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红彦 李军文 +2 位作者 胡才玉 郑太蓉 秦丹妮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RevM...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2月。采用RevMan 5.3和StataMP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研究对象113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为58%[95%CI(0.47~0.69)]。性别[OR=2.37,95%CI(1.65~3.40)]、年龄[OR=1.26,95%CI(1.07~1.47)]、工作性质[OR=5.91,95%CI(3.65~9.57)]、病变血管数量[OR=0.16,95%CI(0.05~0.46)]、恐惧疾病进展[OR=0.87,95%CI(0.82~0.91)]、社会支持[OR=1.13,95%CI(1.07~1.18)]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全面、重点关注以上高危人群,及时给予干预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工作 冠心病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阮蕾 罗彩东 +10 位作者 闫亚非 王羽 吴屹 郑铿 陈航 刘童 秦方 王静 汤雁蓉 张静 付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对心功能的预后价值。方法:2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是否阳性,分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n=124)和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n=101)。观...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对心功能的预后价值。方法:225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根据微量白蛋白尿是否阳性,分为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n=124)和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n=101)。观察两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24小时T波倒置和2小时ST段下降幅度;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时的左心室大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钠肽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史、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心律失常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倒置及2小时ST段完全回落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再灌注后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24小时T波无倒置和2小时ST段部分回落和无回落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与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及6个月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组及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组组内分别比较:心肌梗死急性期、3个月和6个月血浆脑钠肽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心功能变化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塞 微量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老年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颖 王意君 +3 位作者 吕莉霞 喻国 贺清悦 高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老年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体检部体检的老年人、成都市中和社区随机选取的老年人共计615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判断,分为正常组...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老年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体检部体检的老年人、成都市中和社区随机选取的老年人共计615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判断,分为正常组463例(无抑郁症状),轻度抑郁症组135例,中重度抑郁症组17例。由经过培训的医师采用GDS和老年评估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入选者进行调查,GDS包括情绪抑郁、活动减少、烦躁、痛苦念头和负面评价等,老年评估问卷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健康自评、残疾、失眠、运动、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模式、收入、慢性疾病、吸烟、饮酒、工作时间和医疗费用,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多变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正常组、轻度抑郁组和中重度抑郁组情绪抑郁、活动减少、烦躁、痛苦念头和负面评价等G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2±0.04)分vs(3.11±0.91)分vs(4.35±0.32)分,(0.93±0.04)分vs(1.73±0.09)分vs(3.71±0.24)分,(0.17±0.02)分vs(0.95±0.04)分vs(3.00±0.42)分,(0.97±0.04)分vs(2.92±0.10)分vs(4.00±0.21)分,(2.04±0.05)分vs(4.40±0.15)分vs(6.65±0.32)分,P=0.000]。离婚和独居者患抑郁症比例高于其他婚姻状况者,健康自评差者患抑郁症比例高于自评良好者,残疾者抑郁症比例高于无残疾者,睡眠不规律者抑郁症比例高于规律者,从不运动者抑郁症比例高于经常运动者(P<0.05,P<0.01)。婚姻状况、失眠、健康自评、残疾和运动是患抑郁症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健康自评、残疾、运动、失眠和婚姻状况是成都地区的老年抑郁症相关因素。筛选社会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因素是评估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重要战略,应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进行社会和环境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婚姻状况 入睡和睡眠障碍 健康状况 残疾人 运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延东娥 高赟 +1 位作者 陈新云 黎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7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节段按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轻度组(狭窄程度... 目的观察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7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节段按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轻度组(狭窄程度≤50%)、中度组(50%<狭窄程度<75%)和重度组(狭窄程度≥75%)。采用2D-STE分析各组左心室心肌节段纵向预拉伸峰值应变(LPSS)和圆周预拉伸峰值应变(CPSS)的差异。结果左心室各层心肌LPSS和CPSS峰值于收缩早期出现,轻度组均最高(P均<0.05),中度组最低(P均<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拉伸运动加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逐渐减弱。结论2D-STE可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 运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黎瑶 陈新云 +1 位作者 卢聪 延东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4-1727,共4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末梢灌注延迟,但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患者并无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异常,但可能出现胸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简便、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确诊并...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末梢灌注延迟,但无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多数患者并无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异常,但可能出现胸痛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以简便、无创、安全的检查手段确诊并评估CSFP尤为重要。随着近年超声心动图的发展,通过常规超声、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心肌CEUS等多种超声技术均可对CSFP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对超声心动图评价CSFP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血管 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QT离散度的变化
6
作者 陈沙 王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18-918,共1页
QT离散度(QTd)增大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可使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本研究探讨其对QTd的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肌梗死患者 QT离散度 介入治疗后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Q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丽 刘童 +3 位作者 王献民 刘斌 赵亮 周同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诱导肺血管重构模型的影响并探讨是否与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有关。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连续治疗组、延迟治疗组及(两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术后5周通过...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诱导肺血管重构模型的影响并探讨是否与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有关。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连续治疗组、延迟治疗组及(两治疗组)安慰剂对照组。术后5周通过导管插入术测得血液动力学指标,并通过弹力纤维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及caspase-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的病理学变化。结果:①平均肺动脉压和肌化程度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血管壁细胞增殖度和新生内膜增殖度变化: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表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比较表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染色阳性率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增高(P<0.05);连续治疗组与连续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延迟对照组、延迟治疗组与连续治疗组比较表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雷公藤甲素能延缓大鼠左肺切除加野百合碱注射诱导的肺血管重构,连续和延迟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显著的疗效(连续治疗可能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的抗增殖效应及增加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肺动脉高压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