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评价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6期36-38,共3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中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坚定的政治认同,使之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中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坚定的政治认同,使之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一直是困扰教学改革的难题。教学评价是否客观、科学、有效,既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也影响到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为此,我们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等实际,从评价导向、评价要素、评价工具等方面,对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评价作出了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
核心素养
时代新人
政治认同
教学评价
评价导向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融合共生:“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框架
2
作者
任俊
谢江林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1期19-20,共2页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以创建少年军校为突破口,将少年军校建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融宣传,共生场景;融育人,共生情感;融评价,共生素养;融研究,共生成果”等方面,构建起了“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以创建少年军校为突破口,将少年军校建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融宣传,共生场景;融育人,共生情感;融评价,共生素养;融研究,共生成果”等方面,构建起了“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共生
“全景式”
爱国主义教育
少年军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未来做准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
3
作者
陈敬(整理)
王建强(主持)
+13 位作者
陈东永(对话嘉宾)
任俊(对话嘉宾)
吴振华(对话嘉宾)
张通平(对话嘉宾)
吴金全(对话嘉宾)
晏小华(对话嘉宾)
胡吉祥(对话嘉宾)
杨书文(对话嘉宾)
余泓(对话嘉宾)
张晓华(对话嘉宾)
李红鸣(对话嘉宾)
陈铁军(对话嘉宾)
江玲(对话嘉宾)
杨晓伟(对话嘉宾)
《四川教育》
2019年第5期6-10,共5页
主持人: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聚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这个话题。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后,生涯教育就成为摆在各位校长面前...
主持人: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聚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这个话题。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后,生涯教育就成为摆在各位校长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如何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选修相关的学科?学生又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生涯教育就迅即进入大家的视野。下面,我们就以反思的视角、诊断的眼光,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进行纵深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教育
素养
普通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模式
主持人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拓展教师培养渠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
作者
夏子辉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对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学校工作整体向前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校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养
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培训
化学
高素质
促进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合思政课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5
作者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0年第19期57-58,共2页
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发和丰富思政课教育资源,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强化思政课与活动课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与互助效应,满足学生成人需要、成长期待和成才愿望。
关键词
思政课
协同育人
学科融合
立德树人
活动课
各类课程
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业“减量”,育人“增效”
6
作者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2年第13期42-42,共1页
就学校而言,落实“双减”政策,关键要在作业“减量”上花心思,在育人“增效”上下功夫,既在“量”上做“减法”,也在“质”上求“提高”,确保“量”少“质”高,切实解决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一、课堂增效:...
就学校而言,落实“双减”政策,关键要在作业“减量”上花心思,在育人“增效”上下功夫,既在“量”上做“减法”,也在“质”上求“提高”,确保“量”少“质”高,切实解决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一、课堂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益,力求在课内就能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内容、解决该解决的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此,学生的作业负担自然会大幅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负担
功能异化
举一反三
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育人
课堂增效
作业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让爱国拥军思想浸润学生心田
7
作者
任俊
鲍滢
《教育家》
2023年第26期72-72,F0003,共2页
新时期的教育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事业,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教...
新时期的教育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事业,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国防教育与爱国拥军相融合,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教学
国防教育
学生心田
主要路径
相融合
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评价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夏子辉
机构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6期36-38,共3页
基金
2023年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JF23026】的研究成果。
文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中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坚定的政治认同,使之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一直是困扰教学改革的难题。教学评价是否客观、科学、有效,既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评价,也影响到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为此,我们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等实际,从评价导向、评价要素、评价工具等方面,对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评价作出了积极探索。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
核心素养
时代新人
政治认同
教学评价
评价导向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融合共生:“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框架
2
作者
任俊
谢江林
机构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4年第11期19-20,共2页
基金
2020年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新时代中学生‘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编号:SCJG20A052)的研究成果。
文摘
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以创建少年军校为突破口,将少年军校建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融宣传,共生场景;融育人,共生情感;融评价,共生素养;融研究,共生成果”等方面,构建起了“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
融合共生
“全景式”
爱国主义教育
少年军校
分类号
G41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未来做准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
3
作者
陈敬(整理)
王建强(主持)
陈东永(对话嘉宾)
任俊(对话嘉宾)
吴振华(对话嘉宾)
张通平(对话嘉宾)
吴金全(对话嘉宾)
晏小华(对话嘉宾)
胡吉祥(对话嘉宾)
杨书文(对话嘉宾)
余泓(对话嘉宾)
张晓华(对话嘉宾)
李红鸣(对话嘉宾)
陈铁军(对话嘉宾)
江玲(对话嘉宾)
杨晓伟(对话嘉宾)
机构
《四川教育》编辑部
成都市
成飞
中学
成都
新格林艺术高级
中学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宁夏校区)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外国语校区)
四川省
成都
华西
中学
成都市
第三十七
中学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成都市
树德实验
中学
(东区)
金堂县竹篙
中学
成都市
树德
中学
(光华校区)
成都市
第四十九
中学
校
四川省金堂
中学
成都市
树德协进
中学
出处
《四川教育》
2019年第5期6-10,共5页
文摘
主持人: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聚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这个话题。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后,生涯教育就成为摆在各位校长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如何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选修相关的学科?学生又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自然,生涯教育就迅即进入大家的视野。下面,我们就以反思的视角、诊断的眼光,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进行纵深的探讨。
关键词
生涯教育
素养
普通高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模式
主持人
教育部
分类号
G76 [文化科学—特殊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拓展教师培养渠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
作者
夏子辉
机构
四川省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出处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摘
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学校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展培养教师的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对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学校工作整体向前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校
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养
专业成长
教师队伍结构
教师培训
化学
高素质
促进
现实意义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合思政课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5
作者
夏子辉
机构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0年第19期57-58,共2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2019年度立项课题“立德树人导向下的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JF19037。
文摘
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发和丰富思政课教育资源,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学科融合,强化思政课与活动课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协同与互助效应,满足学生成人需要、成长期待和成才愿望。
关键词
思政课
协同育人
学科融合
立德树人
活动课
各类课程
坚持以人为本
学生发展规律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业“减量”,育人“增效”
6
作者
夏子辉
机构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校
出处
《四川教育》
2022年第13期42-42,共1页
文摘
就学校而言,落实“双减”政策,关键要在作业“减量”上花心思,在育人“增效”上下功夫,既在“量”上做“减法”,也在“质”上求“提高”,确保“量”少“质”高,切实解决学生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一、课堂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益,力求在课内就能让学生掌握该掌握的内容、解决该解决的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此,学生的作业负担自然会大幅减轻。
关键词
作业负担
功能异化
举一反三
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育人
课堂增效
作业数量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让爱国拥军思想浸润学生心田
7
作者
任俊
鲍滢
机构
四川省
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学
校
出处
《教育家》
2023年第26期72-72,F0003,共2页
文摘
新时期的教育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国防教育法第13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事业,是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国防教育与爱国拥军相融合,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教育与教学
国防教育
学生心田
主要路径
相融合
爱国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学思政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教学评价探索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融合共生:“全景式”爱国主义教育的行动框架
任俊
谢江林
《四川教育》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为未来做准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生涯教育
陈敬(整理)
王建强(主持)
陈东永(对话嘉宾)
任俊(对话嘉宾)
吴振华(对话嘉宾)
张通平(对话嘉宾)
吴金全(对话嘉宾)
晏小华(对话嘉宾)
胡吉祥(对话嘉宾)
杨书文(对话嘉宾)
余泓(对话嘉宾)
张晓华(对话嘉宾)
李红鸣(对话嘉宾)
陈铁军(对话嘉宾)
江玲(对话嘉宾)
杨晓伟(对话嘉宾)
《四川教育》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拓展教师培养渠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夏子辉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整合思政课资源,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作业“减量”,育人“增效”
夏子辉
《四川教育》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让爱国拥军思想浸润学生心田
任俊
鲍滢
《教育家》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