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生强 李叶 +4 位作者 向阳 周丽 王红 白玛德西 登沙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8-62,共15页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 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及种群现状评估对于物种的科学保护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东部属我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与保护地位。为了有效评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现状与分布格局,以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龙县为主要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2013年以来该区域已发表的红外相机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并于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开展了红外相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新龙县至少分布有5目14科36种野生兽类,包括7种猫科动物以及7种国家Ⅰ级和1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有2种、易危(VU)7种、近危(NT)6种。历年监测研究中,食肉目和鲸偶蹄目物种均较为丰富,7种猫科动物在间隔近3个年度仍被记录。豹(Panthera pardus)的相对多度指数(RAI)和网格占有率(GO)位于前10位。7种猫科动物的RAI以及GO的大小关系为:豹>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猞猁(Lynx lynx)>雪豹(Panthera uncia)>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荒漠猫(Felis bieti)=兔狲(Felis manul)。研究发现不同季节下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段均有多种猫科动物与多种主要猎物分布,除了荒漠猫和兔狲外的5种猫科动物与主要猎物和干扰因子在不同季节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关系。结果反映出青藏高原东部新龙县猫科动物整体种群现状良好,食物资源较丰富,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但后续需进一步加强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区干扰因子的科学管控。同时还指出了新龙县以猫科动物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后续的保护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新龙县 红外相机技术 大中型兽类 猫科动物 多样性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窦亮 曹书婷 +5 位作者 程香 杨彪 尚涛 何东 胡力 李叶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3-707,共5页
2017年4—9月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采集到蝶类标本933号,隶属于10科55属98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27种),其次是眼蝶科Satyridae (25种)、灰蝶科Lycaenidae(14种),最少的是珍蝶科Acraeidae(1种)和... 2017年4—9月在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采集到蝶类标本933号,隶属于10科55属98种。物种数上,蛱蝶科Nymphalidae最多(27种),其次是眼蝶科Satyridae (25种)、灰蝶科Lycaenidae(14种),最少的是珍蝶科Acraeidae(1种)和环蝶科Amathusiidae(1种);个体数量上,蛱蝶科最多(225只,占24. 12%),其次是粉蝶科Pieridae (224只,占24. 01%)、眼蝶科(153只,占16. 40%),最少的是斑蝶科Danaidae(5只,占0. 53%)和环蝶科(3只,占0. 32%)。其中,7月调查采集到的蝶类物种数(调查到70种,占71. 43%)和个体数量(284只,占30. 44%)均最多。保护区98种蝶类中,东洋种38种、古北种9种、广布种51种;若不计广布种,东洋种和古北种分别占80. 9%和19. 1%,可以看出,本地区蝶类以东洋种占优势,若计入广布种,则古北种仅占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多样性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蜥属Diploderma(爬行纲Reptilia:鬣蜥科Agamidae)部分物种的分类及分布记录修订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剀 任金龙 +10 位作者 蒋珂 巫嘉伟 杨春华 徐会明 Kevin Messanger 雷开明 余辉亮 杨敬元 Cameron DSiler 李家堂 车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1-495,共15页
尽管学者近期在中国龙蜥属Diploderma分类研究上取得了连续进展,我国龙蜥属物种的分布资料中仍有大量的存疑记录,例如多种龙蜥同域分布、记录分布点远离其余已知分布区、记录点与模式产地处于完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等。本文结合形态及... 尽管学者近期在中国龙蜥属Diploderma分类研究上取得了连续进展,我国龙蜥属物种的分布资料中仍有大量的存疑记录,例如多种龙蜥同域分布、记录分布点远离其余已知分布区、记录点与模式产地处于完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等。本文结合形态及分子数据,对龙蜥属部分存疑记录进行了修订。确定了先前报道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及湖北省的草绿龙蜥Diploderma flaviceps记录为同属其他物种的误记;其中,四川省北部及甘肃省南部报道的草绿龙蜥为米仓山龙蜥D.micangshanense的误定,云南省中西部的草绿龙蜥为沙坝龙蜥D.chapaense的误定,西藏自治区与湖北省的草绿龙蜥分别为巴塘龙蜥D.batangense及米仓山龙蜥的误定,以上两地的巴塘龙蜥与米仓山龙蜥则分别代表西藏自治区和湖北省的省级爬行动物新记录。此外,确认了昆明龙蜥D.varcoae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报道为地点信息的误记,实际标本采于云南省大理市鸡足山。确定了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先前记录的云南龙蜥D.yunnanense实际为沙坝龙蜥的误定,并拓展了早先认为是狭域分布的沙坝龙蜥的分布范围,将其分布区向西北方向扩大至云南省中西部。最后,更新了我国已知龙蜥属物种的分布及相关文献,并讨论了我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更新物种分类及分布信息上的滞后及其对后续研究及物种保育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蜥亚科 广义攀蜥属 误定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再次记录林夜鹰 被引量:1
4
作者 芦琦 陈囯玲 +4 位作者 李欣彤 王晓宇 巫嘉伟 阙品甲 张正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0-720,共1页
2017年4月13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102°06′E,26°53′N,1090m)发现1只夜鹰Caprimulgus sp.雏鸟,对其取样和拍照,经救助喂养1周后于发现地放飞.该鸟体型较小,体羽柔软,上体为灰褐色具黄色斑点,翅上覆羽有黑色横... 2017年4月13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一小学(102°06′E,26°53′N,1090m)发现1只夜鹰Caprimulgus sp.雏鸟,对其取样和拍照,经救助喂养1周后于发现地放飞.该鸟体型较小,体羽柔软,上体为灰褐色具黄色斑点,翅上覆羽有黑色横斑,胸腹部为黄褐色,虹膜呈深褐色,嘴红褐色且嘴裂宽阔,嘴须甚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攀枝花市 褐色 胸腹部 雏鸟 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