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后NF-κB P50/c-Rel对Bcl-x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兰英 罗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TransfastFastTM Transfection Reagent)介导转录因子NF-κB圈套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s)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受NF-κB P50、c-Rel调控的抗凋亡因子Bcl-xL表... 目的探讨脂质体(TransfastFastTM Transfection Reagent)介导转录因子NF-κB圈套物(decoy)寡聚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ODNs)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后受NF-κB P50、c-Rel调控的抗凋亡因子Bcl-xL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体外培养,建立OGD/R模型,分为OGD 4 h/R 6 h组、NF-κB decoy ODNs组、无关decoy ODNs组、脂质体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NF-κB P50、c-Rel蛋白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皮质神经元内Bcl-xL mRNA表达。结果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OGD 4 h/R6 h组P50、c-Re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转染NF-κB decoy ODNs后P50、c-Rel蛋白表达低于OGD 4 h/R 6 h组、脂质体组、无关decoy ODNs组(P<0.05);RT-PCR显示OGD 4 h/R 6 h组Bcl-xL mRNA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5);NF-κB decoy ODNs组Bcl-xL mRNA表达低于OGD 4 h/R 6 h组、脂质体组、无关decoy组(P<0.05)。结论 NF-κB decoy ODNs可有效抑制大脑皮质神经元OGD/R后受NF-κB亚基P50、c-Rel调控的抗凋亡因子Bcl-xL mRNA表达,这可能是NF-κB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大脑皮质 神经元 氧糖剥夺/复氧 再灌注损伤 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璐 王健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发病后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导致患者功能预后不佳,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挑战。目前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在治疗方面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强化...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发病后容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导致患者功能预后不佳,给临床医师带来极大挑战。目前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在治疗方面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强化抗栓的策略可能是合理的。本文对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发病机制、风险预测及干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风险预测 强化抗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顽固性呃逆、恶心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邓钰双 王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以顽固性呃逆、恶心(intractable hiccup and nausea,IHN)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例以IHN起病的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N... 目的:探讨以顽固性呃逆、恶心(intractable hiccup and nausea,IHN)起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总结2例以IHN起病的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NMOSD患者首次发病均表现为IHN,随后在短时间内出现临床复发。其中病例1患者在2周后出现脑干症状、脊髓炎,并在半年后出现视神经炎;病例2患者在2个月后出现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2例患者血清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阳性,支持NMOSD诊断。结论:临床上以IHN起病的NMOSD诊断易被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呃逆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兴平 黄晓波 +2 位作者 杜娟 章文强 龚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924,共6页
目的: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队列研究数据,探讨我国农村地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体力活... 目的: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队列研究数据,探讨我国农村地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体力活动根据《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推荐的活动量作为标准,将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体力活动不足和体力活动充分。认知障碍根据4个维度即定向、计算、记忆和绘画进行测量,总分低于年龄组标准的1个标准差为认知障碍。比较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人群的认知障碍发生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不足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011年基线1904例研究对象,其中体力活动不足者546例(28.7%),体力活动充足者1358例(71.3%)。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2001人年,平均随访(6.3±2.8)年,随访期间共有324例出现认知障碍,总发病密度为2.70/100人年。其中,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病密度为2.38/100人年,体力活动不足者发病密度为3.56/100人年(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体力活动不足者较体力活动充足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增加33%(HR=1.33,95%CI=1.05~1.69)。结论:中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人群中,体力活动不足增加了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建议采取充分的体力活动,减少或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中老年人群 体力活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晓红 张益珍 +2 位作者 张黎明 蒋佼佼 韩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50-652,共3页
目的:探索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力学效应。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中医推拿和腰椎牵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McKenzie力学疗法。... 目的:探索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力学效应。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采用中医推拿和腰椎牵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McKenzie力学疗法。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试验组13.684±1.662,对照组13.485±3.00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评分(24.632±1.777)明显高于对照组(18.667±2.533,P<0.01),试验组腰椎功能改善指数(0.443±0.007)比对照组(0.281±0.119)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cKenzie力学疗法结合中医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康复疗效和力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Kenzie力学疗法 推拿 联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氏面瘫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晓红 张黎明 +2 位作者 韩梅 张克清 蒋佼佼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Bell′s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5 4例 )和对照组 (2 9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针刺、理疗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按摩与功能训练 ;两组疗效均采用Portmann简... 目的 评定中西医结合治疗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Bell′s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5 4例 )和对照组 (2 9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针刺、理疗进行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按摩与功能训练 ;两组疗效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分 ,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评分试验组为 2 90 7± 1 794 ,对照组为 2 931± 2 0 34,治疗后评分试验组为 18 5 93± 1 74 3,对照组为 9 86 2± 3 0 91。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西结合治疗Bell′s面瘫有明显的康复疗效 ;面肌功能评定能客观地反应患者治疗前后面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量化地评价Bell′s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l’s面瘫 中西医治疗 功能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F-кB、PPARγ、IкBα和COX-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兰英 张蓓 +2 位作者 罗勇 董为伟 王咏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I/R)大脑缺血侧皮质PPARγ、IкBα和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对下游炎症因子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FNS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建立局灶I/R模型,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PPARγ、IкBα蛋白和COX-2 mRNA表达,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R 7d组和I/R 14d组NF-κB P65、PPARγ和IкBα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FNS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FNS组PPARγ、IкB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及I/R组(P<0.05),RT-PCR显示FNS组COX-2 mRNA表达较I/R组显著降低(P<0.05),而FNS组脑梗死体积较单纯I/R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FNS可有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PAARγ及IкBα表达,抑制由NF-κB P65调控的下游炎症因子COX-2mRNA的表达,减轻脑梗死体积,这可能是FNS发挥中枢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小脑顶核 NF-kB 脑缺血 再灌注 PPARΓ COX-2 IK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ddens”与“FAST”两种脑卒中识别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唐艳 杨娟 +2 位作者 何兰英 李长清 王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比较"Suddens"和"FAST"两种脑卒中识别方法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连续住院的脑卒中/TIA病例,从病历记录中获取患者的初始症状信息。结果共收集1 877例脑卒中/TIA患者,其... 目的比较"Suddens"和"FAST"两种脑卒中识别方法对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连续住院的脑卒中/TIA病例,从病历记录中获取患者的初始症状信息。结果共收集1 877例脑卒中/TIA患者,其中0.5%患者的初始症状不能归类于"Suddens",而19.6%患者的初始症状不能归类于"FAST"。"Suddens"能识别所有脑梗死,但1.8%的TIA、1.1%的脑出血(ICH)和1.2%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能识别。"FAST"不能识别7.3%的脑梗死、12.7%的TIA、23.5%的ICH和94.5%的SAH。结论 "FAST"可识别绝大多数脑卒中/TIA,但识别能力不如"Suddens"。"FAST"对脑梗死及TIA的识别能力优于ICH,对SAH的识别能力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警示症状 识别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何兰英 罗勇 +1 位作者 王健 董为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毁损小脑顶核组(FNL组),后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7 d和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后小脑顶核刺激组(FNS组)、毁损小脑顶核组(FNL组),后3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7 d和14 d两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相应时间点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梗死周围组织核因子-κB(NF-κB)P50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Bcl-x L m RNA表达,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结果与I/R组比较,FNS组NF-κB P50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增高(P<0.05),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x L m RNA表达升高(P<0.05),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1)。与I/R组比较,FNL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NS可有效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 P50蛋白、Bcl-x L m RNA表达,抑制下游炎症因子TNF-αm RNA的表达,减小脑梗死体积,可能是FNS发挥中枢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刺激 小脑顶核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BCL-XL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急性孤立性双侧眼肌麻痹的不完全性Miller-Fisher综合征: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利利 邓钰双 +1 位作者 何兰英 王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9-1651,共3页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的三联征,包括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2],被认为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的三联征,包括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2],被认为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不典型变异。MFS临床罕见,发病率为1/10万~2/10万,在亚洲MFS占GBS的15%~25%,在西方国家MFS占GBS的1%~7%[3-4]。与GBS类似,MFS通常发生于空肠弯曲菌等感染后数天或数周,分子模拟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超过90%的MFS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Q1b)抗体水平升高[5]。MFS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特征。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蛋白细胞分离及血清GQ1b抗体测定提供重要的诊断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主要发病机制 共济失调 空肠弯曲菌 免疫介导 周围神经病 三联征 CEREBROSPI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女性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和自身卒中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娟 王健 +6 位作者 欧书 张杰 王妮 杨娜 高攀 何兰英 庞睿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4期306-312,共7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及卒中发生风险的认识情况。方法于2011年1月至12月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抽取1000户住户,每户确定一位女性居民,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及自身卒中风险的认识情况。结果共682例调查对象完成了问卷调查。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53.8%~88.0%;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仅为17.2%,文化程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既往卒中病史与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独立相关(P〈0.05);自身存在的卒中危险因素数量越多,认识到存在卒中风险的比例越高(P〈0.05)。结论社区女性居民对卒中风险的认识水平偏低,尤其是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女性,其卒中风险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女性 卒中危险因素 卒中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蓓 周鑫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缺血性卒中是影响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已被多国指南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可能的机制及安全... 缺血性卒中是影响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已被多国指南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效果,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可能的机制及安全性作一综述,供临床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缺血性卒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币样头痛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何兰英 王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4,共3页
硬币样头痛(nummular headache,N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为分布于头皮的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6 cm大小及边界清楚的持续或间隙性头痛。该病于2002年由Pareja等[1]首次报道,病因尚不清楚。由于该病罕见,迄今缺乏大规模调... 硬币样头痛(nummular headache,N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头痛,其特点为分布于头皮的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6 cm大小及边界清楚的持续或间隙性头痛。该病于2002年由Pareja等[1]首次报道,病因尚不清楚。由于该病罕见,迄今缺乏大规模调查研究,据国外研究表明,NH患病率为6.4/10万~9/10万居民[2-3],占所有头痛患者的1.25%~4.6%[4-5],因此临床医生易对其认识不足,导致被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NH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实验室资料和治疗反应,分析NH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资料 原发性头痛 头痛患者 间隙性 临床医生 影像学检查 治疗反应 特殊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识别方法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艳 王健 +1 位作者 杨娟 李长清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比较社区居民接受突发预警(Suddens)和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卒中教育的效果,并在接受教育前、接受教育后及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FAST用于国内卒中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 目的比较社区居民接受突发预警(Suddens)和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卒中教育的效果,并在接受教育前、接受教育后及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FAST用于国内卒中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来自重庆市渝中区的208例社区居民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Suddens和FAST卒中教育。结果 Suddens教育组和FAST教育组各104例居民,接受卒中教育后即刻及3个月后,对卒中警示症状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均<0.001)。与接受教育后即刻比较,FAST卒中教育组3个月后的卒中警示症状知晓水平均无明显下降,能正确报告全部3个FAST症状的比例为76.9%;而接受Suddens卒中教育组3个月后的卒中警示症状知晓水平均明显下降,能正确报告全部5个Suddens症状的比例仅为42.3%,较接收教育后即刻显著下降(P=0.000)。结论 FAST较Suddens更容易记忆,适用于国内的公众卒中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教育 卒中警示症状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例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桃利 张蓓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6期612-615,共4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3个多小时"入院。3 h前(上午9:00)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不能抬起,不能站立,言语不清,症状持续10余分钟后部分缓解能勉强站立。1个多小时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症状再...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肢体无力3个多小时"入院。3 h前(上午9:00)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不能抬起,不能站立,言语不清,症状持续10余分钟后部分缓解能勉强站立。1个多小时前,患者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症状再次加重,急诊120送入我院。既往史:患有甲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管再闭塞 栓子崩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囊警示综合征三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路熙 王健 何兰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8期680-684,共5页
内囊警示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最早由Donnan等[1]于1993年提出,指24 h内3次(及3次以上)刻板样发生单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的综合征,症状同时影响面部、上肢、下肢(或2/3以上... 内囊警示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CWS)最早由Donnan等[1]于1993年提出,指24 h内3次(及3次以上)刻板样发生单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症状的综合征,症状同时影响面部、上肢、下肢(或2/3以上部位),没有皮层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可表现为单纯运动性、单纯感觉性或运动感觉同时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警示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血小板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机构发表缺血性卒中研究的国际论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有才 张江伟 龚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7-245,共9页
目的分析近10年缺血性卒中领域内中国研究者的国际文献情况,为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TM核心数据库,选择2008-201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发表论文中中国研究机构的所有缺血性卒中... 目的分析近10年缺血性卒中领域内中国研究者的国际文献情况,为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方向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TM核心数据库,选择2008-2018年《科学引文索引》(SCI)-Expanded发表论文中中国研究机构的所有缺血性卒中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研究发文时间、发文单位、主要作者、发文期刊及被引用特征,进一步采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国内高被引论文作者、发文的主体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呈现。采用被引用次数、突发性、中心度及Sigma四个文献评价指标对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根据每个聚类中参考文献数量对聚类进行编号,并使用时间线视图展示聚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聚类中文献的历史跨度。结果近10年来,国内缺血性卒中领域共发表SCI论文9 401篇,2008年发文量为209篇,2018年发文量达1 710篇,呈上升趋势;发文量由高到低居前5位的单位分别为首都医科大学(1 091篇)、复旦大学(450篇)、上海交通大学(443篇)、香港中文大学(342篇)及南京医科大学(331篇);与国内合作最密切的国外机构是哈佛大学(185篇)。研究主题聚类分析显示,共形成15个聚类,0~14依次为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缺氧诱导因子1α、球囊支架、染色体区、缺血后适应、缺血卒中风险、多排CT灌注成像、Ⅳ型胶原蛋白标记血管、皮质梗死、平均总梗死体积、核转录因子κB、c-Jun N端蛋白激酶激活、脑微出血、胰岛素抵抗,高被引、高突现值以及高中介中心性值文献主要集中在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两个聚类,而多排CT灌注成像聚类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结论近10年来,中国在缺血性卒中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缺血性卒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缺氧诱导因子1α、球囊支架、染色体区等,而缺血性卒中、卒中保护及多排CT灌注成像是研究的热点,基于主题的趋势分析有助于了解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中国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