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出现时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贾飞 凌亮 +6 位作者 刘波 李春平 李荟茹 沈祥丽 王孟樵 张丹 张健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出现时刻延迟的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行分娩镇痛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体温≥38.0℃、年龄≥18岁、单胎、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根据分娩镇痛后... 目的:探讨影响椎管内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出现时刻延迟的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行分娩镇痛出现产时发热的产妇[体温≥38.0℃、年龄≥18岁、单胎、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根据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出现时刻的中位数值进行分组,小于等于中位数值为早发热组、大于中位数值为晚发热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时发热出现时刻延迟的相关因素及两组母婴的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253例产妇,产妇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出现时刻范围为1.83~28.42 h,中位数值为8.00 h,其中早发热组126例,晚发热组12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产妇、人工破膜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是影响产时发热出现时刻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分娩镇痛前使用缩宫素是其保护性因素(OR<1,P<0.05)。晚发热组产妇发热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率、新生儿NICU住院率、新生儿肺炎的比例均高于早发热组(P<0.05)。结论:初产妇、人工破膜及较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能与椎管内分娩镇痛后产时发热出现时刻的延迟有关,而分娩镇痛前使用缩宫素可能具备一定的保护作用。产时发热出现越晚,母婴临床结局可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出现时刻 影响因素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思颖 魏大源 +3 位作者 张丹 贾飞 刘波 张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麻醉方式分组:硬膜外导管... 目的探索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间对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并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麻醉方式分组:硬膜外导管位置正确且镇痛良好则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组),脊髓麻醉在麻醉医生综合判断后实施(脊髓组),即刻剖宫产以及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选择全身麻醉(全麻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用于寻找影响中转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风险因素。使用镇痛时间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通过Youden指数确定镇痛时间临界值,按临界值将孕妇分为两组,利用交叉表计算各组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研究共纳入820例孕妇,其中硬膜外组615例(75.0%)、脊髓组186例(22.7%)、全麻组19例(2.3%)均为即刻剖宫产,无硬膜外麻醉或脊髓麻醉失败改为全身麻醉病例。硬膜外组镇痛时间8.2±4.7 h,脊髓组镇痛时间10.6±5.1 h,全麻组镇痛时间6.7±5.2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镇痛时间每延长1 h(OR=1.094,95%CI 1.057~1.132,P<0.001)、术前宫口每开大1 cm(OR=1.066,95%CI 1.011~1.124,P=0.017)是硬膜外麻醉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镇痛时间临界值为9.5 h,镇痛时间超过临界值的孕妇接受脊髓麻醉的相对风险度为1.204(95%CI 1.103~2.341,P<0.001)。结论镇痛时间延长会增加硬膜外麻醉失败的风险,对镇痛时间超过9.5 h的非即刻剖宫产建议选择脊髓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镇痛时间 剖宫产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波 凌亮 +4 位作者 魏大源 贾飞 王孟樵 张刚 张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 目的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2276例作为训练集,年龄≥18岁,BMI 18.5~40.0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产妇是否出现产时发热(体温≥38.0℃)分为两组:发热组与未发热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2022年1—3月于同一医院行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568例作为验证集,纳入标准与训练集相同,通过R语言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训练集中有197例(8.7%)产妇出现产时发热;验证集中有46例(8.1%)产妇出现产时发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产时发热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椎管内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发热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8(95%CI 0.660~0.732),敏感性为83.2%,特异性为47.9%。验证集中通过R语言进行外部验证,预测模型的AUC为0.703(95%CI 0.634~0.772),敏感性为65.2%,特异性为71.3%。结论初产妇、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贫血及预估新生儿体重增加是产时发热的危险因素,体表面积增大和分娩镇痛前宫口增大是保护性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在分娩镇痛前预测产时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环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的有效性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波 贾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宫腔镜检查为众多宫腔内疾病诊疗的常见操作[1]。虽其创伤轻微,但术中疼痛刺激仍可引起明显体动,影响检查。镇静药物因其镇痛作用弱,单独使用需要加大镇静药物用量,但会增加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2]。目前常用麻醉方式为丙泊酚与阿片类... 宫腔镜检查为众多宫腔内疾病诊疗的常见操作[1]。虽其创伤轻微,但术中疼痛刺激仍可引起明显体动,影响检查。镇静药物因其镇痛作用弱,单独使用需要加大镇静药物用量,但会增加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2]。目前常用麻醉方式为丙泊酚与阿片类药物相结合的静脉麻醉[3]。丙泊酚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以及注射痛等[4]。宫腔镜检查中,其发生率可高达36.6%[5]。环泊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Ⅰ类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苏醒快及效价高等特点。但环泊酚是否适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尚有待研究。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环泊酚在宫腔镜诊疗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宫腔镜检查 静脉麻醉药 镇静药物 循环抑制 注射痛 镇痛作用 药物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君 欧册华 +3 位作者 刘莉 贾飞 洋超 赵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2-267,272,共7页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和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分别使用对应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处理。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 目的:探究顺式阿曲库铵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并分为对照组和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分别使用对应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预处理。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染色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迁移及凋亡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Bax、Bcl-2、cytochrome C、PARP和cleaved PARP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Viminten表达;将乳腺癌MCF-7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检测节点数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式阿曲库铵5μmol/L组细胞增殖、侵袭、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顺式阿曲库铵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细胞增殖、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N-cadherin、VEGF、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cadherin、Bax、cytochrome C、PARP和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VEGF mRNA表达及阳性斑点数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顺式阿曲库铵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并促进其凋亡,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顺式阿曲库铵 MCF-7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