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生态绿隔区管控探索
1
作者 汪小琦 高菲 +1 位作者 刘欣 周姝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58,共5页
生态绿隔区是城镇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区域,在城乡规划管控中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管理应逐渐从城镇空间延伸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从生态红线保... 生态绿隔区是城镇开发边界与生态保护红线之间的区域,在城乡规划管控中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规划管理应逐渐从城镇空间延伸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从生态红线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扩大到生态绿隔区,完善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下的全域管控体系。在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总体目标下,对生态绿隔区的管控不仅要从保护生态功能角度提出限制建设的刚性管控要求,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绿隔区亦是一种自然资源,从促进其生态价值转化的角度提出发展建设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绿隔区 公园城市 刚性管控 生态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VI-met模型的北京市典型道路行道树树种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姝雯 高菲 马克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城市道路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人行道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行道树被广泛认为会降低道路空气交换速率,从而造成道路污染物浓度升高;然而,行道树通过改变湍流形成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化分布,同时对颗粒物有一定截获能力。因此... 城市道路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人行道空气质量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行道树被广泛认为会降低道路空气交换速率,从而造成道路污染物浓度升高;然而,行道树通过改变湍流形成空气颗粒物浓度差异化分布,同时对颗粒物有一定截获能力。因此,合理规划行道树有望改变道路空气流场进而改善局部空气质量。以北京地安门内大街为例,从改善道路污染的角度展开基于ENVI-met模型的行道树设计与技术探索,得出:1)ENVI-met可用于道路污染物扩散及沉降模拟研究;2)行道树冠幅是影响道路颗粒物扩散的重要因素,冠幅宽度到达道路宽度时,往往会影响颗粒物的快速扩散,导致道路颗粒物浓度升高;3)冠幅较大且冠层高度靠近地面的行道树对道路颗粒物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研究为行道树树种选择提供有利依据,同时也是国内首次用ENVI-met对颗粒物扩散和沉降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行道树 北京 PM10 ENVI-m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