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方式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琼 毕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422例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研究,探索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取422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并将其分为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通过不同的麻醉方式,来观察两组人员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住... 目的通过对422例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研究,探索手术中的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取422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并将其分为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两组,通过不同的麻醉方式,来观察两组人员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进食量上都有明显的差距.并且以上几种观测指标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在手术的时间、以及手术过后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上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42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手术,故局部麻醉可以当做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修补术 麻醉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马雪琴 袁小迪 +5 位作者 张凌嘉 杨从敏 王朝杨 李茸源 肖奕君 吴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2-611,共10页
目的:探究三氧(ozone,O_(3))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 ng/ml的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构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随... 目的:探究三氧(ozone,O_(3))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10 ng/ml的IL-1β诱导人软骨细胞构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Control组、IL-1β组、PRP组、O_(3)组、O_(3)+PRP组。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5,ADAMTS5)、二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I)、转录因子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kappa B alpha,IKB-α)、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IL-1β组IL-6和TNF-α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且凋亡增加,MMP13、ADAMTS5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Collagen II、Nrf2、HO-1、IK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IL-1β组相比,PRP组、O_(3)组、O_(3)+PRP组细胞凋亡均降低(P<0.05),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P<0.05),MMP13、ADAMTS5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Collagen II、Nrf2、HO-1、IK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同时,O_(3)+PRP组与PRP组、O_(3)组相比,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水平均进一步降低(P<0.05),MMP13、ADAMTS5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Nrf2、HO-1、IKB-α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O_(3)联合PRP能有效降低IL-1β诱导的人软骨细胞炎症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其可能通过上调Nrf2/HO-1,抑制NF-κB(p65)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三氧 白细胞介素-1Β 软骨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敏 易明亮 +2 位作者 尹泓 王琼 伍静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110例,男91例,女19例,年龄≥18岁,BMI 15~30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诊断CPSP将患者分为两组:非CPSP组和CPSP组。单因素分析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CPSP的影响因素。采用回归系数以及常数项构建肝切除术CPSP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有42例(38%)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CPS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86,敏感性73.8%,特异性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BMI≥25 kg/m^(2)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保护因素,手术时间≥3 h、术后1 d白细胞计数≥13×10^(9)/L、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4分是肝脏切除术发生CPS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肝切除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芹 易明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96-1199,共4页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意外硬脊膜穿破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意的硬脊膜穿破后,或其他诊断性、治疗性硬脊膜穿破后。PDPH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并伴障碍性听觉和(或)视觉症状,还可能...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意外硬脊膜穿破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意的硬脊膜穿破后,或其他诊断性、治疗性硬脊膜穿破后。PDPH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并伴障碍性听觉和(或)视觉症状,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慢性头痛、背痛、颅神经功能障碍、硬膜下血肿和脑静脉窦血栓等。本文就目前关于PDPH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 意外硬脊膜穿破 硬膜外血补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庆 翁艳 +5 位作者 刘迁 杨宇 彭英 杨岸 张辉 汪辉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序贯降阶梯式组(S组)和常规CFNB组(C组)。患者CFNB成功后接受统一的静-吸复合喉罩全麻方案及复苏流程。S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术后24~48 h降为0.25%,48~72 h为0.125%;C组:术后72 h内罗哌卡因浓度一直为0.2%。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的NRS评分及辅助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使用情况;采用改良的徒手六级肌力法评估术后股四头肌肌力(MQF);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0~24 h、24~48 h,C组NR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C组术后使用布托啡诺比例明显高于S组(51%vs 11%,P<0.05)。C组NRS评分在术后48~72 h明显低于术后0~24 h(P<0.05)。术后0~24 h及24~48 h,S组MQF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72 h两组M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在术后48~72 h的MQF明显高于术后0~24 h(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坠床及跌倒等严重意外。两组无一例穿刺点感染。结论采用序贯降阶梯式CFNB管理策略既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对镇痛的需求,又可通过适时降低局麻药浓度使其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降阶梯式 持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聪 尹泓 +3 位作者 蔡敏 李红梅 易明亮 黄雪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纯全麻组(C组)、TAPB组(T组)和M-TAPA组(M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T组和M组予0.2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操作,每侧3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和M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2、4、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48 h M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C组和T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探头致手指灼伤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金生 王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88-388,共1页
关键词 手指灼伤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 POM探头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或前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36
8
作者 蔡敏 尹泓 +3 位作者 易明亮 赵聪 李红梅 黄雪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入路或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8例,年龄18~64岁,BMI 16~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经前路QLB组(C组)和经弓状韧带上QLB组(E...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弓状韧带上入路或前路腰方肌阻滞(QL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8例,年龄18~64岁,BMI 16~2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经前路QLB组(C组)和经弓状韧带上QLB组(E组),每组19例。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双侧前路QLB,E组行弓状韧带上QLB,每侧给予0.3%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阻滞操作时间、阻滞后起效时间,测定阻滞后5、10、20、30 min的阻滞平面和术中瑞芬太尼和麻黄碱用量。记录术后2、6、12、24、48 h的VAS疼痛评分和补救镇痛,局麻药中毒、血肿、严重低血压、内脏损伤、肌力下降等神经阻滞并发症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阻滞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阻滞后5、10、20、30 min E组阻滞平面节段数量明显多于C组(P<0.05)。术后2、6、12 h E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均无补救镇痛,术中瑞芬太尼、麻黄碱用量,局麻药中毒、血肿、严重低血压、内脏损伤、肌力下降等神经阻滞并发症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经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较传统前路腰方肌阻滞起效更快,阻滞平面更广,术后12 h镇痛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 神经阻滞 弓状韧带 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残肢痛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碧鑫 宋莉 +4 位作者 彭英 肖红 李俊 叶菱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59-160,共2页
残肢痛是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发生机制复杂,疗效不佳已成为临床疼痛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对神经结构破坏小,能调节神经功能并产生镇痛作用,是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手段[1]。近日我... 残肢痛是截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发生机制复杂,疗效不佳已成为临床疼痛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对神经结构破坏小,能调节神经功能并产生镇痛作用,是治疗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有效手段[1]。近日我科运用超声技术实时引导穿刺,经臂丛神经脉冲射频治疗1例肱骨上段截肢术后残肢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治疗 下臂丛神经 残肢痛 超声引导 神经病理性疼痛 截肢术后 常见并发症 疗效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肖李丹 熊伟 +1 位作者 徐菀璟 陈雅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F组术后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减小(P<0.05)。与F组比较,A组术后6、12、24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增大(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后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影响小且能减轻手术应激相关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