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儿童哮喘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1
作者 郑忠梅 艾涛 +2 位作者 毛萌 胡帅 罗荣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805-806,共2页
目的获得成都地区哮喘患儿常见变应原的准确资料.方法:选择我院呼吸专科门诊和住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7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并对其年龄、季节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入选的782例患儿中... 目的获得成都地区哮喘患儿常见变应原的准确资料.方法:选择我院呼吸专科门诊和住院诊断为哮喘的患儿7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均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并对其年龄、季节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入选的782例患儿中,阳性率最高为户尘螨和粉尘螨,其次为蟑螂.随着年龄增长,对变应原更为敏感.常见过敏原尘螨阳性率在四季均高,蟑螂阳性率在夏季最高.结论:本地区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尘螨,其次为蟑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莉 鲁正荣 +7 位作者 夏万敏 樊映红 黎桂菊 艾涛 王次林 罗荣华 吴英 鲁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哮喘初次发作患儿51例,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中大小气道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哮喘初次发作患儿51例,采用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1秒用力肺活量(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 5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7.30±2.33)岁。患儿哮喘发作时支气管舒张试验总阳性率58.8%,并有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的趋势;与舒张试验前比较,舒张试验后大小气道各指标的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代表大气道指标的FEV1改善率≥12%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58.8%;以代表小气道指标的MMEF改善率≥25%判定为舒张试验阳性,阳性率7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结论哮喘发作患儿FEV1基础值>70%亦可行支气管舒张实验,同时结合大、小气道指标以判断气道可逆性可以更全面反映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舒张试验 哮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气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与婴幼儿喘息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艾涛 +5 位作者 谢诚 夏万敏 廖惠玲 樊映红 张莹 贾良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反复喘息患儿下气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为临床合理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4例反复喘息患儿分为有异质性的反复喘息患儿(A组)、无异质性反复喘息患儿(N组)及无异质性因气道软化或狭窄反复喘息患儿(S组),收集支气管... 目的探讨反复喘息患儿下气道菌群结构、丰度与多样性,为临床合理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4例反复喘息患儿分为有异质性的反复喘息患儿(A组)、无异质性反复喘息患儿(N组)及无异质性因气道软化或狭窄反复喘息患儿(S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LAF),提取基因组DNA并对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进行PCR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不同体质反复喘息患儿下气道菌群结构的差异。结果3组患儿的下气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3组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A组患儿与其余两组相比较,下气道菌群结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喘息患儿下气道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菌群结构的失调可能为反复喘息患儿更易发展成哮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反复喘息 下气道菌群 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