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
1
作者 戴剑飞 朱淑敏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1期85-87,共3页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制度 生产方式 生产要素 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理论 分配对象 分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