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霉菌生物膜体外模型构建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俞军 袁海兰 +2 位作者 欧仁建 胡鲲 杨先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9-673,共5页
为体外构建水霉菌生物膜(BF)并对其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ATCC200013在玻片和聚乙烯网片上构建水霉菌BF,筛选适宜水霉菌粘附的基质材料,并在BF形成过程中,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 为体外构建水霉菌生物膜(BF)并对其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ATCC200013在玻片和聚乙烯网片上构建水霉菌BF,筛选适宜水霉菌粘附的基质材料,并在BF形成过程中,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定量检测BF的活力变化,利用Calcofluor White M2R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外基质;扫描电镜观察水霉菌BF的形态结构;SYTO 9/PI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水霉菌BF的活力及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水霉菌能够在聚乙烯网片上形成较好的BF,并且BF能够与聚乙烯网片紧密粘附,完全覆盖聚乙烯网片,而与盖玻片粘附不紧密。水霉菌BF OD450nm值在培养前24 h升高较快,48 h后趋于稳定。水霉菌在第6 h即开始有散在的孢子黏附于聚乙烯网片上;12 h^24 h形成单细胞层;36 h^60 h为中间形成阶段,至72 h菌丝缠绕形成多层的、弥散着大量细胞外基质的立体结构,同时死亡菌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多。本研究体外构建了水霉菌BF并了解其结构特征,为水霉菌BF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菌 生物膜 体外模型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卵孵化酶在黄颡鱼鱼卵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浩然 蒋石容 +3 位作者 欧仁建 郭微微 杨先乐 胡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孵化酶存在于各种水生动物的胚胎中,会影响水生生物胚胎发育,是造成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早脱膜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孵化时间点的孵化酶进行定位分布研究,探讨孵化酶在黄颡鱼鱼... 孵化酶存在于各种水生动物的胚胎中,会影响水生生物胚胎发育,是造成鱼类人工繁殖过程中早脱膜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孵化时间点的孵化酶进行定位分布研究,探讨孵化酶在黄颡鱼鱼卵中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在黄颡鱼鱼卵中,孵化酶主要分布在鱼卵外胚层及卵膜内层上;在鱼卵孵化的各个时期均有孵化酶存在,孵化酶在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为阐释孵化酶在鱼卵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酶 黄颡鱼 鱼卵 免疫组织化学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联合抗菌药对水霉菌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海兰 欧仁建 +1 位作者 胡鲲 杨先乐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58,共4页
为探索金属离子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单独及联合抗菌药物对水霉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EDTA对水霉菌游动孢子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常用剂量和2倍剂量抗菌药亚甲基蓝、美婷及1、4、16倍MIC的EDTA联合二者常用剂量分... 为探索金属离子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单独及联合抗菌药物对水霉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EDTA对水霉菌游动孢子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常用剂量和2倍剂量抗菌药亚甲基蓝、美婷及1、4、16倍MIC的EDTA联合二者常用剂量分别作用于水霉菌生物膜,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生物膜活力变化。并用Calcofluor White M2R染色EDTA处理后水霉菌生物膜,荧光显微镜观察胞外基质变化。结果显示,亚甲基蓝、美婷在常用剂量下作用于水霉菌生物膜效果不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甲基蓝在2倍剂量下仍不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亚甲基蓝、美婷与EDTA联合作用均表现出较好的作用。EDTA作用后水霉菌生物膜结构破坏,胞外基质减少。研究结果表明,EDTA可破坏水霉菌生物膜结构,与抗菌药联合使用对生物膜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菌 生物膜 乙二胺四乙酸 抗菌药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测技术的湿周法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江雪 蒋红霞 +2 位作者 潘若云 周星宇 黄晓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保障河流生态需水是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水生态保护的基石。目前湿周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但如何在缺资料地区方便快速建立湿周-流量关系仍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依托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河道大断... 保障河流生态需水是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水生态保护的基石。目前湿周法是广泛使用的一种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方法,但如何在缺资料地区方便快速建立湿周-流量关系仍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依托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河道大断面形态,提取水力参数,结合曼宁公式,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研究计算邛崃市南河流域的黄塔及两河口断面的生态流量,与根据历史流量资料、使用Tennant法计算的河道生态流量对比后得出如下结论:湿周法计算的两断面生态流量分别为9.38、5.33 m3/s,Tennant法计算的生态流量为11.96和6.6 m3/s,两者计算结果接近且符合流量分布规律,证明了将无人机技术应用到湿周法,计算河流生态需水方法可行,为缺资料地区计算河流生态需水提供了新途径,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遥感技术 湿周法 生态需水 南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