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致溶血性贫血伴黄疸1例
1
作者 王兰 何琳 +1 位作者 边原 王双梅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85,共2页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达格列净片10 mg口服,qd,约7 d后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黄疸。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疗及随访过程,对达格列净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关联性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达格列净片10 mg口服,qd,约7 d后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黄疸。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疗及随访过程,对达格列净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关联性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机制。该例不良反应罕见,建议临床使用达格列净时加强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溶血性贫血 黄疸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文露 陈力 +2 位作者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别嘌醇AE报告5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SOC差异,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非布司他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以奥拉帕利为例探讨不同时段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绪成 刘艳鑫 +3 位作者 吴攀 舒亚民 王双梅 陈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ADE)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2015—2021年奥拉帕利ADE信号,比较不同时间段挖掘出ADE信号数量的差异,为合理进行ADE信号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FA...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ADE)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2015—2021年奥拉帕利ADE信号,比较不同时间段挖掘出ADE信号数量的差异,为合理进行ADE信号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共26个季度奥拉帕利ADE进行数据挖掘,并按一定规则分组,比较各组挖掘结果差异。结果奥拉帕利ADE上报数逐年增加,其中报告数最多的是北美洲,上报报告中女性人数远大于男性人数。可能因为FAERS数据库位于美国。对奥拉帕利ADE进行信号挖掘后发现:信号数随着挖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加率逐步降低。倒序挖掘时,奥拉帕利ADE信号数变化也遵循以上规律。结论随着奥拉帕利上市时间延长,ADE信号数增加率降低,ADE信号数进入稳定阶段,最近年份真实世界数据能更好地预警现阶段及未来奥拉帕利与ADE的关联性,也能较完整体现上市以来所有ADE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帕利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不同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D外排泵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清会 蔺飞 +1 位作者 刘献清 凌保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方法分别敲除AYE菌株的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菌株外排泵基因...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方法分别敲除AYE菌株的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菌株外排泵基因敲除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菌株基因敲除前后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AYE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基因)成功敲除,获得AYE△ade B、AYE△ade FGH、AYE△ade IJK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1.59±0.06、2.15±0.19、1.91±0.02,其中ade B和ade IJK基因敲除后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低于敲除前(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作用下,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YE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2.14±0.03、2.24±0.02、1.93±0.05、2.09±0.04,均低于对照组(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AβN形成量最少。结论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RND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