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致溶血性贫血伴黄疸1例
1
作者 王兰 何琳 +1 位作者 边原 王双梅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4-485,共2页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达格列净片10 mg口服,qd,约7 d后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黄疸。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疗及随访过程,对达格列净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关联性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 1例69岁男性患者,因2型糖尿病给予达格列净片10 mg口服,qd,约7 d后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黄疸。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诊疗及随访过程,对达格列净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了关联性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机制。该例不良反应罕见,建议临床使用达格列净时加强对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溶血性贫血 黄疸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文露 陈力 +2 位作者 何绪成 陈佳 徐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7,共9页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 目的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别嘌醇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其潜在的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提取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有关非布司他、别嘌醇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ROR法及PRR法对非布司他、别嘌醇不良事件(AE)进行信号挖掘。结果别嘌醇AE报告5060份,集中于≥60岁患者,累及系统器官分类项目(SOC)共计25项,主要累及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0.01%),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12项,非布司他AE报告905份,累及SOC共计17项,主要累及在心脏器官疾病(40.17%),发现说明书中未累及系统2项。别嘌醇、非布司他累及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51%、0.49%),肝胆系统疾病(5.35%、0.87%),但别嘌醇说明书中均未收录。别嘌醇累及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0.55%),妊娠期、产褥期及围产期状况(0.03%),但非布司他未发现累及以上SOC。结论别嘌醇较非布司他,说明书收录不良反应较不充分,新发现的累及SOC及AE为完善别嘌醇说明书不良反应可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累及SOC差异,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非布司他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 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和SOD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康宇薇 杨薇 +2 位作者 马石杰 周薇 邓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2-818,共7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HD患者(MHD组)的临床资料,另招募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4名志愿者(健康体检组)。MHD组患者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行CAC分数(CACs)评定,并将其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和重度钙化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分析不同钙化程度组患者血清中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与CAC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比较,MHD组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无钙化组比较,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度钙化组比较,中度和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P、PTH、sICAM-1和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中度钙化组比较,重度钙化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和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MHD患者血清SOD活性与CACs呈负相关关系(r=-0.484,P<0.01),sICAM-1和sVCAM-1水平与CACs呈正相关关系(r=0.441,P<0.01;r=0.561,P<0.01)。结论:MHD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及SOD活性异常,并且随着SOD活性降低和sICAM-1及sVCAM-1水平升高,MHD患者的CAC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现象患者甲襞视频毛细血管镜图像评估的一致性
4
作者 王春晓 徐海燕 +2 位作者 蒋晓丽 蒋飞飞 庄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7-1110,111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验的风湿科医师对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视频毛细血管镜(NVC)图像评估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302例RP患者,采用放大200倍的NVC对RP患者的双手第2、3、4指甲襞采图,共获得3805张NVC... 目的探讨不同经验的风湿科医师对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视频毛细血管镜(NVC)图像评估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302例RP患者,采用放大200倍的NVC对RP患者的双手第2、3、4指甲襞采图,共获得3805张NVC图像。根据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风湿病微循环研究组发布的标准,由具备不同NVC评估经验的5位风湿科医师(研究者)分别对获得的NVC图像进行评估。2个月后,随机选择1/5的RP患者进行再次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之间和观察者内部的一致性。结果评估NVC图像时,5位研究者的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一致性均较好,ICC值分别为0.724~0.930(P<0.001)和0.841~0.939(P<0.001)。根据NVC图像的不同模式进行亚组分析,5位研究者中有4位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达到了中等至较好,仅1位初学者识别正常、非特异、早期模式的一致性较差。结论不同经验的风湿科医师在评估RP患者的NVC图像时一致性较好,提示NVC检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襞毛细血管镜 雷诺现象 一致性 组内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文惠 杨梅 赵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75-477,481,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8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结果:61例(18.60%)患者259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分化程度3个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数为1~2枚组和≥3枚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3.1%和21.4%(P=0.018);单组淋巴结转移与多组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26.8%(P=0.02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细胞分化程度.受浸润淋巴结个数和组数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30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胡文惠 杨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309例宫颈糜烂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有241例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随着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00);完成3个疗程的患者白带异...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309例宫颈糜烂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有241例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随着疗程的增加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00);完成3个疗程的患者白带异常、腰腹坠痛和接触性出血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87.34%和93.33%;与未遵医嘱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期间严格禁止性生活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仅21例(6.80%)患者治疗初期出现轻微局部症状。结论: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类 宫颈糜烂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逐瘀止痛汤结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6
7
作者 程明 吴杨玲 +4 位作者 刘羽 唐玉琦 代浩 肖云燚 高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究腰痹逐瘀止痛汤结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47例)常规临床治疗,予以观察组(48例)常规临床治疗+腰痹逐瘀... 目的探究腰痹逐瘀止痛汤结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47例)常规临床治疗,予以观察组(48例)常规临床治疗+腰痹逐瘀止痛汤结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腰腿痛、腰部僵硬、舌黯紫/瘀斑、舌苔薄白/薄黄、脉沉涩/弦)积分变化以及前列腺素E_(2)(PEG_(2))、5-羟色胺(5-HT)等疼痛介质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情况改变、血清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IL-1β)、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腰椎功能评分(JOA)变化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变化(ODI)、生存质量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80.85%,38/4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腰腿痛、腰部僵硬、舌黯紫/瘀斑、舌苔薄白/薄黄、脉沉涩/弦等中医症状积分、PEG2、5-HT、VAS评分情况、IL-6及IL-1β、CRP及TNF-α水平、JOA及ODI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腰腿痛、腰部僵硬、舌黯紫/瘀斑、舌苔薄白/薄黄、脉沉涩/弦等中医症状积分、PEG_(2)、5-HT、VAS评分情况、IL-6及IL-1β、CRP及TNF-α水平、JOA及ODI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腿痛、腰部僵硬、舌黯紫/瘀斑、舌苔薄白/薄黄、脉沉涩/弦等中医症状积分、PEG_(2)、5-HT、VAS评分情况、IL-6及IL-1β、CRP及TNF-α水平、JOA及ODI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6.25%,3/48)与对照组(4.26%,2/47)均较低,P>0.05。结论腰痹逐瘀止痛汤结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中医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良好,疼痛缓解,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痹逐瘀止痛汤 调脊通督针法 疗效 腰椎功能 中医症状积分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正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8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优缺点,以期为胫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MIPPO组与切开复位组,每组各40例,MIPPO组患者采用MIPPO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均采用锁定钢板,比较两组疗效。结果MIPPO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5);术后MIPPO组患者失访4例,切开复位组患者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12.83个月,随访12个月时进行踝关节评分(kofoed),MIPPO组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切开复位组(P<0.05),MIPPO组优良率为94.44%(34/36),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87.88%(29/33)](P<0.05);MIPPO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切开复位组为10%(4/40)。结论胫骨远端骨折采取MIPPO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MIPPO术后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持续性被动活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小梅 杨红云 +1 位作者 姚宁 黄祚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3期7-8,7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成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d即开始行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对照组在术后7d开始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下肢轻度肿胀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度肿胀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活动度120°~110°及<110°的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运用持续性被动活动治疗仪进行锻炼,可减轻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肿胀,防止关节僵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持续性被动活动 关节肿胀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10
作者 刘恒全 黄楠 +3 位作者 冷永祥 骆乐 于海亮 李可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8-1070,1074,共4页
胆道支架不仅要求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更重要的是材料在胆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O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及与病人胆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i-O膜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不利于细菌粘... 胆道支架不仅要求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更重要的是材料在胆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设备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O薄膜,研究了其结构及与病人胆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Ti-O膜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不利于细菌粘附及生物膜形成,胆汁稳定性和胆红素变化也是影响支架材料相容性的主要原因,这对开发新型胆道支架材料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Ti-O薄膜 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并发边缘性角膜溃疡
11
作者 刘颖 王倩 +2 位作者 王超群 李灵 林新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7-420,共4页
患者男,59岁,四肢紫红色丘疹、结节7个月,眼部疼痛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大量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血管壁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现象。双眼裂隙灯下表现为边缘性角膜溃疡。诊断:持久... 患者男,59岁,四肢紫红色丘疹、结节7个月,眼部疼痛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大量混合炎性细胞浸润,小血管增生,血管壁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现象。双眼裂隙灯下表现为边缘性角膜溃疡。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并发边缘性角膜溃疡。治疗:氨苯砜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隆起性 持久性 角膜溃疡 边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参与的骨折端旋转X线片测量方法
12
作者 刘荣 白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X线片测量 骨折端 计算机 X线照片 骨折患者 计算程序 旋转度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介导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 被引量:20
13
作者 牟俊杰 冯静 +6 位作者 张文松 关欣 陈琴 蒋飞飞 甘措 刘瑶 邓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9-453,457,共6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RIRI组、RIRI+icariin 25 mg/kg组、RIRI+icariin 50 mg/kg组和RIRI+icariin 100 mg/kg组进行后续实验。试... 目的探究淫羊藿苷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损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RIRI组、RIRI+icariin 25 mg/kg组、RIRI+icariin 50 mg/kg组和RIRI+icariin 100 mg/kg组进行后续实验。试剂盒检测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染色检测病理损伤程度;ELISA检测外周血和肾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ax、Bcl-2、Nrf2、p-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RIRI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P<0.05),呈现明显肾缺血再灌注损伤;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ax/Bcl-2比值升高(P<0.05);外周血和肾组织中iNOS、IL-10含量升高(P<0.05);SOD、GSH含量降低(P<0.05);p-Nrf2/Nrf2比值和HO-1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RIRI组比较,RIRI+icariin 50、100 mg/kg组大鼠蛋白尿、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P<0.05),病理损伤程度明显改善,cleaved 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pase-9/Caspase-9、Bax/Bcl-2比值降低(P<0.05),iNOS含量降低(P<0.05),IL-10含量升高(P<0.05),SOD、GSH含量升高(P<0.05)p-Nrf2/Nrf2比值和HO-1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淫羊藿苷通过介导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 淫羊藿苷 氧化应激 Nrf2/H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以奥拉帕利为例探讨不同时段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绪成 刘艳鑫 +3 位作者 吴攀 舒亚民 王双梅 陈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ADE)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2015—2021年奥拉帕利ADE信号,比较不同时间段挖掘出ADE信号数量的差异,为合理进行ADE信号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FA...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ADE)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2015—2021年奥拉帕利ADE信号,比较不同时间段挖掘出ADE信号数量的差异,为合理进行ADE信号挖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与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共26个季度奥拉帕利ADE进行数据挖掘,并按一定规则分组,比较各组挖掘结果差异。结果奥拉帕利ADE上报数逐年增加,其中报告数最多的是北美洲,上报报告中女性人数远大于男性人数。可能因为FAERS数据库位于美国。对奥拉帕利ADE进行信号挖掘后发现:信号数随着挖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增加率逐步降低。倒序挖掘时,奥拉帕利ADE信号数变化也遵循以上规律。结论随着奥拉帕利上市时间延长,ADE信号数增加率降低,ADE信号数进入稳定阶段,最近年份真实世界数据能更好地预警现阶段及未来奥拉帕利与ADE的关联性,也能较完整体现上市以来所有ADE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帕利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不同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畸胎瘤MRI表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坤 余建群 刘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8-510,共3页
椎管内畸胎瘤(intraspinal teratoma,IT)较少见,发病率为0.20%~2.19%,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存在较大差异[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I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18例经术后病理... 椎管内畸胎瘤(intraspinal teratoma,IT)较少见,发病率为0.20%~2.19%,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存在较大差异[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8例I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1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IT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77岁,中位年龄22岁;均为单发病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困难等,呈间歇性或进展性发作。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治疗淋菌性阴道炎、淋菌性尿道炎17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玲 彭俊卿 魏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7-398,共2页
观察阿奇霉素胶囊治疗女性淋菌性阴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经临床确诊患者 ,口服阿奇霉素胶囊 1g(4粒 ) ,4~ 7d后复诊。结果 112例淋菌性阴道炎痊愈 92例 ,治愈率 82 .14% ;淋菌性尿道炎 6 6例 ,痊愈 6 1例 ,治愈率 92 .42 %。结... 观察阿奇霉素胶囊治疗女性淋菌性阴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经临床确诊患者 ,口服阿奇霉素胶囊 1g(4粒 ) ,4~ 7d后复诊。结果 112例淋菌性阴道炎痊愈 92例 ,治愈率 82 .14% ;淋菌性尿道炎 6 6例 ,痊愈 6 1例 ,治愈率 92 .42 %。结果表明 ,阿奇霉素胶囊对淋菌性阴道炎、淋菌性尿道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口服方便 ,方法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淋菌性阴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对华法林治疗心源性卒中患者抗凝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天铸 彭诗语 +5 位作者 杨敏 程航 殷英 刘勇 刘明全 余建萍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88-294,共7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卒中患者,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华法林+丁苯酞)和对照组(华法林)。监测两组... 目的探讨心源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卒中患者,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华法林+丁苯酞)和对照组(华法林)。监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INR达标时间、2周内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1例心源性卒中患者,试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基线数据(年龄、性别、用药前INR、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试验组的NIHSS评分[10(3.0~15.0)分vs.0(0~6.5)分,P<0.001],溶栓率(27.5%vs.8.0%,P=0.011)与取栓率(25.5%vs.2.0%,P=0.001)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INR 2周内达标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vs.44.0%,P=0.930)。试验组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50±2.41)d vs.(9.64±4.40)d,P=0.015]。试验组90 d m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4.0)分vs.2(0~3.0)分,P=0.175]。结论丁苯酞联合华法林治疗心源性卒中可能缩短华法林的达标时间,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但对于INR的达标率和90 d mRS评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华法林 心源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颖 林新瑜 +3 位作者 刘尚可 陈静宇 邓秋 熊梦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SZ95)促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rt对人皮脂腺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Art;RT-PCR、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表达。结果:Art在25~100μmol/L剂量范围内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了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IL-1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Art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人皮脂腺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痤疮丙酸杆菌 促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D外排泵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清会 蔺飞 +1 位作者 刘献清 凌保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方法分别敲除AYE菌株的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菌株外排泵基因...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标记基因敲除方法分别敲除AYE菌株的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验证菌株外排泵基因敲除情况,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菌株基因敲除前后生物被膜形成情况,比较4种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AYE菌株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YE菌株RND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基因)成功敲除,获得AYE△ade B、AYE△ade FGH、AYE△ade IJK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1.59±0.06、2.15±0.19、1.91±0.02,其中ade B和ade IJK基因敲除后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低于敲除前(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作用下,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YE的生物被膜形成量分别为2.14±0.03、2.24±0.02、1.93±0.05、2.09±0.04,均低于对照组(AYE:2.3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PAβN形成量最少。结论外排泵基因ade B、ade FGH、ade IJK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YE生物被膜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PAβN、奥美拉唑、维拉帕米、CCCP对鲍曼不动杆菌AYE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RND外排泵 外排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3型1例报告
20
作者 张恬莹 周超 +3 位作者 刘卫辉 李贞茂 李良平 雷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8-2570,共3页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后所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1]。根据基因...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后所致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1]。根据基因突变不同,PFIC目前分为6种亚型,分别由ATP8B1、ABCB11、ABCB4、TJP2、NR1H4和MYO5B基因突变导致[2],现将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为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经基因检测、肝组织活检、影像学等证实为PFIC3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肝内 基因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