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亚秋 李瑞文 +2 位作者 郑玉才 吉红 刘茂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4-560,共7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水平与影响肉质性状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关,鱼类H-FABP的表达水平对其肌内脂肪含量是否相关仍未见报道.本研究获得齐口裂腹鱼和鲤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利用半定...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的水平与影响肉质性状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关,鱼类H-FABP的表达水平对其肌内脂肪含量是否相关仍未见报道.本研究获得齐口裂腹鱼和鲤鱼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其表达特性并测定肌内脂肪含量,比较H-FABP基因在不同生活环境的2种鲤科鱼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ORF为402 bp,编码133个氨基酸,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与人、猪、小鼠、斑马鱼、大西洋鲑、虹鳟等的同源性为71.3%~90%;H-FABP基因在2种鲤科鱼的心、肌肉、脂肪、肝、脑、脾、肾和鳃等组织中均有表达,肝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H-FABP基因的肌肉表达谱在齐口裂腹鱼和鲤鱼中存在明显差异:齐口裂腹鱼中的表达随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在大体重鱼(50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小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5);H-FABP基因在鲤鱼生长发育中呈下降趋势,而小体重鱼(50~60 g)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大体重鱼(P<0.05),其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7.083,P<0.01).据此推测,齐口裂腹鱼和鲤鱼肌肉组织H-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关联性的差异可能与2种鱼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鲤鱼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表达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三酚在宫腔镜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凌 常林利 +1 位作者 周萍 陈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8-749,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和口服米索前列醇在妇女宫腔镜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取IUD困难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32例,于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 mg;米索前列醇组28例,于术...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和口服米索前列醇在妇女宫腔镜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取IUD困难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间苯三酚组32例,于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40 mg;米索前列醇组28例,于术前2小时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结果:间苯三酚组宫颈充分软化25例(78.13%)与米索前列醇组22例(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组1例心率减慢,米索前列醇组阴道流血15例,下腹胀痛2例,血压升高1例。结论:静脉注射间苯三酚为一种起效快、副反应少的软化宫颈方法,适合用于宫腔镜IUD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三酚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宫腔镜 米索前列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监视下34例宫角妊娠吸刮术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萍 冉崇兰 +1 位作者 张凌 代倩苓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妊娠吸刮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术前诊断宫角妊娠3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角妊娠吸刮术。结果:35例中32例由我院诊断宫角妊娠,2例外院转入并由我院确诊,1例腹腔镜直视下为间质部妊娠。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妊娠吸刮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术前诊断宫角妊娠35例,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宫角妊娠吸刮术。结果:35例中32例由我院诊断宫角妊娠,2例外院转入并由我院确诊,1例腹腔镜直视下为间质部妊娠。3例宫角穿孔。34例在腹腔镜监视下行吸刮术及宫角穿孔修补术,1例中转开腹切除患侧输卵管。腹腔镜下吸刮术均一次性吸刮干净,无一例妊娠物残留及再次清宫。术中出血少,平均出血量为21.5 ml。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角妊娠吸刮术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角妊娠 吸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不同方式处理腹膜和返折腹膜术后粘连的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晓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06-607,共2页
关键词 不缝合壁层腹膜 剖宫产术中 术后粘连 新式剖宫产术 手术时间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与新生儿静脉血中乙肝标志物结果的比较
5
作者 刘晓蓉 李萍 吴友慧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生新生儿用脐带血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价值。方法:141例胎儿出生后,抽取脐带血和股静脉血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配对比较脐带血检测的准确性。结果:141例中,有130例两种标本的结果完全一致(92.2%)。脐血标本诊断...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所生新生儿用脐带血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价值。方法:141例胎儿出生后,抽取脐带血和股静脉血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配对比较脐带血检测的准确性。结果:141例中,有130例两种标本的结果完全一致(92.2%)。脐血标本诊断准确性达到92.91%。用脐带血标本检测HBVM,敏感性为89.48%,特异性93.44%。结论:在临床上脐带血可以代替股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严格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准确性可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标志物 脐带血 静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冉崇兰 王芳 王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3例RVVC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30例VVC患者为对照组,分析RVVC的临床特点。结果:①RVVC组的患者年龄(32.79±6.730岁)明显高于VVC组(30.46±6.193岁),RVVC组的医...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3例RVVC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30例VVC患者为对照组,分析RVVC的临床特点。结果:①RVVC组的患者年龄(32.79±6.730岁)明显高于VVC组(30.46±6.193岁),RVVC组的医务人员构成比(7.9%)高于VVC组(0.8%),婚姻、经济、用药及性生活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RVVC组中,首次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构成比(65.1%)显著高于VVC组(49.2%),首次治疗采用局部-外洗-口服联合用药治疗的比例(15.9%)亦高于VVC组(3.8%),RVVC组的性伴侣治疗比例明显高于VVC组;③RVVC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VC较VVC的年龄大,症状、体征更重,治疗更复杂和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抗氧化物维生素E对人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瑞年 李瑞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36-938,共3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维生素E添加与人类胚胎体外发育潜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不孕患者106例,116个周期,共432个正常受精2个原核(2PN)来源的废弃胚胎,随机... 目的:探讨抗氧化物维生素E添加与人类胚胎体外发育潜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不孕患者106例,116个周期,共432个正常受精2个原核(2PN)来源的废弃胚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E组,在维生素E组受精后第3天(D3)废弃胚胎的培养液中添加100μmol维生素E,对照组不添加,观察两组囊胚的形成情况,并通过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对胚泡进行染色,检测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维生素E组的早期囊胚、扩张囊胚、孵化囊胚发育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E组孵化囊胚细胞总数(80.42±0.60)%高于对照组(76.1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5)。结论:添加维生素E能提高人类胚胎的体外发育率和胚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物 胚胎 体外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