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类药物治疗和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彦 叶楠 龚建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413-1417,共5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代谢障碍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通过改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S腺苷蛋氨酸、二甲双胍及他汀类3种可用来预防...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代谢障碍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通过改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S腺苷蛋氨酸、二甲双胍及他汀类3种可用来预防和治疗肝癌的代谢类药物,包括它们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代谢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未来可以发现更多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抗代谢药 抗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Kupffer细胞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彦 吴皓 +1 位作者 龚建平 李旭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TIM-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4表达;IR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PBS处理)、Ctr Ig组(TIM-4同型对照抗体处理)以及TIM-4 m Ab组(TIM-4抗体处理),术后检测血清肝功、炎症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以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KCs表达TIM-4蛋白随再灌注时间逐渐增加,然而DCs表达TIM-4不随时间变化;组化结果提示TIM-4主要表达于肝血窦巨噬细胞;与Ctr Ig组比较,TIM-4 m Ab组血清肝功、促炎因子产物水平明显减低,而抗炎因子IL-10以及抗氧化应激产物CAT、SOD逐渐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示Ctr Ig组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轻度充血,TIM-4m Ab组无明显变化;TUNEL结果示,TIM-4 m Ab组凋亡程度明显低于Ctr Ig组,Ctr Ig组和TIM-4 m Ab组细胞早期凋亡程度分别为(25. 56±1. 26)%、(5. 35±0. 3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阻断KCs TIM-4功能后,KCs TLR4以及下游p-IKKα、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另外,TPCA-1(IKK-2阻断剂)进行预处理小鼠,进一步验证了阻断KCs TIM-4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IRI程度。结论阻断KCs TIM-4的功能能够抑制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改善IR炎症反应以及肝细胞凋亡,从而对H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 KUPFFER细胞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柳 陈向金 +2 位作者 李变利 彭颖 徐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2-2775,共4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3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PBC的80例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测中的RDW、MPV、PDW指标,并计算NLR、LMR、PLR。根据诊断标准分为PBC肝硬化组(n=50)和PBC肝炎组(n=3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BC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较PBC肝炎组,PBC肝硬化组的血清WBC水平明显降低(Z=-4.777,P<0.001),而血清ALT水平明显下降(Z=-2.152,P=0.031)。与PBC肝炎组相比,PBC肝硬化组的RDW、MPV及NLR升高(Z值分别为-3.180、-2.963、-3.59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MPV及NLR是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9(1.39~17.92)、13.01(2.96~57.07)、4.45(1.59~12.40)],三者诊断PBC肝硬化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67及0.741,3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结论RDW、MPV及NLR水平升高可能预示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对PBC患者病情的恶性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3
4
作者 谈军涛 许晓梅 +5 位作者 何雨芯 谭超 龚军 刘蕴宇 向守书 赵文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360,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7家医疗机构就诊的1498例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肝性脑病分为肝性脑病组(n=285)与非肝性脑病组(n=1213)... 目的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7家医疗机构就诊的1498例肝硬化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肝性脑病分为肝性脑病组(n=285)与非肝性脑病组(n=1213)。随机抽取70%(10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训练集构建预测模型,其余30%(450例)作为测试集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输入指标,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和XGBoost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比较4种方法构建的模型对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和XGBoost模型均提示,凝血酶原活动度(OR=0.933,95%CI 0.921~0.946)、年龄(OR=1.045,95%CI 1.029~1.061)、全血钠(OR=0.964,95%CI 0.928~1.000)及尿素氮(OR=1.063,95%CI 1.022~1.105)是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和XGBoost模型诊断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的灵敏度分别为0.843、0.904、0.759、0.892,特异度分别为0.785、0.695、0.717、0.706,AUC分别为0.875、0.883、0.767、0.847。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logistic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决策树模型和XGBoost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6A3与NHERF4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奉天 王艳 +2 位作者 黄俊凯 李婉 徐丽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观察分析钠氢转运体调节因子4(NHERF4)和溶质载体26A3(SLC26A3)在小鼠结肠炎模型炎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后期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恶唑酮(OXZ)诱导法制造UC模型,分别... 目的观察分析钠氢转运体调节因子4(NHERF4)和溶质载体26A3(SLC26A3)在小鼠结肠炎模型炎症发展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后期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恶唑酮(OXZ)诱导法制造UC模型,分别在第6、8、10、14天处死小鼠,运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小鼠结肠炎严重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肠道中SLC26A3及NHERF4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第8天小鼠肠黏膜中SLC26A3的mRNA量降低(P <0. 05),而NHERF4的mRNA量增高(P <0. 05),结肠炎活动恢复过程中SLC26A3的蛋白表达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与NHERF4的蛋白表达及DAI评分呈负相关性,NHERF4的蛋白表达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与DAI评分变化趋势同步。结论在小鼠结肠炎的进展过程中,SLC26A3变化趋势与NHERF4的变化趋势相反,提示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NHERF4可能参与调节SLC26A3的表达改变,但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实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溶质载体26A3 钠氢转运体调节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26A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影响机制探讨
6
作者 陈向金 杨柳 +3 位作者 李变利 彭颖 黄俊凯 徐丽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的为分析SLC26A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SLC26A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信息挖掘,探索SLC26A3在肿瘤疾病尤其是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发挥的功能。利用细胞学实验,观察分析PI3K/AK... 目的为分析SLC26A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功能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SLC26A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信息挖掘,探索SLC26A3在肿瘤疾病尤其是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发挥的功能。利用细胞学实验,观察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对SLC26A3表达的影响。结果SLC26A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相较正常组织呈现低水平表达。虽未发现SLC26A3对于结直肠腺癌的肿瘤分期和预后有显著影响,但高表达SLC26A3的病人长期生存的发生率较高。在Caco-2细胞中,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低激活状态对SLC26A3的表达起促进作用,但持续过度激活对SLC26A3的表达起抑制作用(P<0.05)。结论SLC26A3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SLC26A3高表达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PI3K/AKT信号通路对SLC26A3的表达可能发挥着双向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载体26A3 PI3K/AKT信号通路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