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为例
被引量:
38
1
作者
许强
张一凡
陈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8,共10页
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四川省丹巴县城为重点研究案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针对西南山区城镇的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承灾体的调查方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介...
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四川省丹巴县城为重点研究案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针对西南山区城镇的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承灾体的调查方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介绍了利用ILWIS软件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丹巴县城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口集中、物质经济价值大的地段。研究区内具有极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0.2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6.48%,具有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25~0.50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3.21%,具有中等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50~0.7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0.29%,而具有高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75~1之间)的承灾体面积仅占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区城镇
丹巴县城
地质灾害
易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7
2
作者
汪进
韩智勇
+2 位作者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3-1932,共10页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与讨论。结果表明:(1)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Cr、Pb、Cu和Zn的赋存形态几乎都以残渣态为主(Pb:48.7%—84.25%、Cu:63.82%—94.45%、Zn:67.54%—95.58%、Cr:81.73%—92.49%),但Cd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0.00%—93.02%);(2)由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可知,除Cd为中度污染外(RSP=2.84),Cr、Pb、Cu和Zn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均小于1,这表明研究区内Cd污染较其余几类重金属更严重;(3)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内重金属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14.62%)>Pb(1.61%)>Cu(1.29%)>Cr(1.02%)>Zn(0.86%),其中中部东南侧Cd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且其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在今后的风险管控及土壤修复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土壤
重金属形态
生态风险评价
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
风险评价编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戴晓爱
马佳欣
+1 位作者
唐艺菱
李为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3,共11页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从甘肃省不同干湿区、不同时间节点的角度探究其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FVC整体持续改善,高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其中陇东高原、陇中高原和疏勒河南部地区改善最为明显。2)不同干湿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差异显著。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改善较慢,受降水量波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大;而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改善明显,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态工程的推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3)降水和土地利用对FVC解释力最大,“退耕还林工程”对FVC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也引起植被退化。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对FVC的影响一直在积极增加,不合理人类活动对FVC的负面影响相对稳定且较大,部分抵消了退耕还林的正面效果。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对FVC的影响显著下降,且间接受到气候的正向影响。4)利用PLS-SEM模型,可有效分离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也可探究因素间的作用强度与途径。该研究增强了对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也为生态恢复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
驱动因子
干湿区
地理探测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为例
被引量:
38
1
作者
许强
张一凡
陈伟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8,共10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山区城镇建设地质灾害风险管制方法及示范>项目(编号:1212010814015)资助
文摘
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四川省丹巴县城为重点研究案例,对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探索。针对西南山区城镇的特点,提出了地质灾害承灾体的调查方法,构建了地质灾害易损性大比例尺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介绍了利用ILWIS软件进行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丹巴县城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学校、居民小区等人口集中、物质经济价值大的地段。研究区内具有极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0.2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96.48%,具有低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25~0.50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3.21%,具有中等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50~0.75之间)的承灾体面积占0.29%,而具有高易损性(易损性值在0.75~1之间)的承灾体面积仅占0.02%。
关键词
西南山区城镇
丹巴县城
地质灾害
易损性评价
Keywords
southwest mountainous towns
Danba County town
geo-hazards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分类号
P694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
17
2
作者
汪进
韩智勇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
国家
环境
保护
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
重点
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生态
环境
学院
成都
翌达
环境
保护
监测有限公司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3-193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240)
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项目(2018T110953)
+2 种基金
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9YFS0509)
四川省杰出科技人才资助项目(2020JDJQ0053)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重实验室自主课题(SKLGP2019Z009)。
文摘
为了解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情况,以成都市各区县工业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重金属Cr、Cd、Pb、Cu、Zn的赋存形态特征,并选用了基于形态分析的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RSP)和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与讨论。结果表明:(1)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Cr、Pb、Cu和Zn的赋存形态几乎都以残渣态为主(Pb:48.7%—84.25%、Cu:63.82%—94.45%、Zn:67.54%—95.58%、Cr:81.73%—92.49%),但Cd的赋存形态分布差异较大(Cd:0.00%—93.02%);(2)由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评价结果可知,除Cd为中度污染外(RSP=2.84),Cr、Pb、Cu和Zn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均小于1,这表明研究区内Cd污染较其余几类重金属更严重;(3)根据风险评价编码法评价结果,研究区内重金属生态风险强弱顺序为Cd(14.62%)>Pb(1.61%)>Cu(1.29%)>Cr(1.02%)>Zn(0.86%),其中中部东南侧Cd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综合上述评价结果,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且其生态风险远高于其他重金属,在今后的风险管控及土壤修复过程中应被重点关注。
关键词
绿地土壤
重金属形态
生态风险评价
原生相与次生相比值法
风险评价编码法
Keywords
green soil
heavy metal morphology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rations of secondary phase and primary phase
risk assessment code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戴晓爱
马佳欣
唐艺菱
李为乐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405)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3YFS0435)
+5 种基金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SKLGP2022Z007)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2023YKC201)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802313174310)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73776112419)
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地图学》(YLKC01430)
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资源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2024YJZKF005)。
文摘
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覆盖变化直接关系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采用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FVC)数据,并从自然和人文影响方面选取16个影响因子,涵盖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人类活动,利用趋势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从甘肃省不同干湿区、不同时间节点的角度探究其植被覆盖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甘肃省FVC整体持续改善,高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其中陇东高原、陇中高原和疏勒河南部地区改善最为明显。2)不同干湿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差异显著。干旱和半干旱区植被改善较慢,受降水量波动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大;而半湿润和湿润区植被改善明显,得益于良好的气候条件、生态工程的推动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3)降水和土地利用对FVC解释力最大,“退耕还林工程”对FVC的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也引起植被退化。随着时间推移,气候对FVC的影响一直在积极增加,不合理人类活动对FVC的负面影响相对稳定且较大,部分抵消了退耕还林的正面效果。此外,土壤有机碳含量对FVC的影响显著下降,且间接受到气候的正向影响。4)利用PLS-SEM模型,可有效分离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植被覆盖的驱动作用,也可探究因素间的作用强度与途径。该研究增强了对区域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理解,也为生态恢复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
驱动因子
干湿区
地理探测器
人类活动
Keywords
FVC
PLS-SEM
driving factors
arid and humid regions
geodetector
anthropogenic activity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南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以四川省丹巴县城为例
许强
张一凡
陈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都市工业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汪进
韩智勇
冯燕
周若昕
王双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甘肃省植被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戴晓爱
马佳欣
唐艺菱
李为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