存在争议。为此,在详细的矿相学和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世代黄铁矿开展LA-ICP-MS微量元素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砂宝斯金矿床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阶段,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不同世代黄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ⅠI为金的主成矿期,其中Au、Ag、Cu、Pb、Zn、Bi、Co、Ni、As、Mn、Sb、Sn、Ga等元素含量较高。Co、Ni、As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黄铁矿晶格, Cu、Pb、Zn、Sb、Bi元素以金属硫化物矿物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Au元素以Au^(+)、银金矿、铜金矿矿物包裹体微粒和亚微米的包体金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As–置换S–,形成Au(HAs)–,对Au的迁移及沉淀具有重要的作用。砂宝斯金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大多数小于1,大部分点落入沉积成因范围,少部分落入火山成因和热液成因范围,表明黄铁矿并非单一来源。综合S、Pb同位素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砂宝斯金矿床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具上地壳和地幔混源特征的深部岩浆,又来源于二十二站组围岩。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认为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早白垩世陆壳拆沉引发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成矿流体形成PyⅠ型黄铁矿,Cu、Pb、Zn、Ag、Au、Bi含量较少,Co、Ni含量相对较高;由于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二十二站组围岩中成矿物质,富含As、Cu、Pb、Bi、Au、Ag,形成沉积成因的PyⅡ型黄铁矿;成矿晚期由于大气降水的减少,形成既有沉积成因又有热液成因的PyⅢ型黄铁矿。砂宝斯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原位微量元素 硫-铅同位素 砂宝斯金矿床 上黑龙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态变化的高含硫气井硫析出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朋 邓虎成 +3 位作者 张楚越 鲁杰 张小菊 黄亮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0,共8页
为准确预测高含硫气藏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和硫析出规律,考虑井斜角影响以及硫的气液固3种相态特征,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高含硫气藏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和硫析出预测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和迭代法求解模型。利用现场数据,... 为准确预测高含硫气藏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和硫析出规律,考虑井斜角影响以及硫的气液固3种相态特征,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高含硫气藏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和硫析出预测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和迭代法求解模型。利用现场数据,优选压缩因子算法,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预测井筒压力、温度和硫析出变化规律,并进行井筒压力和硫析出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采用DPR算法计算压缩因子,预测的井筒压力、温度与实测数据相比,平均相对误差最小,分别为0.93%和1.06%。井筒内流体流动为单一气相和气-固两相流,不存在气-液两相流;随产气量、H_(2)S含量、硫颗粒初始溶解度增加以及井斜角减小,井筒压力变化幅度均逐渐增大;产气量越大,硫析出位置越靠近井口,析出硫体积越大;H_(2)S含量越高,硫析出位置距井口越近,析出硫体积越小;硫颗粒初始溶解度和井斜角越大,硫析出位置距井口越远,析出硫体积越大。该研究可为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井 井筒 气液固三相 井筒压力 井筒温度 硫析出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的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18
作者 汪媛媛 臧协超 +4 位作者 许伟伟 阳昌霞 金洋 任静华 贺新星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江经济带江苏段受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影响,生态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生态脆弱性评价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2005—2020年4个时期生态脆弱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灵敏度弹性压力(sensitivity resilience pressure,SRP)模型,选取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和生态敏感性3类16项指标,基于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空间主成分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spati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HP-SPCA)权重计算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生态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呈现出从南京向南通逐渐增加趋势;(2)生态脆弱性等级之间转变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中度和重度脆弱性减小,轻度、微度和潜在脆弱性增加;(3)耕地占比、人口密度和生物丰度是主要驱动因素,植被覆盖与耕地占比的交互作用具有最大解释力。研究结果对江苏省长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态脆弱性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质环境中锂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生物健康效应
19
作者 于扬 王登红 +7 位作者 王伟 高娟琴 王成辉 于沨 刘善宝 阚磊 岑况 秦燕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44,共18页
【研究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影响着地质生态有机系统研究理念,了解和掌握不同地质环境中锂的分布特征有助于提升锂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研究方法】围绕地质工作需求,从整体着眼,通过大量调研、野外采样和... 【研究目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影响着地质生态有机系统研究理念,了解和掌握不同地质环境中锂的分布特征有助于提升锂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研究方法】围绕地质工作需求,从整体着眼,通过大量调研、野外采样和理化特性测试分析,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最大程度地反映锂在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生物健康效应。【研究结果】①阐明了锂在水圈(海洋底部、地下水、河流、湖泊、冰川融水、雪水、雨水)、岩石圈(大陆地壳、岩石、土壤)、大气圈和生物圈中的区域性及多场耦合作用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锂在不同地质环境区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区域性差异。②初步总结了各圈层锂元素庞大而复杂的生物、地质和地球化学过程及时空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③充实完善了锂在陆地生物圈关键层中的分布特征,完善了大型锂资源基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系统化、定量化评价模型,评估了人为活动(采矿)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优势生物个体(植物、动物骨骼)锂含量的变化特征,揭示了锂的“关键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效应,梳理了锂缺乏与过剩的生物健康效应,为关键性矿产资源开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大型资源基地环境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结论】不同地质环境中锂的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伟晶岩型锂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整体安全可控,黏土型、卤水型锂资源清洁、高效的开发利用目前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随着锂成因机制理论难题的深入研究、交叉学科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模拟技术的应用,将使锂元素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理量的锂对健康有益,但生物体内锂过剩会引起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因此,有必要持续开展不同类型锂资源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健康效应的系统研究,为我国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合理开发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环境效应 生物健康效应 关键性矿产资源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移矩阵的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文龙 张景华 +6 位作者 刘洪 欧阳渊 吴君毅 苏悦 邵璐 宋雯洁 刘小念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 笔者通过遥感解译得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覆盖图,利用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4期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22年,大凉山区耕地面积由11153 km^(2)减少到4090 km^(2),减少了63%;林地面积由11713 km^(2)增长到18658 km^(2),增长了59%;草地面积1990~2000年由7708 km^(2)增长到10160 km^(2),2000~2010年下降到5128 km^(2),2010~2022年增长到6907 km^(2),整体面积下降10%;水域湿地与建设用地1990~2022年分别从254 km^(2)和92 km^(2)增长到了520 km^(2)和748 km^(2),增幅分别为104%与713%,增幅明显。这与大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的预期结果相对应。再结合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林地面积的增长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草地面积初期增长来自林地被砍伐后的逆向演替,在“天保工程”等政策进行保护后,草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自耕地。2010年后,大凉山区林地保护政策从种植人工林地转为维护现有成果,因此林地增长速度放缓。总览1990~2022年,尤其是1998年“天保工程”等政策实施后,大凉山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在实地考察中,仍有部分林地被砍伐后形成草地,且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也存在生态系统单一、易发生火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凉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背后驱动因素的探讨分析,旨在为大凉山区生态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生态环境 驱动因素 大凉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