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秋萍 费怡 +5 位作者 陈耀 周子航 张雷 杨亮 王斌 陈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0-613,共14页
为研究成都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建立成都市餐饮源114种VOCs成分谱,本研究选择11个监测对象进行VOCs组分分析,并探索餐饮源VOCs全组分特征.结果表明,餐饮源VOCs中烷烃占比为23.12%—30.29%,烯烃占比为8.61%—25.78%,芳香烃占比为0.16%... 为研究成都市餐饮源VOCs排放特征,建立成都市餐饮源114种VOCs成分谱,本研究选择11个监测对象进行VOCs组分分析,并探索餐饮源VOCs全组分特征.结果表明,餐饮源VOCs中烷烃占比为23.12%—30.29%,烯烃占比为8.61%—25.78%,芳香烃占比为0.16%—5.86%,卤代烃占比为0.86%—13.82%,OVOCs占比为28.02%—63.77%,其他占比为2.02%—8.26%.OVOCs、烷烃和烯烃3类占比最高,3类污染物累计质量浓度百分比在75%以上,是餐饮源重要的污染物类型.餐饮源排名前10的VOCs分别是丙烯醛(11.12%)、乙烷(9.87%)、乙醛(9.51%)、丙酮(9.34%)、乙烯(7.86%)、正戊烷(5.74%)、乙炔(5.01%)、丁二烯(4.64%)、顺式-1,3-二氯-1-丙烯(3.40%)和乙酸乙酯(3.04%),是餐饮源的特征污染物.餐饮源全组分分析得到OVOCs的代表性物质为反式茴香脑和芳樟醇等,烯烃代表性物质为长叶烯和柠檬烯等,烷烃代表性物质为正十五烷和正庚烷等,为完善餐饮源成分谱物种、探寻餐饮源特征污染物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FAC法计算餐饮源VOCs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餐饮源SOA生成潜势为1220.7μg·m^(-3),芳香烃SOA生成潜势贡献率为93.1%,烷烃SOA生成潜势贡献率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源 成分谱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立秋 李杏桃 +2 位作者 龙武林 文志宁 范哲铭 《中国沼气》 CAS 2023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特征以及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2017~2021年成都市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探讨了青白江区2017... 为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特征以及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2017~2021年成都市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采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青白江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探讨了青白江区2017~2021年环境空气多尺度变化特征以及污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7~2021年青白江区综合指数由4.65下降到3.66,空气质量总体呈逐年好转趋势。2)首要污染物以PM_(2.5)和O_(3-8H)为主,PM_(2.5)污染天占比为31.0%~38.6%,主要集中在春冬时节,尤其是11月~翌年2月,O_(3-8H)污染天占比为38.9%~44.7%,主要集中在春夏时节,主要集中在3月~9月。3)污染物SO_(2)、NO_(2)和CO浓度值,以及综合指数有明显下降,污染物PM_(10)、PM_(2.5)、O_(3-8H)浓度有所下降,但不具有显著性。即自2017年以来,青白江区空气质量虽呈改善趋势,但颗粒物和O_(3-8H)却未有显著改善趋势,作为首要污染物的PM_(2.5)、O_(3-8H)是制约青白江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的关键因子,PM_(2.5)和O_(3-8H)协同治理仍就任重道远,需加大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空气质量评价 数理统计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3
3
作者 闫静 邹孝 +4 位作者 秦汉 余月娟 陈怡 黄嘉 张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 环境空气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化植物在园林湖水质污染治理中的多元化应用
4
作者 金玲玲 刘成军 刘桂材 《国土绿化》 2025年第6期55-57,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园林湖泊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与景观载体,其水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福祉。本研究以具有典...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园林湖泊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节点与景观载体,其水质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福祉。本研究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山地河道型水库—龙景湖为对象,聚焦其面临的水质污染挑战与水质提升方法,以期为类似山地城市园林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园林湖 多元化应用 绿化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锂离子筛复合材料用于页岩气废水提锂的研究
5
作者 任玉春 赵丹丹 +5 位作者 龚韬 付辰 周飞 吴征莲 付永胜 黄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4-1552,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 为了开发一种高效的锂吸附材料,从四川盆地页岩气废水(Shale Gas Wastewater,SGW)中回收锂资源,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对锂电池需求的急剧上升,研究通过固相反应合成H_(1.33)Mn_(1.67)O_(4)(HMO),并将壳聚糖(Chitosan,CTS)作为造粒剂,制备复合材料CTS/HMO。在SGW中,CTS/HMO对锂的吸附质量比达到7.83 mg/g,经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质量比仅下降1.25%,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动力学研究显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试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等温吸附试验结果显示,CTS/HMO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其为单层吸附。选择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CTS/HMO对锂的良好选择性,这归因于HMO尖晶石结构的离子筛效应。在固定床过滤试验中,流速为0.104 mL/min,床层总容积为7.7 cm^(3)时,该材料约在2950 min后达到饱和,显示出良好的吸附寿命;对不同流速下的固定床吸附进行Thomas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较低流速下的吸附质量比较大。研究表明,CTS/HMO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工业级锂吸附剂,适用于从SGW中提取锂资源,可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锂资源回收 页岩气废水 壳聚糖 锰系锂离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氨采样-实验室分析方法探究
6
作者 吴佳伦 何晋 +5 位作者 李春蝶 杨嘉伟 陈勇 王军 张蒙 周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5-1534,共10页
实验对比了常见固相吸附与溶液吸收在低浓度氨气吸收效率上的差异性,考察了吸收瓶类型、采样阻力、采样流量和采样环境温度对低浓度氨吸收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吸收液浓度及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结果表明稀硫酸吸收氨气的效果优于硅胶、活性... 实验对比了常见固相吸附与溶液吸收在低浓度氨气吸收效率上的差异性,考察了吸收瓶类型、采样阻力、采样流量和采样环境温度对低浓度氨吸收效率的影响,优化了吸收液浓度及离子色谱分析条件。结果表明稀硫酸吸收氨气的效果优于硅胶、活性炭和PUF的吸附;采用高硼硅玻璃材质的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采样流量为0.5 L/min,采样阻力为3.6~4.2kPa时,对低浓度氨气的吸收效率为95%~105%;环境温度(0~50℃)及其采样过程(采样1h)吸收液的损失,对氨气吸收效率没有明显影响;用1.0 mmol/L的硫酸吸收液配制标准曲线,250μL离子色谱定量环,铵离子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可达0.3μg/m^(3)(采样体积30L,吸收液体积20 mL)。配对样品t检验显示本方法与空气自动站氨分析仪的实际样品比对监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27),方法可用于大气氨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氨的测定 高硼硅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 采样流量 吸收瓶阻力 氨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制冷型冷阱预浓缩测定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室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杨 苏勤凯 +4 位作者 赵陈晨 谢翔 罗霜 何晋 吴佳伦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125,共8页
通过对电子制冷预浓缩捕集管温度、采样流量、脱水管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罐采样-电子制冷型冷阱预浓缩/GC-MS同时测定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评估优化后的方法性能:101种VOCs组分平均相对响应因子≤14.3%,... 通过对电子制冷预浓缩捕集管温度、采样流量、脱水管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罐采样-电子制冷型冷阱预浓缩/GC-MS同时测定大气中101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评估优化后的方法性能:101种VOCs组分平均相对响应因子≤14.3%,相关系数>0.995,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6 nmol/mol,近90%的组分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6.1%~105%之间,低、中、高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1%~20.7%、0.1%~13.3%、0.2%~5.3%,加湿标气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0%内。用电子制冷型预浓缩和深冷型预浓缩仪分别测定同一批样品,配对样品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电子制冷 GC-MS 配对样品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