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与青年患者急性腹痛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傅蓉 吴长川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7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急性腹痛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6例老年(≥60岁)腹痛患者、142例青年(≤40岁)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腹痛患者青年组24h内就诊患者数明显多于老年组,两组均以内科疾病为多。老年患... 目的探讨老年与青年急性腹痛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6例老年(≥60岁)腹痛患者、142例青年(≤40岁)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腹痛患者青年组24h内就诊患者数明显多于老年组,两组均以内科疾病为多。老年患者主要是泌尿系统疾病,病种主要是泌尿结石和尿路感染;青年患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病种主要是急性胃肠炎。结论急性腹痛患者均以内科疾病为主,病种上稍有差别;青年组就诊时间相对较早。腹痛患者病因复杂,临床医生需仔细客观分析,为明确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青年人 急性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4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 全程优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雨弥 唐勇 侯任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2期117-117,120,共2页
目的:探究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采用机械通气及补液方式进行干预,在补液前后,应用超声对肱骨脉最大流速变异率、下腔静脉扩张指... 目的:探究床旁超声预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采用机械通气及补液方式进行干预,在补液前后,应用超声对肱骨脉最大流速变异率、下腔静脉扩张指数、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及每搏量进行观察记录。根据患者补液后反应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结果:94例患者进行补液试验94次,有反应组补液次数为50次,无反应组补液次数为44次;有反应组补液前肱骨脉最大流速变异率、下腔静脉扩张指数、主动脉峰值流速呼吸变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上述指标不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床旁超声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测量,能够有效鉴别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以此合理进行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 预测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cy、IGFBP-1联合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利娟 杨小刚 李成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行促排卵治疗并成功临床妊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165例,检测血清Hcy、IGFBP-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行促排卵治疗并成功临床妊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165例,检测血清Hcy、IGFBP-1水平。根据孕早期自然流产发生情况分为孕早期自然流产组与未自然流产组,比较两组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IGFBP-1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IGFBP-1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低于入院时,血清IGFBP-1水平高于入院时(P<0.01);自然流产组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高于未自然流产组,血清IGFBP-1水平低于未自然流产组(P<0.01)。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28.48%。年龄≥35岁、多囊卵巢综合征分型、空腹胰岛素水平偏高、空腹血糖水平偏高、血清睾酮水平偏高、血清叶酸水平偏低、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偏高及血清IGFBP-1水平偏低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P<0.01)。妊娠前一次促排卵后血清Hcy水平联合血清IGFBP-1水平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敏感度、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单独预测(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Hcy水平偏高,IGFBP-1水平偏低,二者均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密切相关,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时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妊娠初期 排卵诱导 流产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