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层系岩石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1
作者 谭开俊 邓继新 +2 位作者 刘忠华 黄军平 夏辉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2-667,共16页
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是中国油气工业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但由于对陆相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储层为例,通... 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是中国油气工业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之一,但由于对陆相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陆相页岩油储层为例,通过对泥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分析了页岩油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确定不同特征泥页岩样品表现出地震弹性特征差异的关键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页岩主要为灰白色凝灰质黏土质页岩、黑色黏土质页岩和灰色粉砂质泥页岩三种主要岩相类型,分别对应“富有机质纹层+富凝灰质纹层”、“富有机质纹层+长英质纹层”和“贫有机质黏土纹层”三种纹层组合类型,构成孔隙类型以黏土粒间孔为代表的无机孔隙为主.不同岩相类型样品纹层组成差异会造成宏观地震岩石物理性质表现出整体分区分布的特征,弹性波垂直层理传播时岩石样品的力学响应特征倾向于等应力状态,其弹性模量受控于样品中“软”组分“等效有机质层”所占比例,造成对应速度和弹性模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大呈幂指数降低的整体趋势;弹性波平行层理传播时,岩石样品的力学响应特征倾向于等应变状态,其等效弹性模量为组成部分对应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造成对应速度和弹性模量随有机质含量增大呈线性降低的整体趋势.黏土颗粒优选定向排列的程度和条带状有机质占比差异是造成页岩样品出现速度各向异性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不但形成各向异性系数随黏土含量增大而逐渐增大的整体趋势,也造成相同黏土含量下凝灰质黏土质页岩样品、黏土质页岩样和粉砂质页岩样品各向异性系数依次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陆相页岩油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理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性质 陆相页岩油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自适应岩石物理模型的深水少井区储层预测
2
作者 刘兵 周怀来 +2 位作者 王元君 刘兴业 陶柏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高压背景下的深水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多样,导致岩石弹性性质有所差异,利用常规正演、反演方法难以实现对储层的有效预测。岩石物理模型是连接储层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关键,为解决深水少井地区面临的高压环境和井资料稀缺所导致储层预... 高压背景下的深水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多样,导致岩石弹性性质有所差异,利用常规正演、反演方法难以实现对储层的有效预测。岩石物理模型是连接储层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关键,为解决深水少井地区面临的高压环境和井资料稀缺所导致储层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在岩石物理建模过程中考虑有效压力的影响,对砂岩孔隙纵横比进行压力修正,拟合自适应的砂岩孔隙比,据此构建了考虑有效压力修正的深水砂泥岩地层岩石物理模型。将提出的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应用于中国南部海洋深水A工区,相较于传统岩石物理模型,所构建的岩石物理模型的测井曲线重构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压力自适应岩石物理模型建立伪井,以应对少井资料所带来的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联合多口伪井所得反演结果能够更好地识别储层,反演结果与沉积相、钻井结果吻合度更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少井 有效压力 砂泥岩储层 岩石物理模型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实验研究
3
作者 邓继新 徐小兵 +4 位作者 徐中华 闫龙龙 黄军平 谭开俊 史江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0-1147,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揭示了沉积环境变化对页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页岩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学特征受沉积古地貌控制,岩性在横向展布上由上斜坡沉积环境的钙质页岩演变为斜坡洼地沉积环境的混合质页岩直至广海陆棚环境的硅质页岩,矿物组分上表现为生物石英含量逐渐增多,组成颗粒粒径逐渐减小,纹层组合特征由钙质纹层为主转变为“硅质纹层+黏土质纹层”为主.页岩样品纹层组合差异造成岩石受力骨架弹性性质改变,从而控制了地震弹性性质的整体变化方式,表现为垂直层理传播纵、横波速度随石英含量变化整体近似呈“V”型趋势,支撑颗粒相似的页岩样品不同方向纵、横波速度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关系,硅质页岩具有最低的纵、横波速度比值,灰质页岩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纵、横波速度比值,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也具有按组分和纹层组合特征分层分布的特征,孔隙度是影响速度变化的次一级因素.低黏土含量的硅质页岩和灰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主要表现为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贡献,高黏土含量的混合质页岩和硅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则受黏土质纹层中黏土颗粒定向程度和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共同影响,有机质对各向异性贡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乌拉力克组页岩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海相页岩 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佳庆 邓继新 +1 位作者 徐中华 宋连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6-2753,共18页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的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演化复杂,造成储层岩石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整体差别,也表现为同层系内的强非均质性.因而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必须融合储层地质信息与岩石特征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使地震参数能够反映区...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的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演化复杂,造成储层岩石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整体差别,也表现为同层系内的强非均质性.因而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必须融合储层地质信息与岩石特征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使地震参数能够反映区域上的变化且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本文分别从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镶边台地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蒸发台地沉积体系)和塔里木盆地鹰山组三段(缓坡台地沉积体系)收集了160块岩石样品,通过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测试以及高温高压条件下超声速度测量,揭示了地质过程对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形成了与地质过程适配的储层特征和地震岩石物理参数的实验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路径是影响孔隙保持程度及孔隙结构的关键,而作为地质信息载体的岩石特征控制地震岩石物理性质.高能环境发育的白云岩保持型和白云岩改造型碳酸盐岩物性最佳,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碳酸盐岩次之,其两者的弹性性质变化趋势主要受孔隙结构控制,微裂隙使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明显降低.低能环境发育的碳酸盐岩物性最差,其弹性性质变化趋势受孔隙结构控制和矿物组分共同控制,相似矿物组成的样品具有较为一致的纵、横波速度关系.黏土、硬石膏和石英等矿物对纵波速度的影响与微裂缝作用相似,但纵横波速度比不同.受不同成岩路径成储效应差异影响,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具有按沉积环境和成岩路径组合特征分区分布的整体特征.研究与地质过程适配的储层特征与岩石物理参数的映射关系,探讨岩石物理性质的地质意义,可为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反映区域变化的、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古老碳酸盐岩 沉积体系 成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集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曙光 程冰洁 徐天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1-352,共2页
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声波速度、低密度、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性,这些特性都可以作为页岩气储集层识别的依据。但由于其有效孔隙度较低,成藏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页岩气的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通过检测页岩裂缝的发育程度... 页岩气储集层具有高自然伽马、低声波速度、低密度、高电阻率等地球物理特性,这些特性都可以作为页岩气储集层识别的依据。但由于其有效孔隙度较低,成藏主要受控于裂缝发育程度,页岩气的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通过检测页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及方向来确定页岩储集层的有利发育区带。讨论了利用因岩性各向异性而产生的地震波的各向异性、快慢横波分裂、曲率相干属性、频变AVO等几种裂缝检测识别页岩气储集层的方法,为页岩气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球物理特征 储集层 识别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设备: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69
6
作者 吕庆田 张晓培 +13 位作者 汤井田 金胜 梁连仲 牛建军 王绪本 林品荣 姚长利 高文利 顾建松 韩立国 蔡耀泽 张金昌 刘宝林 赵金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29-3664,共36页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技术手段.长期以来,我国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和仪器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国产勘查技术无论仪器设备,还是方法、软件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深部矿产勘查需求.“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设立了“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以提高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深度、精度、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为目标,研发高精度重磁探测技术、电法及电磁探测技术、地震探测、钻探和井中探测技术和装备.经过4年的攻关研究,突破了高精度微重力传感器、铯光泵磁场传感器、宽带感应式电磁传感器等10余项关键技术;研发、完善和升级了地面高精度数字重力仪、质子磁力仪、大功率伪随机广域电磁探测系统、分布式多参数电磁探测系统等18套勘探地球物理仪器设备;创新和完善了20余项勘探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正反演方法,研发和完善了2套适合金属矿数据处理及解释的大型软件系统,和8套其他专用软件系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本文旨在介绍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首先回顾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然后再重点介绍“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重大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最后对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勘探 磁法勘探 电磁法勘探 金属矿地震勘探 金属矿测井 井-地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资料在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蒲丹 雷宛 +2 位作者 李怡 王凯 陈思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5,119,共9页
分析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提出综合物探资料在XF山西侧油气地质—地球... 分析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提出综合物探资料在XF山西侧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综合解释方法.通过对重磁电资料与石油地质资料的联合正反演综合解释,分析剖面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垂向分布,确定研究区电性层的展布、断裂及下组合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物探剖面中、东段最多发育3套电性层,西段可完整发育5套电性层,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厚度较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从而验证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在XF山西侧地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非地震技术 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生储盖组合 油气远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格地区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找矿的探讨 被引量:20
8
作者 武斌 曹俊兴 +2 位作者 唐玉强 邹俊 余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0-147,共8页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是我国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床赋存于层状基性和超基性的辉石岩和辉长岩岩体中,仅限于攀西裂谷的古隆起带分布,含矿岩体沿安宁河深断裂、昔格达-元谋断裂、攀枝花大断裂侵入。含矿岩体在时间上仅... 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是我国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床赋存于层状基性和超基性的辉石岩和辉长岩岩体中,仅限于攀西裂谷的古隆起带分布,含矿岩体沿安宁河深断裂、昔格达-元谋断裂、攀枝花大断裂侵入。含矿岩体在时间上仅限于华里西期时段的基性-超基性岩。"三位一体"(基性-超基性岩、灯影组白云质灰岩、峨眉山玄武岩)的岩性组合,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必要条件。攀枝花含矿岩体的一级韵律层由岩体上部的辉长岩、中部暗色层状辉长岩、下部中粗粒暗色辉长岩夹橄辉岩和橄榄型矿层组成。准确把握攀西钒钛磁铁的矿床特征,是寻找该矿床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红格钒钛磁铁矿及外围发现了多处矿点,为这次整装勘查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地质特征 地球物理找矿 红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等软件的地球物理联合成图——以在滑坡勘查中应用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肖波 肖宏跃 +2 位作者 杨建明 李星 陈思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9-215,235,共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地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物探图件的计算机绘制尤其是MapGIS绘制也显得越发重要,并且已逐渐成为绘制物探图件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了提高制图质量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结合使用几种软件。综合Surfer、AutoCAD、Sect...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地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物探图件的计算机绘制尤其是MapGIS绘制也显得越发重要,并且已逐渐成为绘制物探图件的发展方向。同时为了提高制图质量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结合使用几种软件。综合Surfer、AutoCAD、Section以及MapGIS等软件来进行地球物理联合成图,而不是直接在MapGIS系统下来生成基本的物探图件(实际材料图、剖面图、等值线剖面图和地质解译剖面图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各个软件的优势,又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物探相关图件的MapGIS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 SURFER AutoCAD Section 地球物理图件 滑坡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兰芳 李亮 +6 位作者 刘鸿飞 陈凌 肖八一 王绪本 陈儒军 姚红春 秦克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86-3801,共16页
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唯一可经济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层状铬铁矿和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两种类型,其中豆荚状铬铁矿矿体规模小、发育不规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勘探难题。由于铬铁矿特殊的经济战略地位,美国、欧洲、苏联和中国都非常重... 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唯一可经济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层状铬铁矿和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两种类型,其中豆荚状铬铁矿矿体规模小、发育不规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勘探难题。由于铬铁矿特殊的经济战略地位,美国、欧洲、苏联和中国都非常重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铬铁矿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以重力、磁法为主导的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电法也被应用。这一阶段在苏联乌拉尔肯皮尔赛等超大型蛇绿岩型隐伏铬铁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其他矿区取得一定的进展。自21世纪以来,高精度的便携式仪器和新兴地球物理技术逐渐运用到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综合地球物理成为铬铁矿勘探的主流方法,在我国罗布莎等多个岩体隐伏铬铁矿勘探中取得突破,在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也取得进展。本文回顾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铬铁矿岩石物理特征与测量方法、重磁勘探主要应用及存在问题、电磁法勘探的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罗布莎铬铁矿的探测效果和电磁法勘探模式,展望了张量CSAMT技术、磁异常模量反演、高光谱遥感、高密度激电、无人机物探等有望在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铁矿 地球物理勘探 发展历程 岩石物理 重磁勘探 电磁法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阶段成岩作用对深层碳酸盐岩岩石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拥 鞠林波 +3 位作者 刘忠华 许玲 王佳庆 邓继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8-751,共14页
国内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普遍经历多阶段、多期次的成岩作用改造,非均质性极强,致使脱离地质背景的岩石物理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给出岩石物理变化规律与储层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合川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白云岩岩石物理性... 国内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普遍经历多阶段、多期次的成岩作用改造,非均质性极强,致使脱离地质背景的岩石物理分析方法难以准确地给出岩石物理变化规律与储层特征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合川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白云岩岩石物理性质的测量,并结合岩石学特征分析、多尺度孔隙结构分析及沉积环境的划分,在成岩作用过程框架下分析岩石物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层段白云岩差异性成岩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与微观结构特征.丘滩相高能微生物白云岩分别经历同生期微生物白云岩化与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准同生期选择性溶蚀作用、埋深白云岩化作用以及构造-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晶粒白云岩主要为致密"焊接"型和紧密型白云石晶体接触边界,溶蚀孔隙发育,微裂隙与孔喉共同作为流体渗流通道.滩间海低能硅质、泥质与灰质云岩主要经历弱毛细管浓缩白云岩化作用、强机械压实致密化与埋深白云岩化作用,形成的晶粒白云岩存在致密"焊接"型、黏土型、石英胶结型与方解石型晶体接触边界,孔隙以残余原生粒间或晶间孔为主,以微裂隙作为主要的流体渗流通道.晶粒边界性质与孔隙结构共同控制了样品的宏观物性及地震弹性性质,相同晶粒边界的样品具有一致的纵波-横波速度和纵波速度-速度比变化关系.微裂隙等软孔隙对纵、横波速度影响程度的差异造成有效压力-速度、纵波-横波速度、纵波速度-速度比、孔隙度-速度关系以及孔隙尺度流体相关频散作用的强弱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地震预测提供岩石物理依据,并可作为示例形成在地质过程中研究岩石物理特征演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成岩作用 灯影组 深层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岩内部结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兰芳 王绪本 +5 位作者 熊发挥 万阈 王军年 姚红春 陈儒军 秦克章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68,共12页
蛇绿岩记录了地球特别是大洋演化的历史,是地球科学关注的热点。同时,蛇绿岩也是多种关键金属矿床的赋矿岩体,在铬铁矿、铂族矿产、贵金属找矿中地位突出。围绕蛇绿岩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在地质... 蛇绿岩记录了地球特别是大洋演化的历史,是地球科学关注的热点。同时,蛇绿岩也是多种关键金属矿床的赋矿岩体,在铬铁矿、铂族矿产、贵金属找矿中地位突出。围绕蛇绿岩构造环境、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岩石学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在地质固碳和地质氢新能源研究方面也有突破。但蛇绿岩的内部结构,特别是小尺度的内部结构,至今仍是蛇绿岩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介绍了蛇绿岩内部结构研究方法与进展,依托矿床电磁学观测,结合地质、钻探结果,讨论了蛇绿岩的内部结构特征,特别是蛇绿岩内部超基性岩体的内部结构特征。矿床电磁学分析结果表明:从岩石物理分析到电磁法探测都发现西藏罗布莎、东巧蛇绿岩内部发育显著的高低阻电阻率异常分带。CSAMT探测结果表明新疆萨尔托海蛇绿岩内部也有类似的电性结构分带特征。依据罗布莎、东巧、萨尔托海、Semail蛇绿岩的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结果以及乌拉尔一些矿区的剥露与深钻结果,我们提出了蛇绿岩电阻率-蚀变带结构模型。基于这一模型,蛇绿岩中的超基性岩主要发育高阻新鲜-弱蚀变方辉橄榄岩和低阻蚀变-强蚀变纯橄岩-蛇纹岩两个岩相结构带,两个岩相之间的过渡带是铬铁矿富集成矿的有利空间。电阻率-蚀变带模型可用于铬铁矿成矿预测以及蛇绿岩内部地质作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内部结构 岩相带 铬铁矿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模型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光德 张怀榜 +3 位作者 赵金泉 尤加春 魏俊廷 杨德宽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6,共15页
地震噪声的压制是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准确地压制地震噪声和提取地震信号中的有效信息是地震勘探和地震监测的一项关键步骤。传统的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灵活性不足、难以处理复杂噪声、有效信... 地震噪声的压制是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准确地压制地震噪声和提取地震信号中的有效信息是地震勘探和地震监测的一项关键步骤。传统的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灵活性不足、难以处理复杂噪声、有效信息损失以及依赖人工提取特征等局限性。为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采用时频域变换并结合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地震噪声压制,并验证其应用效果。通过构建5个神经网络模型(FCN、Unet、CBDNet、SwinUnet以及TransUnet)对经过时频变换的地震信号进行噪声压制。为了定量评估实验方法的去噪性能,引入了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和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比较不同方法的噪声压制性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频变换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对常见的地震噪声类型(包括随机噪声、海洋涌浪噪声、陆地面波噪声)具有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能够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而Transformer模块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对上述3种常见地震数据噪声类型的压制效果,进一步提升CNN模型的去噪性能。尽管该方法在数值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供探索,比如改进网络结构以适应更复杂的地震信号,并探索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以提升地震噪声压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噪声压制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CNN) 时频变换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随机裂缝介质横波散射衰减数值研究
14
作者 周浩 符力耘 +2 位作者 曹辉 俞军 邓继新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8-679,共12页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 声波衰减对裂缝识别更为敏感,因此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压裂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裂缝型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散射效应显著,但长波长假设下的等效介质理论无法准确描述散射导致的声波衰减.本研究利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在二维随机裂缝介质上模拟了标量横波(SH波)的传播,并研究了裂缝尺度、密度以及交叉对横波散射衰减的影响.研究发现,裂缝长度l_(c)、裂缝密度γ和背景介质波数k_(0)可定量表征散射衰减.裂缝长度l_(c)小于背景介质波长λ_(0)的1/30时,可以忽略散射衰减;当k_(0)l_(c)/2<1时,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增大,反之,衰减随着k_(0)l_(c)/2的增大而减小;当l_(c)≈λ_(0)/3时,衰减最强.裂缝交叉会加强k_(0)l_(c)/2<1时的散射衰减,而减弱k_(0)l_(c)/2>1时的衰减.这种定量关系有助于理解多尺度裂缝的横波散射衰减特征,对声波测井和勘探地震中的裂缝识别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衰减 裂缝识别 裂缝散射 谱比法 多尺度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地震勘探难点与关键采集技术
15
作者 段文燊 吴朝容 涂远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0,共10页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该页岩气区具有地面、地下双复杂的特征,面临着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出露灰岩、地下构造高陡、煤矿采空区多、施工效率低等地震勘探难题。经过10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5项关键...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广泛分布,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该页岩气区具有地面、地下双复杂的特征,面临着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出露灰岩、地下构造高陡、煤矿采空区多、施工效率低等地震勘探难题。经过10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5项关键采集技术:1)细分面元采集的观测系统,提升主要目的层覆盖次数和纵横比,有效控制采集成本;2)形成了优选激发地形、优化激发岩性、均衡激发能量、增强激发耦合等激发技术;3)形成了优化检波器选型、优选检波器位置、做实检波器埋置、控制接收时噪声等采集信号接收控制技术;4)通过煤矿开采区模型照明分析和现场试验,形成了煤矿采空区提升接收效果的配套技术,改善了采空区的资料采集质量;5)通过节点仪的推广使用,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研究的配套关键采集技术较好解决了复杂地区页岩气地震勘探问题,在5个工区采集三维地震资料超过2 000 km^(2),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地震勘探 采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频电磁法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及含油储层灵敏度分析研究
16
作者 李宗杰 蔡盼盼 +3 位作者 李清坤 秦策 高文龙 王绪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6-816,共11页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 时频电磁法在油气勘探领域应用非常广泛。三维正演模拟能够获得地下三维电性结构的电磁响应,是电磁数据定性解释和电磁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也是三维反演的基础。利用时频电磁三维自适应有限元正演模拟算法,求解电场需满足的二阶偏微分方程,并基于电磁场连续性条件估计后验误差,据此指导网格自适应加密,实现电磁响应的高效、精确模拟。相比传统正演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计算量。通过数值算例验证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然后对油气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时频电磁响应对储层的灵敏度。该研究为利用时频电磁法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电磁法 三维正演 自适应有限元 油气勘探 电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页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冰 文华国 +4 位作者 廖义沙 张兵 姚永君 温思宇 杨凯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层系。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低温氮气吸附等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海相页岩的沉积相展布、储层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页岩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层系。通过X射线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有机地球化学、低温氮气吸附等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二段海相页岩的沉积相展布、储层及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对储层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东北地区吴二段的沉积受海平面上升和裂陷发育的影响,主要为深水陆棚相,在达州—开江—万州—忠县一带沿北西—南东方向呈连通条带状展布。②研究区吴二段页岩储层中矿物组成复杂,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质量分数为67.9%;与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相似,研究区的石英具有生物成因特征而呈絮凝状,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均较小(小于6.0μm),指示沉积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页岩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11%,孔隙类型包括有机质孔隙、粒内孔隙、粒间孔隙及微裂缝,孔隙结构以狭缝孔为主,中孔对孔体积的贡献率最大。③研究区吴二段烃源岩具有高TOC含量、高成熟度特征,TOC平均值为4.80%,R_(o)平均值为2.53%,达到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基本达到Ⅰ类页岩气储层标准。④研究区吴二段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改造作用,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有利于页岩储层的形成,石英的抗压保孔作用和有机质生烃作用是页岩储层形成的关键,石英含量、TOC含量和孔隙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开江—梁平、万州地区为吴二段有利页岩储层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深水陆棚相 还原环境 脆性矿物 有机质孔隙 吴家坪组二段 上二叠统 开江—梁平 万州地区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未来情景的伊犁河流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世泷 孟庆凯 +2 位作者 戴勇 杨立强 吴晗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9-611,共13页
为探究未来近期气候变化对伊犁河流域地质灾害影响,选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不同情景气候数据,分析2021—2040年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采用加权信息量-随机森林模型,开展崩滑... 为探究未来近期气候变化对伊犁河流域地质灾害影响,选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不同情景气候数据,分析2021—2040年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采用加权信息量-随机森林模型,开展崩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测。结果表明:(1)崩滑灾害高、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伊宁县北部低山丘陵区及尼勒克县南部、新源县北部中山丘陵区等,泥石流灾害高、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霍城县科古琴山北部、昭苏县南部、和静县及尼勒克县东部中高山区。(2)2021—2040年伊犁河流域将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最大约1.53℃,降水量增幅约19.3mm。(3)未来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情景下地质灾害高危险区面积扩大,伊宁县南部、新源县北部及尼勒克县西南区域的崩滑灾害,霍尔果斯市北部、伊宁县的泥石流灾害危险程度进一步加剧,最大增幅分别为17.31%、8.77%。该研究结果为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伊犁河流域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地质灾害 危险性预测 气候变化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马溪组页岩微观结构、地震岩石物理特征与建模 被引量:70
19
作者 邓继新 王欢 +3 位作者 周浩 刘忠华 宋连藤 王绪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3-2136,共14页
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由于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具有区域性,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特征与其地震弹性性质的响应规律需要开展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予以明确.本研究基于系统的微观结构观察(扫描电镜和CT成像技术... 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由于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具有区域性,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特征与其地震弹性性质的响应规律需要开展相关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予以明确.本研究基于系统的微观结构观察(扫描电镜和CT成像技术)和岩石物理实验来分析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地震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并依据微观结构特征建立相应的地震岩石物理表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含量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度以及有机碳(TOC)含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TOC和黄铁矿主要赋存于孔隙中;岩石骨架组成亦受控于石英或粘土含量,在石英含量大于40%(对应粘土含量小于30%)时,以石英、粘土共同作为岩石骨架,而粘土含量大于30%时,则以粘土作为岩石的骨架.因此,岩石骨架组成矿物、TOC含量、孔隙度共同制约龙马溪组页岩的地震弹性性质,富有机质储层岩石通常表现出低泊松比、低阻抗和低杨氏模量的特征,但由于支撑矿物的转换,某些富有机质页岩亦可表现为高阻抗特征.粘土矿物的定向排列仍然是造成页岩样品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各向异性参数与粘土含量具有指数关系.基于龙马溪组页岩的岩性特征及微观结构特征,可以利用自洽模型(SCA)、微分等效模量模型(DEM)和Backus平均模型的有效组合较为准确地建立龙马溪组页岩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实验结果和测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页岩 微观结构 岩石物理特征 岩石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北衙地区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剑 唐发伟 +1 位作者 王桥 王永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9-1999,共11页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 利用北衙整装勘查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典型矿床主要成矿元素Ag、Au、Cu、Pb、Zn的富集规律,对元素分布特征、综合异常特征、相关性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确定了找矿有利指标组合;通过对比北衙金矿区典型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等找矿标志预测北衙地区的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综合区域上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区域矿产等资料,对成矿元素异常组合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能有效反映致矿异常,突出矿化信息;根据区域单元素Au、Ag、Pb、Zn、Cu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组合元素异常特征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指出了炭窑金矿、铅锌矿找矿靶区;马鞍山北部金矿找矿靶区,为北衙整装勘查区外围找矿提供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衙地区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