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岩心离子新技术精确识别油水层——以大庆油田SH39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运黎 沈忠氏 鲍云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6,共5页
油气水层识别是钻探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油气水层的准确识别主要依赖于可靠的地层含油气水和岩层物性参数的测量分析。应用岩心离子探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层含液性质,为油气水层准确识别提供重要依据,由此提出的岩心离子新技... 油气水层识别是钻探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油气水层的准确识别主要依赖于可靠的地层含油气水和岩层物性参数的测量分析。应用岩心离子探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层含液性质,为油气水层准确识别提供重要依据,由此提出的岩心离子新技术是基于离子探测的地层含水分析方法,针对目标层含油气的标志性离子进行测定,所测对象是岩心或岩屑,再利用岩心离子探测数据计算目标层含水饱和度。在实际应用中,采集了葡萄花油层3个层段的岩心样品进行对比测量,测井解释结果是以产水为主的含油水层;岩心离子新技术的测量结果则是低含水或不含水的产油层,通过试采证实3个层段为工业油层,不产水。由此可见,该方法对油水层识别与实际钻采结果吻合度较高,具备有效的地层含水状况识别能力,能够提高油水层解释判断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39井 岩心离子新技术 油水层 精确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勘探观测系统设计问题研究
2
作者 赵虎 尹成 +2 位作者 李瑞 温书亮 柏冠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发展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的纵波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油气勘探需要,很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多波勘探,但目前观测系统的设计思想仍局限于纵波勘探。因此,在纵、横波联合勘探的基础上,通过... 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发展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采用的纵波勘探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油气勘探需要,很多学者将目光转向多波勘探,但目前观测系统的设计思想仍局限于纵波勘探。因此,在纵、横波联合勘探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区的观测系统设计,从4种常用、相同采集参数不同接收线距观测系统两个方面找出最有利于多波勘探的观测系统。与此同时,分析了正交观测系统的转换波覆盖次数随接收线距变化的特征,为多波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勘探 观测系统 转换波勘探 采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宗飞 高红灿 郑荣才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以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露头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分选中等-较好,磨圆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孔隙式胶结,大型斜层理及底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发育;须... 以渝南关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露头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沉积学分析,结果表明,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分选中等-较好,磨圆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孔隙式胶结,大型斜层理及底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发育;须三段和须五段以灰-灰黄色泥页岩为主,水平层理等沉积构造发育.垂向上,须家河组“二元结构”非常发育,底层沉积厚度远大于顶层;横向上,砂岩被底冲刷面分割为透镜体及楔状体,并连续叠置成巨厚层-厚层砂体.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须六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须三段和须五段为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南关坝地区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新生代热史——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镜质组反射率耦合反演 被引量:4
4
作者 翟亚楠 冯仁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3-696,共4页
前梨园地区具备较好的烃源岩条件,是东濮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但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热演化史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文中利用前梨园地区160个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和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新生代热史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基础,... 前梨园地区具备较好的烃源岩条件,是东濮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地区,但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基础研究工作-热演化史研究较为薄弱。因此,文中利用前梨园地区160个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和2个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新生代热史进行了恢复,以此为基础,利用BasinMod 1D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该地区的烃源岩热演化史。结果显示,新生代热史呈现"马鞍型"特征,经历了2期地温梯度高峰期,分别是沙三段沉积时期和东营组沉积中期,地温梯度分别为46~48℃/km和40~45℃/km。2次地温梯度高峰期揭示了前梨园地区经历了2期强烈裂陷作用。此外,烃源岩成熟演化结果揭示了前梨园地区东营组沉积时期的古地温场控制着其烃源岩成熟度演化。研究成果可以为前梨园地区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镜质组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热史 东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