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区的形成与经济社会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张莉红
-
机构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8-161,共4页
-
文摘
由于成都平原优越的自然条件,蜀王杜宇时期,蜀人就开始致力于农作物的栽培养殖。经开明氏,秦代李冰对岷江、沱江水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成都平原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基本形成。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都平原得到较好的开拓与发展,形成稻作农业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并对促进国家统一和进行全国性救灾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成都
水利灌溉系统
稻作农业区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长江上游市镇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张学君
张莉红
-
机构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160,共6页
-
文摘
长江上游市镇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变化,极富区域经济特色。本文通过历史地理文献考察了市镇的滥觞、初期格局和发展规模;进入兴盛期以后,市镇在流通领域发挥的重要经济作用、社会功能,以及对民俗文化的有力促进。
-
关键词
市镇滥觞
痃市
草市
场镇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华莱士访华: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最终成行
被引量:7
- 3
-
-
作者
胡越英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6-162,共7页
-
文摘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突的调解人?又或像延安期待的那样,充当国共关系的中间人?通过对华莱士访华经过及同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尤其考虑到美国时在中国实施的马特霍恩计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最高有限权",为马计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成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就成了华莱士访华充分而必要的动因。
-
关键词
华莱士访华
延安美军观察组
马特霍恩计划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李叔同文艺审美教育观发微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罗明
-
机构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04-107,共4页
-
文摘
李叔同的审美教育观 ,主要体现在以“艺德”为宗旨 ,以自然修生、艺术陶冶为“成人之德”的养成途径。本文从道德修养与艺术学习、大自然与人格养成、音乐艺术与心性陶冶几个方面 ,对李叔同的文艺审美教育观作了细致的分析、阐发。指出其审美教育观主要源于中国古代孔子及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 ,但又不拘泥于此。由此形成的“人文教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德
人格
心性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