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龙泉驿区重污染日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驿 刘丽鹃 郑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235-236,共2页
利用成都市龙泉驿区2014年1月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及气象资料,统计了该区在研究时段重污染日的分布和AQI,分析了重污染日对应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特征,采用Pearson参数法研究了重污染日AQI与各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4年1月... 利用成都市龙泉驿区2014年1月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及气象资料,统计了该区在研究时段重污染日的分布和AQI,分析了重污染日对应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特征,采用Pearson参数法研究了重污染日AQI与各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4年1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平均AQI为207,重污染日累计达18 d,占统计时段总天数的58%,占全年重污染总天数的72%;发生重污染日的平均气压为595.8 h Pa,低于历年1月份平均值(961.8 h Pa);平均气温为8.2℃,高于历年1月份平均值(7.8℃);平均相对湿度为75%,高于历年1月份平均值(71%);连续3 d或以上重污染日的地面气象条件为小风或静风,平均风速0.49 m/s,低于历年1月平均风速(0.5m/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日,连续5 d的AQI与气压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 5、0.874 6;而与风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88 4。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平均气压和相对湿度为重污染日的主导气象因素,较小的气温与较大的风力也是减轻污染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日 气象条件 变化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及灾害防御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91-192,共2页
根据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局历史资料,进行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绘制风险图片,制作风险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灾种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为当地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灾害风险 灾害防御 风险图 四川成都 龙泉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服务站的建立与改善措施
3
作者 杨柳 师税 +1 位作者 刘万俊 毛世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8期181-181,185,共2页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局乡镇气象服务站的建立、考核制度以及考核一体化平台、电子日志考核、将气象服务站推广至城市社区等改善措施,以期使防灾减灾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城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传播与量化考核。
关键词 气象服务站 电子日志 考核 四川成都 龙泉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驿区气象局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发布平台介绍
4
作者 杨柳 付杰 罗驿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0期237-238,共2页
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产品及其发布技术为依托,建立综合气象服务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可使发布预警信息效率提高50%以上,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关键词 预报产品 决策服务产品 业务平台 制作 一键发布 效率提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成都温江区早银桂异常开花特点及其气象成因
5
作者 毛世杰 荣韧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12期10-12,共3页
根据桂花开花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前人的研究,基于温江区1971—2014年气象观测资料和成都农业气象试验站2004—2014年早银桂开花期物候观测资料,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对2014年温江区早银桂异常开花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早银桂 开花期 异常特点 气象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检测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毛世杰 杨柳 付杰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4期239-239,共1页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是保证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运行的基础,其相关的状态信息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监控设计缺失的情况,从而推进相关的气象检测工作规范化。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的高效运行是保证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运行的基础,其相关的状态信息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现阶段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监控设计缺失的情况,从而推进相关的气象检测工作规范化。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检测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观测 设备 运行状态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
7
作者 罗驿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0期208-208,共1页
气象事业体现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性的特点,其与农业、旅游业、交通业等各行各业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气候变化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 气象事业体现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性的特点,其与农业、旅游业、交通业等各行各业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不断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气候变化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国家、集体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利用公共气象服务实现气象防灾、减灾的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气象服务 气象防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卫星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博 杨柳 唐世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3-995,共13页
利用2010—2014年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红外TBB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高原)及周围地区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5月,高原最主要的对流发生在东部边缘。6月,随着亚洲夏季风爆发,最强的对流(强对流)发生在高原的东南侧。7—8月,强盛的... 利用2010—2014年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红外TBB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高原)及周围地区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5月,高原最主要的对流发生在东部边缘。6月,随着亚洲夏季风爆发,最强的对流(强对流)发生在高原的东南侧。7—8月,强盛的西南风给高原中东部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一条对流(强对流)活跃带。在高原西部,对流发生频率大于6%的区域出现在西部南麓的时间约为37候,并于7月底—8月初到达最北。在高原中部,对流(强对流)开始活跃的时间为6月上旬(中旬),维持整个盛夏,并分别经历3次向北推进,最北约到达34°N。在高原东部,5月底开始对流都处于相对活跃期,有3次(两次)对流(强对流)的北进。高原对流(强对流)发生频率存在两个季节内变率大值区,分别位于高原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段和高原东南部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对流发生频率的第一模态主要是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印度季风区对流的反向模态,第二模态则体现了高原西部和印度大陆80°E以西地区与南亚大陆80°E以东地区的对流发生频率的三极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体亮度温度 对流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指标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葵 刘庆 +4 位作者 杨德保 马振峰 杨东 旷云米 李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81-5584,共4页
根据1961~2007年川渝地区156个台站逐日温度降水资料,测试了3种单站旱涝指标,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C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逐日的干旱变化,Z指数对月、季的旱涝评估较好,对Z指数的划分标准进行修正,修正后Z指数更适合三峡库区... 根据1961~2007年川渝地区156个台站逐日温度降水资料,测试了3种单站旱涝指标,并做了相互比较。结果表明,CI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逐日的干旱变化,Z指数对月、季的旱涝评估较好,对Z指数的划分标准进行修正,修正后Z指数更适合三峡库区上游(川渝地区)旱涝等级的划分。基于各站Z指数,提出了一种能反映三峡库区上游区域旱涝强度的区域旱涝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旱涝 区域旱涝 指标 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正确预审日照记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万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日照记录 《地面气象观测》 预审 真太阳时 地方时 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一段日照迹线“正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万俊 张伟 吴新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地面测报工作 日照迹线 云状量 位置 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州红提气候适应性研究及高产栽培建议
12
作者 刘万俊 范文杰 +2 位作者 周林 刘怡 唐婷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2期238-240,共3页
利用崇州市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崇州红提气候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崇州的气温、降水、日照等3个主要气象要素基本适宜红提的生长需要,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对红提种植危害较小,其中该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并对红提生长发育有... 利用崇州市1981—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崇州红提气候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崇州的气温、降水、日照等3个主要气象要素基本适宜红提的生长需要,各类气象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对红提种植危害较小,其中该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并对红提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有暴雨洪涝、大风,由于该地区采用了高效节能的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很好的避免了上述气象灾害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对崇州红提的高产栽培提出了几点建议:选用早熟丰产品种;适度修剪,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防治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加强肥水管理;温室配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适应性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