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储蓄能力计算的探讨
1
作者 魏永祜 《西南金融》 1981年第5期20-22,共3页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提到“储蓄能力”。能否对储蓄能力进行计算,找到一个明确的量的界限或规定?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一) 含义与计算内容。储蓄存款是由V转化而来。这种转化的程度,即有多大比重、
关键词 计算内容 职工工资 生活费标准 实际生活水平 职工人数 家计调查 比例关系 最佳水平 时用 计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工作的职业特征和职业道德规范
2
作者 魏永祜 《西南金融》 1984年第3期28-29,共2页
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不同职业活动中的体现,以调节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定关系。就储蓄这种职业来说,它体现出哪些职业特征,需要用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规范来调节。从储蓄在社会生活、生产过程中与社会成员、社会整体... 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不同职业活动中的体现,以调节在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特定关系。就储蓄这种职业来说,它体现出哪些职业特征,需要用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规范来调节。从储蓄在社会生活、生产过程中与社会成员、社会整体发生的关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储蓄作为一项社会服务事业,它的联系面极为广泛,凡持有货币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与储蓄发生关系,这一特征体现了储蓄与社会的服务关系。第二,储蓄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项重要手段,这一特征体现出储蓄与国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特征 特定关系 特征体 行为规范 服务关系 服务事业 社会生产 人员职业道德 职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蓄工作要适应城镇职工家庭经济情况新变化的探讨
3
《西南金融》 1981年第5期17-20,共4页
储蓄是银行聚财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人民群众收入日渐增加,储源扩大,为储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分散在群众手里的钱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更多更好地集中起来,根据国家的宏观决策,... 储蓄是银行聚财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人民群众收入日渐增加,储源扩大,为储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分散在群众手里的钱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更多更好地集中起来,根据国家的宏观决策,化闲置为有用,化消费资金为建设资金,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建设中去,是金融部门经常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选载下面几篇文章供同志们在探索储源动向、扩大服务范围、改进宣传组织工作等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资金 人民群众收入 银行保险 自愿互利 家庭经济情况 宣传组织 奖金收入 人民银行 扩大服务 持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