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金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99,共3页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tenoloma chusana.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and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chemical evidence and spec...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tenoloma chusana.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recrystallization and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chemical evidence and spectroscopi methods.five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1)hexacosanoic acid,(2)3-hydroxy-heptacosanol,(3)phthalic acid bis-(2-ethylhexyl)ester,(4)β-sitosterol,(5)daucosterol.The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化学成分 脂肪酸 Β-谷甾醇 胡萝卜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荆提取物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娅君 王照丽 +1 位作者 罗利洪 张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4-939,共6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从牡荆中提取活性物质的实验条件,研究其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在体外模拟人胃液的条件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牡荆提取物对N-二甲基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及对亚硝酸... 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从牡荆中提取活性物质的实验条件,研究其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在体外模拟人胃液的条件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牡荆提取物对N-二甲基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及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从牡荆中提取抗亚硝化反应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是:料液比为1∶20,在80℃下用55%的甲醇水浴回流提取2 h。此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清除亚硝酸钠的效果。其对亚硝胺合成的最大阻断率为88.24%,对亚硝酸钠的最大清除率为9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提取物 N-二甲基亚硝胺 亚硝酸钠 阻断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中碱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The extraction technics of alkaline-soluble polysaccharides in Stenoloma chusana(L.) Ching is studied.The effects of five facto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the ratio of solid-liquid,the temperature of extracti... The extraction technics of alkaline-soluble polysaccharides in Stenoloma chusana(L.) Ching is studied.The effects of five facto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the ratio of solid-liquid,the temperature of extraction,the time and the number of extraction of the acidic polysaccharides are investigated.Every factor has been optimi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uniform design.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of extraction are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NaOH is 1.0mol/L,the time of extraction is 4h,temperature is 80℃,the ratio of solid-liquid is 1:40,the number of extraction is 1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碱溶性多糖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金花草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娅君 肖新峰 王照丽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 采用热水提取法从大叶金花草中提取大叶金花草多糖,用酶法和Seveg法去除蛋白质,H2O2脱色,经DEAE-纤维素(Cl-)柱层析纯化后,纸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证实为单一组分,并用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乙酰化GC-M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大叶金花草多糖平均分子质量为8.6×104u,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糖醛酸组成,在260和280nm处有多糖无核酸和蛋白质的吸收峰。大叶金花草多糖是含有β-吡喃葡萄糖的非蛋白类单一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娅君 边清泉 +3 位作者 李媛 王照丽 窦丽花 王建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3-788,共6页
本文研究了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围土壤中Pb、Cu、Cr、Zn和Hg含量的平均值... 本文研究了绵阳某河流生活污水区土壤的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周围土壤中Pb、Cu、Cr、Zn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8.6、58.00、78.06、149.5和1.28 mg·kg^(-1),所有元素累积超标率都为100%。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分布变化幅度较小。单项污染指数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元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顺序为:Hg(2.67)>Cu(2.56)>Zn(2.01)>Pb(1.48)>Cr(1.28)。Pb和Cr处于轻度污染水平,Cu、Zn和Hg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合=2.41,总体上该区域土壤已达到中度污染等级。5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Hg>Cu>Pb>Cr>Zn,除Hg处于强风险等级外,其余Pb、Cu、Cr、Zn 4种元素均处于低风险等级,研究区域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Hg引起。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131.57,总体处于低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区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绵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罗娅君 王照丽 +1 位作者 张露 未兴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对成绵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和Cd)的质量比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析路段Cu、Zn、Pb、Cd的平均单项指数分别... 对成绵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4种重金属(Cu、Zn、Pb和Cd)的质量比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污染特征和分布规律,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析路段Cu、Zn、Pb、Cd的平均单项指数分别为0.52、0.37、2.33、3.18,Cu、Zn污染等级为安全,Pb为中度污染,Cd为重度污染。分析路段为东北至西南走向,路段南北两侧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为南侧无防护林段(3.36)、南侧有防护林段(2.39)、北侧有防护林段(1.87),北侧为轻污染,南侧有防护林段为中污染,南侧无防护林段为重污染,防护林可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上车辆对路旁土壤造成的重金属污染。Cu、Zn、Pb和Cd的质量比在路基两侧随公路路基距离的增加变化较大,除南侧无防护林的Cu外,其余路段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峰值出现在35-50 m,随后逐渐降低,并不呈现简单的线性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成绵高速公路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