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艳蓉 吕志宇 李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0-773,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20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 目的 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20例,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38例及认知正常组(MoCA评分≥26分)82例。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参数,包括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R interval, SDNN)、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百分比(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pairs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s, PNN50)、低频功率(power in low frequency range, LF)、高频功率(power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HF)。采用Spearman分析心率变异性参数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心率变异性参数对认知障碍的评估价值。结果 认知障碍组SDNN、PNN50、LF、HF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显示,SDNN、PNN50、LF、HF与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呈负相关(r=-0.185,r=-0.720,r=-0.278,r=-0.38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DNN、PNN50、LF、HF联合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0.949~0.996),敏感性为94.70%,特异性为89.00%,联合评估效能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0.01)。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参数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早期测定SDNN、PNN50、LF、HF等心率变异性参数可为认知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认知障碍 心率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神经细胞营养状态及凋亡状态、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唐文 杨梅媚 唐亚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神经细胞营养状态及凋亡状态、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神经细胞营养状态及凋亡状态、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35例,常规组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接受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指标、神经凋亡指标、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中神经营养指标、神经凋亡指标、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中BDNF、NGF的含量高于常规组;研究组血清中Bcl-2、Fas、FasL的含量低于常规组,Bax的含量高于常规组;研究组血清中IL-1β、IL-6、PGE2的含量低于常规组。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接受拉莫三嗪、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可有效增加神经营养并抑制神经凋亡、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拉莫三嗪 丙戊酸钠 神经营养 凋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衰弱对共病老年人住院费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榕 杨颖 +4 位作者 李铮 陈善萍 付良秀 肖巧芳 汪子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846-2851,共6页
背景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认知衰弱人群也逐渐增多,认知衰弱人群跌倒发生率、失能率、入院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认知衰弱老年人住院费用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了解认知衰弱对共病老年... 背景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认知衰弱人群也逐渐增多,认知衰弱人群跌倒发生率、失能率、入院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关于认知衰弱老年人住院费用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了解认知衰弱对共病老年人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住院的≥60周岁的共病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国版衰弱风险筛查工具(FRAIL)量表、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老年人进行衰弱评估、认知功能评估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后台提取实验室检查、住院费用明细等信息。按照住院当时是否存在衰弱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分为4组,即无衰弱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组)、无衰弱有认知功能障碍组(C组)、有衰弱无认知功能障碍组(F组)、同时合并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组(CF组)。比较4组人群社会人口学、生活习惯、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结果、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老年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CF组年龄、住院总费用高于其余3组,白蛋白水平高于N组和C组,F组白蛋白水平、住院总费用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F组患者一般医疗费用、诊断费、总治疗费、中医治疗费高于N组;CF组患者一般医疗费高于N组和C组,诊断费高于N组和F组,总治疗费、西药治疗费、中医治疗费高于N组、C组及F组,耗材费用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校正模型,校正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模型,校正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模型,校正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模型中,认知衰弱均可增加共病老年人住院总费用(P<0.05)。结论认知衰弱可增加共病老年人住院总费用,认知衰弱共病老年人住院总费用较高,住院费用主要来源于药物治疗。认知衰弱住院患者的康复锻炼相对缺乏,营养支持力度较差。因此,减少认知衰弱老年人药物使用,加强老年综合征的防治可能减少认知衰弱共病患者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衰弱 共病 多学科 住院费用 老年综合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血清凋亡分子、细胞因子含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文 杨梅媚 +1 位作者 唐亚宁 赵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09-912,917,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凋亡分子、细胞因子含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78例作为癫痫组,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凋亡分子[bc...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凋亡分子、细胞因子含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成人癫痫患者78例作为癫痫组,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凋亡分子[bcl-1、bax、survivin、caspase-3、caspase-4、caspase-10]、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肪因子[脂联素(APN)、瘦素(leptin)]水平以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癫痫患者血清凋亡分子、细胞因子含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者血清bcl-1、survivin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bax、caspase-3、caspase-4、caspase-10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2、TNF-α、HMGB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OPP、MD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GSH-Px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PN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Leptin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MMSE评分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earson检验发现,癫痫患者血清凋亡分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脂肪因子含量与MMSE评分值直接相关(P<0.05)。结论: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受细胞凋亡、机体炎症应激反应、脂肪因子表达等多因素影响,积极调节上述内环境因素可能成为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凋亡分子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脂肪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杨艳蓉 汪子琪 +2 位作者 李铮 付良秀 胡婷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132-2136,2141,共6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老年综合征,是衰老常见的负面后果,与认知障碍有明显共同特征,预防和减轻衰弱,可能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目的探讨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衰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情况。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背景衰弱是一种老年综合征,是衰老常见的负面后果,与认知障碍有明显共同特征,预防和减轻衰弱,可能减少认知障碍的发生。目的探讨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衰弱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情况。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登记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月收入等人口学资料。使用衰弱筛查量表(FRAIL量表)评估衰弱情况,根据其衰弱情况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使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画钟试验(CDT),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FRAIL量表评分和人口学资料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衰弱情况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23例,其中无衰弱组52例(23.3%),衰弱前期组110例(49.3%),衰弱组61例(2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39,95%CI(0.016,0.062)]、文化程度[β=-0.207,95%CI(-0.405,-0.008)]是FRAIL量表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MMSE、CDT、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力、视空间评分均随衰弱程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60岁以上住院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与年龄、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可导致总体认知功能障碍,以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回忆、视空间障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认知功能下降 老年人 衰弱筛查量表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画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Tau蛋白磷酸化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依滢 唐成林 +7 位作者 邱国平 徐进 隆令 许毅 王健蓉 甘胜伟 盛华均 朱淑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4-661,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PFC)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AD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肾俞两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PFC)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治疗AD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后两组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次日,电针组电针百会、肾俞,留针15 min,每天1次,共10 d。治疗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FC 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增加(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和搜索路径均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模型组P35/P25和CDK5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P35/P25、CDK5、Tau[pS199]、Tau[pS202]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上述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能有效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可能通过影响大鼠PFC的P35/P25-CDK5-Tau蛋白磷酸化信号通路,延缓AD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前额叶皮质 P35/P2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Tau蛋白磷酸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化老年综合评估筛查轻度认知障碍并多维度病情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艳蓉 汪子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7-1131,共5页
背景认知功能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发生轻度认知障碍(MCI),甚至痴呆。通过合理化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MCI,多维度分析病情,利于及时治疗、减缓疾病进展,减少痴呆。目的探... 背景认知功能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发生轻度认知障碍(MCI),甚至痴呆。通过合理化老年综合评估(CGA),筛查MCI,多维度分析病情,利于及时治疗、减缓疾病进展,减少痴呆。目的探讨合理化CGA筛查MCI情况,并多维度分析病情。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年龄>60岁患者225例,根据是否符合《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五):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MCI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65例、MCI组108例(另52例不排除痴呆可能,未纳入)。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相关量表评估,评估工具包含老年抑郁量表(GDS)、老年焦虑量表(GAI)、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定量表(ADL)〔包含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衰弱筛查量表(FRAIL)、Berg平衡量表(BBS)、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APGA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分析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得分与基本资料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老年综合相关量表得分。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与认知功能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MCI组MNA得分、BBS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ADL、IADL、FRAIL得分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60岁上老年患者应进行合理化CGA,筛查MCI者,并多维度分析病情,识别可逆因素,减少可逆因素,帮助MCI转化为正常认知功能,减少痴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人 老年综合评估 简明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岳成松 资文杰 +28 位作者 邱忠明 李凤利 杨峻 刘瀚圣 刘文华 黄文国 时忠华 杨世泉 邱涛 张帅 曾国勇 周宏斌 王琰 艾志斌 刘勇 胡伟 万跃 温昌明 田喜光 周志明 王振 李冰 陈忠伦 吴德平 陈路明 余鹏霄 罗伟东 刘帅 龚自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或血管支架补救治疗对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卒中中心和其他19家综合卒中中心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机械取栓治疗失败并行补救治疗达到闭塞血管血流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 TICI)≥2b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补救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球囊扩张组(30例)和血管支架植入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血管再闭塞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球囊扩张组中90 d mRS评分0~2分患者占比明显高于血管支架植入组(P <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病史(OR=8.968,95%CI:1.162~69.196,P=0.035)、补救治疗方式(OR=0.243,95%CI:0.066~0.894,P=0.033)、侧支循环(OR=3.873,95%CI:1.029~14.576,P=0.045)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0.809,95%CI:0.701~0.934,P=0.004)均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取栓失败后行补救治疗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球囊扩张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并未增加手术风险,且补救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机械取栓 球囊扩张 血管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翩 王琰 李虹庆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 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严重瘫痪甚至死亡.然而迄今为止,针对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虽然有很多病例报道了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但是仍缺少随机双盲试验或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可靠性、安全性.在临床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抗血小板治疗不充分或停止抗血小板治疗、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药物抵抗也可导致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溶栓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术、机械取栓或血栓抽吸治疗等均有报道,无论何种治疗方式,使患者快速获得血管再通是颈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