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合与商业医保竞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振华 赖国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4,共7页
分析了新农合与医疗保险二者竞争与合作的存在条件后,从被保险人的行为选择为出发点,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通过分析扩展的保险需求理论模型后发现:新农合与商业医保之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优价格下,其购买... 分析了新农合与医疗保险二者竞争与合作的存在条件后,从被保险人的行为选择为出发点,在期望效用分析框架下,通过分析扩展的保险需求理论模型后发现:新农合与商业医保之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互补关系。在商业医疗保险的最优价格下,其购买量随新农合报销率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因素表现为农民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农户的风险偏好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后的净收益比较。同时从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商业医疗保险价格制定和保障力度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合 商业医保 竞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文化形象与叙述形式——对大众文化服务意识形态创新的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甜田 王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文化 大众文化 文化形象 文化叙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保障与老年医疗消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赖国毅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6期46-57,共12页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保障密切相关。本文运用Logistics回归和两步估计样本选择模型考察了医疗保险对老人医疗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医疗保险能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利用水平但未能减轻医疗支出水平;人口禀赋因素是影响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医疗保障密切相关。本文运用Logistics回归和两步估计样本选择模型考察了医疗保险对老人医疗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医疗保险能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利用水平但未能减轻医疗支出水平;人口禀赋因素是影响老年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决定因素,并通过交互作用影响老人的消费行为;老人医疗消费的健康效应强于收入效应。在实践中应首先从制度安排上为医疗保险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其次应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应为老人营造温馨的氛围,从而减少医疗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幻觉 有限理性 就医替代 即期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老人初次就诊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赖国毅 万春 罗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1,共4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初次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通过队列分析和多项logistic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的初次就诊行为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其就诊路径为先非正式治疗,后正式治疗;而且无论...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初次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通过队列分析和多项logistic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的初次就诊行为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其就诊路径为先非正式治疗,后正式治疗;而且无论其健康状况如何,自我治疗都是首选;医疗便利性的影响不具有规律性。建议加强农村基层卫生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体系整体水平,做好"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工作,形成合理、有序的医疗利用层次,消除农村患者的卫生规避现象。同时,也应重视老年人的定期健康检查,促进医疗行为从"治疗"转向"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老年人 初次就诊 就诊机构 双向转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活动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攀峰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7,共6页
清末以来,伴随着欧美土地金融理论和土地金融制度被介绍到中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中国土地金融制度开始兴起并得以运用到土地改革中。抗战中后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奉国民政府之命办理土地金融业务,扶植自耕农,实现耕者有... 清末以来,伴随着欧美土地金融理论和土地金融制度被介绍到中国,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介的中国土地金融制度开始兴起并得以运用到土地改革中。抗战中后期,中国农民银行土地金融处奉国民政府之命办理土地金融业务,扶植自耕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政策,国民政府在土地改革上的大胆探索,为日后台湾土地改革成功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土地金融 土地改革 自耕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特殊方法的传承与创新
6
作者 李柳 赵玉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马克思经济学创立的二重分析法依据的是经济现象的二重性和特殊的研究目的,为揭示劳资之间的矛盾服务。既然经济学研究科学方法的确立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决定的,那么,随着经济学这个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学研究目的的改变,经济学... 马克思经济学创立的二重分析法依据的是经济现象的二重性和特殊的研究目的,为揭示劳资之间的矛盾服务。既然经济学研究科学方法的确立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决定的,那么,随着经济学这个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学研究目的的改变,经济学研究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在继承马克思经济学二重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二重分析法拓展为三重分析法,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特殊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应用三重分析法不但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对经济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既有利于经济学理论范畴的创新,又有利于构建中国市场经济学理论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二重分析法 三重分析法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