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研制(生物力学部分)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玉峰 李起鸿 +2 位作者 顾祖超 许建中 杨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对骨折断端动力加压的点状接触接骨板,对其加压特性及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测加压力装置,比较一颗螺钉动力位加压时动力加压钢板及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加压力。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20对,做成横断... 目的:研制一种可对骨折断端动力加压的点状接触接骨板,对其加压特性及固定的力学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使用测加压力装置,比较一颗螺钉动力位加压时动力加压钢板及点状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的加压力。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20对,做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DCP及PC-DCP加压固定和骨折断端存在3mm间隙情况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及扭转实验。结果:PC-DCP与DCP之间加压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PC-DCP固定的抗弯刚度稍大于DCP,抗扭刚度较DCP稍降低,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C-DCP可对骨折断端有效加压,具有与DCP相似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状接触 接骨板 骨折固定 加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程俊 杨立明 +2 位作者 谢直跃 张宇 顾祖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679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718例健康体检...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及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679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观察组,将该院同期718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血清学指标、骨代谢指标和股骨颈、全髋、1~4腰椎的骨密度。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通过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骨折风险评估。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钙(calcium,Ca)、25(OH)D水平、股骨颈骨密度、血清25(OH)D水平正常率、股骨颈骨密度正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probability of hip fracture,PHF)和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probability of 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s,PMO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与Ca浓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PTH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不足者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和全髋骨密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两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水平与股骨颈骨密度、全髋骨密度、1~4腰椎骨密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PMOF、PHF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维生素D缺乏较严重,且此类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可针对相应危险因素积极干预,降低骨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高危人群 骨折 25-羟维生素D 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与荣 顾祖超 +2 位作者 赵建宁 韩发五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压迫 脊髓损伤 创伤性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腰椎及股骨生物力学的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程 裴福兴 +2 位作者 杨静 沈彬 周宗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1,498,共6页
目的观察新合成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依替二膦酸锶对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去势SD大鼠为基础,对依替二膦酸锶、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锶以及不同剂量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结果依... 目的观察新合成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依替二膦酸锶对骨组织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以去势SD大鼠为基础,对依替二膦酸锶、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锶以及不同剂量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结果依替二膦酸二钠治疗12 w后其股骨的最大负荷升高9.5%(P=0.028),并且其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依替二膦酸锶治疗组8 w、12 w后,其股骨的最大负荷分别升高21.9%和22.3%(P=0.020,P=0.047),且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3种不同药物治疗下,股骨于最大负荷下的变形没有明显变化。所有治疗组大鼠椎体的最大负荷均高于去势对照组。依替二膦酸锶治疗12 w后,其椎体的最大负荷明显升高(P=0.016),并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观察到100 mg/(kg·d)和150 mg/(kg·d)治疗组干预8 w后,其股骨最大负荷升高(P=0.035,P=0.042),并表现出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负荷于也明显升高(P=0.018),并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大鼠股骨他椎体于最大负荷时的椎体变形并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实验发现依替二膦酸锶与依替二膦酸二钠相比,对去势大鼠腰椎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干预后去势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性质的出现更早,且其升高的幅度也较高。50 mg/(kg·d)、100 mg/(kg·d)和150 mg/(kg·d)3种不同剂量的依替二膦酸锶均能有效地改善去势大鼠椎体和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质,且其改善生物力学性质的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化合物中的骨吸收抑制物依替二膦酸和骨形成促进物锶进入大鼠体内后,两者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存在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二膦酸锶 依替二膦酸二钠 二氯化锶 骨组织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腰椎及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程 裴福兴 +2 位作者 杨静 沈彬 周宗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新合成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依替二膦酸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去势SD大鼠为基础,对依替二膦酸锶、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锶以及不同剂量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结果依替二膦酸锶与... 目的观察新合成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依替二膦酸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去势SD大鼠为基础,对依替二膦酸锶、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锶以及不同剂量依替二膦酸锶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的骨密度的影响进行动态观察和比较。结果依替二膦酸锶与相同摩尔剂量的依替二膦酸二钠和二氯化锶相比,对去势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干预后去势大鼠骨密度增加的出现更早,且其升高的幅度也较高。50 mg/(kg·d)、100 mg/(kg·d)和150 mg/(kg·d)3种不同剂量的依替二膦酸锶均能有效地增加去势大鼠椎体和股骨的骨密度,且其增加骨密度的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新化合物中的骨吸收抑制物依替二膦酸和骨形成促进物锶进入大鼠体内后,两者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存在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替二膦酸锶 依替二膦酸二钠 二氯化锶 骨密度 骨质疏松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联合TGF-β3对肌腱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毅 汪敏加 +4 位作者 苏全生 何本翔 邓友章 高伟强 姜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81-1789,共9页
探究PRP凝胶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对肌腱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hTSCs,经表面标志物检测鉴定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hTSCs细胞复合物,以CCK-8法检测PRP凝胶的细胞相容性;体外... 探究PRP凝胶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对肌腱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hTSCs,经表面标志物检测鉴定后,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hTSCs细胞复合物,以CCK-8法检测PRP凝胶的细胞相容性;体外培养的hTSCs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TGF-β3组、PRP凝胶组、PRP凝胶+TGF-β3组四组,经TGF-β3、PRP凝胶处理并诱导其成软骨分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成软骨分化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成软骨分化标志Sox9、Ⅱ型胶原(CollagenⅡ)的表达。PRP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对hTSCs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与control组相比,TGF-β3组、PRP凝胶组、PRP凝胶+TGF-β3组细胞成软骨细胞比例、Sox9、CollagenⅡ表达均增加(P<0.05);与TGF-β3组、PRP凝胶组分别相比,PRP凝胶+TGF-β3组细胞成软骨细胞比例、Sox9、CollagenⅡ表达均增加(P<0.05)。PRP凝胶联合TGF-β3促进肌腱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P凝胶 TGF-Β3 联合 肌腱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