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0例输血反应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骅 柏灵灵 +1 位作者 郭慧敏 练正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表现,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排除手术期间患者在多种血液制品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表现,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排除手术期间患者在多种血液制品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半时间,输血反应总发生率为0.42%(153/36 391),不同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P=0.000),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均大于血浆(χ^(2)=19.098、10.07,P=0.000、0.002)。悬浮红细胞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占总发热反应的71.26%,3例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均在悬浮红细胞输注后发生(100%),过敏反应主要由血浆(58.73%)和血小板(25.40%)输注导致。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0.52%),红细胞成分多引起FNHTR和其他非特异临床症状(胸痛/气紧/呕吐等),血浆多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临床症状多样,从轻度的皮肤红疹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均有发生。结论:输血反应分类较多,不同类型可单独或同时发生,接受血液输注的患者多集中于血液、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等科室,这些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容易干扰临床对输血反应的快速诊断,通过剖析本院因血液成分输注引起的输血反应病例,有助于为输血预警系统完善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成分 输血反应 临床症状 用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