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宇 崔宇 +1 位作者 盛凤莲 刘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0.25%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物使用量及苏醒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3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0.25%利多卡因混合液... 目的观察0.25%罗哌卡因复合0.25%利多卡因切口浸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物使用量及苏醒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30例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0.25%罗哌卡因+0.25%利多卡因混合液(浸润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切口浸润后立即切皮。术中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切口浸润前、切皮、钻颅骨、缝皮时的MAP、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拔管后5min的疼痛VAS评分以及苏醒期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切皮、钻颅骨、缝皮时浸润组MAP均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或P<0.01)。浸润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拔管后5minVAS评分和苏醒期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0.25%罗哌卡因和0.25%利多卡因混合液切口浸润麻醉,能有效地稳定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开颅术中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缓解苏醒期疼痛和躁动,而且能快捷方便地实施,值得在开颅术中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浸润麻醉 开颅术 血流动力学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樊梅 程斌 欧英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11-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有何不同,是否存在麻醉方式不同镇痛效果不同。方法:选取拟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各50例,比较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 目的:探讨剖腹产采用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有何不同,是否存在麻醉方式不同镇痛效果不同。方法:选取拟行剖腹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各50例,比较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硬膜外组感觉阻滞时间长于腰硬联合组,Bromage评分低于腰硬联合组,麻醉效果不及腰硬联合组,术后加用镇痛药物患者明显多于腰硬联合组,两组在感觉阻滞时间、Bromage评分、麻醉效果及术后加用镇痛药物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组在术后6h、12h静止状态及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高于腰硬联合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术后12hVAS评分最高;术后眩晕发生率硬膜外组为16.00%低于腰硬联合组4.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腹产手术使用腰硬联合比较硬膜外麻醉效果好,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但应注意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 硬膜外麻醉 剖腹产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晓燕 张成 黄振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气道异物拟行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右...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在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围术期患儿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因气道异物拟行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右美托咪定组(D组)、对照组(C组)。所有患儿诱导均采用七氟烷,而后D组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C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异物取出并撤出气管镜即停止药物输注。观察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喉镜表面麻醉时(T1)、气管镜置入时(T2)、气管镜置入后5 min(T3)、气管镜撤出时(T4)、气管镜撤出后5min(T5)、患儿出PACU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改变;观察2组患儿术中及术后屏气、呛咳、喉痉挛、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率;记录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与T0相比,D组患儿术中时间点(T1~T4)HR、MAP及RR下降幅度低于C组,术中T1~T4时间点三者水平C组低于D组(P<0.01);D组及C组患儿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5±4.50)min vs.(22.43±4.70)min],而D组苏醒时间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6,25]min vs.13[11,15]min,P<0.01);D组呼吸抑制(3/40)及低氧血症(1/40)发生率低于C组(12/40,7/40)(P<0.01),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定用于幼儿气管镜检异物取出术麻醉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抑制作用较弱,减少术中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但可延长麻醉后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定 麻醉 气道异物 气管镜检 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推注与持续背景输注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龚添庆 崔宇 曹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间断硬膜外推注(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IEB组)与持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CEI组)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间断硬膜外推注(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IEB)(IEB组)与持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CEI组)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WOS、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3月。纳入比较间断1h推注与持续背景输注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1 383例产妇。与CEI组比较,IEB组明显降低器械助产率(OR=0.52,95%CI 0.33~0.82,P<0.05)和运动阻滞发生率(OR=0.15,95%CI 0.05~0.44,P<0.05),明显降低麻醉药物额外需求率(OR=0.13,95%CI0.09~0.2,P<0.05)和罗哌卡因用量(SMD=-1.04,95%CI-1.18~-0.91,P<0.05),明显减少第一产程时间(MD=-11.22min,95%CI-16.51~-5.92,P<0.05)和第二产程时间(MD=-3.25min,95%CI-5.14~-1.37,P<0.05)。两组剖宫产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背景输注罗哌卡因和阿片类药物用于维持硬膜外分娩镇痛相比较,间断1h推注的方法可降低器械助产率及运动阻滞发生率,降低麻醉药物的额外需求率同时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膜外镇痛 间断推注 持续输注 罗哌卡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宇 崔宇 +3 位作者 刘国奕 高志勇 贺静 王虹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LC 患者60例,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体重46~85 kg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5 min开启PCIA泵行术后镇痛:羟考酮20 mg(Q组)或舒芬太尼...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LC 患者60例,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体重46~85 kg ,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手术结束前5 min开启PCIA泵行术后镇痛:羟考酮20 mg(Q组)或舒芬太尼100μg(S组)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量10 mL,持续量2 mL/h,PCA量5 mL/次。记录术后1、6、24 h静态和动态NRS疼痛评分,24 h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NRS评分、24 h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Q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 <0.05),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22)。结论:羟考酮可以安全有效用于LC后PCIA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头晕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舒芬太尼 腹腔镜 术后镇痛 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评估方法预测产妇困难气道准确性的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崔宇 程斌 +1 位作者 黄婧 王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评估困难气道的方法,评价其对全麻剖宫产患者困难气道预测的准确性。方法:214例行全麻剖宫产足月孕患者,术前行气道评估并记录Mallampati评分、甲颏间距、体质量指数、张口度、上唇咬合试验结果,插管后将直接... 目的:比较目前常用的5种评估困难气道的方法,评价其对全麻剖宫产患者困难气道预测的准确性。方法:214例行全麻剖宫产足月孕患者,术前行气道评估并记录Mallampati评分、甲颏间距、体质量指数、张口度、上唇咬合试验结果,插管后将直接喉镜下喉部显露cormack分级情况为Ⅲ~Ⅳ级的患者判定为困难气道,比较各种评估方法的准确性。结果:5种方法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上唇咬合试验(79.5%)、Mallampati评分(76.9%)、体质量指数(56.4%)、张口度(51.3%)、甲颏间距(35.9%);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是上唇咬合试验(93.1%)、Mallampati评分(86.3%)、张口度(85.1%)、甲颏间距(76.6%)、体质量指数(62.3%)。结论:上唇咬合试验和Mallampati评分是预测产妇困难气道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Mallampati评分 甲颏间距 体质指数 张口度 上唇咬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自主呼吸时对芬太尼最大耐受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振华 徐晓燕 张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用持续重复评估方案(continual reassessment method,CRM)确定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患儿骶管阻滞静脉注射镇静时,患儿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对芬太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用持续重复评估方案(continual reassessment method,CRM)确定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患儿骶管阻滞静脉注射镇静时,患儿在保留自主呼吸情况下对芬太尼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骶管阻滞的择期手术患儿:2~6岁、ASAⅠ级或Ⅱ级。根据临床经验,在1.0~2.0 mg/kg设定6个芬太尼剂量,并预先估计各剂量可能引起患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先验概率)分别为1.0μg/kg(10%)、1.2μg/kg(20%)、1.4μg/kg(30%)、1.6μg/kg(40%)、1.8μg/kg(50%)和2.0μg/kg(60%)。以最接近10%呼吸抑制发生率的剂量作为患儿的试验剂量。每3例患儿为一组,组内患儿给予相同剂量的芬太尼,观察3例中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根据观察结果,结合先验概率,对各剂量的芬太尼可能引起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概率进行重新评估,得到后验概率。重复该过程,直至满足试验停止的标准时结束试验。当出现呼吸频率≤10次/min、呼吸停止的时间>5 s、Sp O2<94%或PETCO2>70 mm Hg中任何一种情况时,即认为发生呼吸抑制。结果:当满足试验终止条件,即达到规定样本量(>24例),下一组患儿分配的试验剂量保持不变的预测概率>0.95,以及下一组患儿MTD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其95%CI宽度的平均预测增益<0.05时,共纳入研究对象27例。最终结果 1.8μg/kg芬太尼所引起的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率为8.7%(95%CI=1.5%~26.2%),最接近靶概率10%。结论:CRM用有限的样本量即可确定芬太尼的MTD,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患儿骶管阻滞静脉注射镇静时,1.8μg/kg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最大耐受剂量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蘸糖安抚奶嘴减轻患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宇 程斌 +2 位作者 黄婧 刘凯 王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紊乱的状态,表现为哭闹、激动、无法安抚等,多发生在拔管后15 min内,特别是在以七氟醚麻醉为主的吸入全麻中发生率最高,可达80%[1],在1岁以内患儿的发生率虽然略低,约为35...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在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紊乱的状态,表现为哭闹、激动、无法安抚等,多发生在拔管后15 min内,特别是在以七氟醚麻醉为主的吸入全麻中发生率最高,可达80%[1],在1岁以内患儿的发生率虽然略低,约为35%[2],但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意外拔出引流管、肢体不自主运动造成手术部位伤口出血及留置针脱出等.有研究指出[3],安慰奶嘴可以对急诊患儿起到缓解疼痛减少焦虑的作用,但对于减轻婴儿全麻后躁动是否有效,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观察自制蘸糖安抚奶嘴用于1岁以内患儿减轻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麻醉 全麻苏醒期 患儿 减轻 奶嘴 安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手术中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王浩 曹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手术中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宫颈癌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麻醉前10分钟,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患者静脉...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手术中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宫颈癌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麻醉前10分钟,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案、麻醉维持方案及术后镇痛方式。比较麻醉前30分钟(T0)、手术开始后2小时(T1)、术后第1天(T2)及术后第3天(T3)两组患者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3、6、12、24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结果 T1、T2、T3时刻,两组患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明显低于本组T0时刻水平(P<0.0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T0时刻水平(P<0.01)。T1、T2、T3时刻,观察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2、T3时刻,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T0时刻水平(P<0.01),观察组患者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小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可以减轻创伤引起的细胞免疫抑制效应和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创伤引起的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宫颈癌 细胞免疫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