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身现代农业 谱就青春无悔——记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韩庆新高级农艺师
1
作者 蔡良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5期1-1,268,共2页
现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所党总支书记.四川省区域优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团队岗位专家.兼任四川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土肥协会常务理事、种业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青年联合会荣誉委员,成都市青年促进会委员,国际青年创... 现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所党总支书记.四川省区域优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团队岗位专家.兼任四川省农学会常务理事、土肥协会常务理事、种业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青年联合会荣誉委员,成都市青年促进会委员,国际青年创业计划“YBC”导师,国务院和成都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韩庆新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农业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和推广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曾获四川省科普先进工作者,成都市十大青年创新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科学院 现代农业 成都市 农艺师 研究所 所长 作物 青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良玉 李兰 +2 位作者 蔡良俊 沈超 杨新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1132-1133,1135,共3页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 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综合利用 成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良玉 李毅 +6 位作者 韩庆新 龚财雄 刘银忠 蔡良俊 李兰 杨新梅 彭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56-357,359,共3页
通过成都市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分析关于成熟期延迟、化学除草效果较差、田间杂株较多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注意水稻品种的选择、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前1年水稻收获时秸秆的及时处... 通过成都市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该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分析关于成熟期延迟、化学除草效果较差、田间杂株较多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注意水稻品种的选择、除草剂的选择与应用、前1年水稻收获时秸秆的及时处理等相对应的技术措施,最后阐明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茬 麦套稻 秸秆全量还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农作物秸秆浅旋式生态还田水稻机插技术初探
4
作者 沈超 徐敬洪 +5 位作者 蔡良俊 张庆沛 颜旭 张帆 李治义 郎梅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13-15,共3页
经过多年对小春农作物秸秆生态还田技术初探,集成秸秆覆盖还田与机械还田相结合的农作物秸秆高效生态还田技术,配套开展水稻机插秧,通过生产示范和应用表明,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有利于水稻增产、提高品质、资源增效、农民节本增收,符合... 经过多年对小春农作物秸秆生态还田技术初探,集成秸秆覆盖还田与机械还田相结合的农作物秸秆高效生态还田技术,配套开展水稻机插秧,通过生产示范和应用表明,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有利于水稻增产、提高品质、资源增效、农民节本增收,符合当前粮食绿色高产高效轻简生产模式要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浅旋式 生态还田 水稻机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县经果林下套作夏秋草莓栽培技术
5
作者 秦燕 罗杰 +2 位作者 易元珺 叶宇芸 文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2期33-34,40,共3页
草莓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在黑水县进行脆红李幼果林下套作夏秋草莓试验,可以很好地利用幼龄果树行间的空闲区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本文从经果林下套作夏秋草莓技术的园地的... 草莓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在黑水县进行脆红李幼果林下套作夏秋草莓试验,可以很好地利用幼龄果树行间的空闲区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本文从经果林下套作夏秋草莓技术的园地的选择、品种及种苗选择、移栽、田间管理等进行介绍,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果林 夏秋草莓 栽培技术 黑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技术及其数量经济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建军 何卫 +5 位作者 王克秀 桑有顺 唐铭霞 陈涛 陈萍萍 谢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737-740,共4页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和脱毒试管苗周期性繁殖总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后可以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特别是雾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较之常规基质栽培大大提高了种薯繁育效率并显著降... 本文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和脱毒试管苗周期性繁殖总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脱毒后可以有地提高产量和品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特别是雾化栽培技术的应用,较之常规基质栽培大大提高了种薯繁育效率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正规的马铃薯供种体系,可为种薯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种薯生产体系总的发展趋势是技术更加成熟稳定和简化、繁育年限更短、效益更高。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较之一般种薯更能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在脱毒试管苗快繁过程中,繁殖总代数比每代繁殖增大倍数更重要。所以,减少繁殖周期从而增加一年内繁殖总代数对增加繁殖总量更为有效。同样,起始脱毒苗量也很重要,是纯粹的总量繁殖系数,增加起始脱毒苗量同样对提高一年内脱毒苗产量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种薯供种体系的基础上具体测算了使用脱毒种薯所增加的效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是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的重要积累和高度概括,也是区域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种薯 供种体系 繁殖周期 产量效益盈亏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加倍获得甘白(甘蓝型×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付绍红 李云 +7 位作者 杨进 王继胜 陈晓华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4-1170,共7页
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对F0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 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对F0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生殖器官上都明显区别于非加倍杂交植株,并利用加倍提高了甘白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获得了正常的F2代植株,说明对油菜种间杂交后代进行加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染色体数目不配对、自交不亲和等现象带来的影响,提高杂交后代自交结实,获得正常的F2代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加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种间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胺磺灵(Oryzalin)诱导椪柑四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建 冯焱 +3 位作者 陈克玲 李洪雯 关斌 王建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53-1756,共4页
以椪柑枝条为外植体,建立其无菌离体快繁体系,利用除草剂Oryzalin为诱变剂进行椪柑四倍体诱变处理,研究胺磺灵Oryzalin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椪柑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椪柑四倍体诱导的最佳处理条件为40 mg/L浓度的Oryzali... 以椪柑枝条为外植体,建立其无菌离体快繁体系,利用除草剂Oryzalin为诱变剂进行椪柑四倍体诱变处理,研究胺磺灵Oryzalin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椪柑四倍体诱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椪柑四倍体诱导的最佳处理条件为40 mg/L浓度的Oryzalin浸泡茎段2 d,诱导率最高为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ORYZALIN 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质不育双低优质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旺成油8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陶兰蓉 杨进 +8 位作者 邹琼 刘德银 付绍红 李云 王继胜 蒋卫利 康泽明 唐蓉 吴学明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04,共3页
为适应市场需求,解决作物茬口问题,选育出含油量高、广适性强、熟期适中的新品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仲衍种业联合选育,用自育的不育系蓉A 0068作母本,蓉C 2859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了... 为适应市场需求,解决作物茬口问题,选育出含油量高、广适性强、熟期适中的新品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仲衍种业联合选育,用自育的不育系蓉A 0068作母本,蓉C 2859作父本杂交配组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了四川省区试,2年17点次试验15点增产,平均产量2 781.75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9.4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油量1 180.65kg/hm2,比对照增加20.51%;产量、品质、抗性达标。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川审油2016004),定名旺成油8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高产高油 多抗 旺成油8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初级三体的鉴定及传递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燕 余水情 +2 位作者 赵永康 杨克诚 唐祈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03-2110,共8页
为探究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的细胞学、形态学鉴定及传递率,以玉米初级三体为材料,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分析染色体数目,参考李懋学和陈瑞阳确定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直接测数法和磺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学指标和花粉育性。细胞学鉴定表... 为探究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的细胞学、形态学鉴定及传递率,以玉米初级三体为材料,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分析染色体数目,参考李懋学和陈瑞阳确定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直接测数法和磺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学指标和花粉育性。细胞学鉴定表明,T1~T10是分别增加玉米第1~第10条染色体的玉米初级三体,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6号染色体具有随体,无B染色体,核型类型均属于较对称的B型;形态学鉴定表明,除T3的植株较二倍体高外,其余三体的各性状均较二倍体小,表明附加1条染色体导致三体的生活力及生长势大多弱于其二倍体。t检测表明,T1可通过测量叶片长度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3、T5、T7、T9可通过花粉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T6可通过雌穗长度、育性检测对三体植株进行初步鉴定;对初级三体系标记基因表型观察结果表明,植株标记基因的性状表现与该植株是否为三体没有必然联系;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的传递率为3. 4%~25. 0%,高于仅通过雌配子(1. 7%~21. 7%)和仅通过雄配子(0~6. 0%)的传递率。引进的玉米初级三体应以细胞学鉴定为主,结合形态学鉴定,其额外染色体通过三体自交能得到较高的传递率和结实率。本研究结果为运用玉米初级三体进行基因定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初级三体 细胞学鉴定 形态学鉴定 传递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超 蔡良俊 +4 位作者 徐敬洪 张帆 李治义 袁亚章 梁义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20-21,共2页
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杂交水稻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水稻生产迫切需要推广以机插机收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由于机插秧... 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杂交水稻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水稻生产迫切需要推广以机插机收为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由于机插秧育秧方式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存在特殊性,秧苗质量更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功的关键,加之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种植制度的限制,导致杂交水稻全程机插化生产技术在成都平原未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生产技术 杂交水稻 成都平原 育秧方式 城市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 机插秧 农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马铃薯脱毒苗水培快繁技术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敏 冯焱 +5 位作者 何建 桑有顺 陈涛 淳俊 汤云川 骆松华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2期86-88,共3页
试验研究了紫色马铃薯新品种"蓉紫芋5号"脱毒试管苗进入水培快繁阶段的最适培养时间,同时进行营养液配方筛选。结果初步表明:脱毒试管苗培养30 d后进入水培阶段最适;植株进入水培阶段后的生长前期,浓度为1/5MS的营养液配方最... 试验研究了紫色马铃薯新品种"蓉紫芋5号"脱毒试管苗进入水培快繁阶段的最适培养时间,同时进行营养液配方筛选。结果初步表明:脱毒试管苗培养30 d后进入水培阶段最适;植株进入水培阶段后的生长前期,浓度为1/5MS的营养液配方最佳;植株进入水培阶段后的生长中后期,浓度为1/4MS的营养液配方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苗 水培 营养液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质不育双低高产高油多抗三系杂交油菜“蓉油18”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兰蓉 张汝全 +5 位作者 杨进 王继胜 邹琼 付绍红 康泽民 李云 《南方农业》 2017年第4期27-30,共4页
"蓉油18"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自己选育的不育系"蓉A0068"作母本、"蓉C2970"作父本杂交配组,经各级试验选育而成。该品种杂交优势强,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在四川省区试... "蓉油18"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自己选育的不育系"蓉A0068"作母本、"蓉C2970"作父本杂交配组,经各级试验选育而成。该品种杂交优势强,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在四川省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617.0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85%,增产极显著;在国家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971.12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极显著,比CK(试验平均产量)增产9.54%。2011年同时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并定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 高产高油 多抗 油菜 新品种 蓉油18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云川 陈涛 +5 位作者 梁远发 李华鹏 桑有顺 冯焱 淳俊 骆松华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10-13,共4页
品种比较试验是判断作物品种优劣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出更多适合成都平原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次试验对9个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从物候期、植株生物学性状、块茎性状、产量表现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川... 品种比较试验是判断作物品种优劣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出更多适合成都平原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本次试验对9个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从物候期、植株生物学性状、块茎性状、产量表现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川芋10号、川芋16号、中薯5号表现出产量高、生育期短、植株健壮、生长势强、薯块性状市场接受度高等优良特点,比对照费乌瑞它增产13.57%、7.11%、5.79%和4.26%,建议重点推广;青薯9号产量高,但生育期长,建议在盆周丘陵和山区适度种植;川芋彩1号产量低,但有一定水平的花青素含量,可作为特色品种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马铃薯 品种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及配套机型介绍 被引量:2
15
作者 汤云川 陈涛 +3 位作者 桑有顺 冯焱 淳俊 李倩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1-14,共4页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成都平原马铃薯种植已经涌现出一大批适度规模化经营业主。为进一步指导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成都地区众多科研机构联合攻关,针对机械化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调整农艺措施、机械改造、技能培训等工作,促进了农机与农艺... 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成都平原马铃薯种植已经涌现出一大批适度规模化经营业主。为进一步指导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成都地区众多科研机构联合攻关,针对机械化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调整农艺措施、机械改造、技能培训等工作,促进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本文从成都平原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实际出发,总结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并介绍了部分配套机型,旨在为乡村振兴和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农机与农艺 机械化生产 机型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云川 沈超 +6 位作者 凌俊英 张帆 徐小军 李兰 杨进 宋小勤 梁义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12-14,共3页
为验证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成都平原的实际应用效果,特在大邑县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在肥料用量减少的情况下,能起到节肥、稳产、缩短生育期、提高综合收益的作用。运用该项技术,在节肥10%的条件下,... 为验证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在成都平原的实际应用效果,特在大邑县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在肥料用量减少的情况下,能起到节肥、稳产、缩短生育期、提高综合收益的作用。运用该项技术,在节肥10%的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用量和施肥方式相比,水稻产量持平,仅下降0.30%,但综合收益提高381.15元/hm^2。由此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具有节约劳动力成本、减少肥料施用总量、稳产增效的作用,值得在成都平原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机插秧 产量 综合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小麦专用肥施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云川 张帆 +6 位作者 凌俊英 沈超 李兰 徐小军 杨进 宋小勤 梁义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11期31-33,共3页
为探究成都平原小麦最佳施肥量,在大邑县设置肥料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小麦专用肥(22-8-10),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随之递减,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当试验选用的小麦专用肥实物用量为38.... 为探究成都平原小麦最佳施肥量,在大邑县设置肥料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选用小麦专用肥(22-8-10),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随之递减,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当试验选用的小麦专用肥实物用量为38.26kg/667m^2时,产量达到379.39kg/667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02.69kg,小麦施肥经济利润最高,可达346.04元/667m^2.该试验对成都平原小麦推荐用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专用肥 回归分析 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产量效应的研究
18
作者 莫鉴国 余勤 +1 位作者 李万渠 彭云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3-1256,共4页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在不同不育株率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38.89%~50.00%;2008年减产55.34%~65.80%。不同施氮量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减产41.83%~76.34%。不同播种期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50%~58.76%,2008年减产50.40%~58.04%。大面积移栽种植不育株减产47.28%,大面积直播不育株减产45.33%。以上试验不同处理不育株减产幅度为38.89%~76.34%,总体平均减产54.61%。结果还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育株减产幅度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不育株减产幅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不育株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低温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涵琪 梅碧蓉 +2 位作者 李祥艳 张彪 唐海涛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7期86-86,100,共2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低温发芽的原理,分析了影响玉米低温发芽的相关因素和降低低温对玉米发芽率影响的防控方法,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玉米 种子 低温发芽 冷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中花青素种类和含量 被引量:44
20
作者 殷丽琴 彭云强 +6 位作者 钟成 付绍红 杨进 黄敏 余勤 韦献雅 牛应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3-147,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表皮和薯肉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中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研究发现,彩色马铃薯块茎中最多含有6种花青素,即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紫色马铃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表皮和薯肉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8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块茎中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研究发现,彩色马铃薯块茎中最多含有6种花青素,即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紫色马铃薯块茎中主要花青素为矮牵牛色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红色马铃薯块茎中主要花青素是天竺葵色素和芍药色素。飞燕草色素和芍药色素广泛存在于彩色马铃薯(紫色和红色)块茎的表皮中,而红色马铃薯块茎中未检测到锦葵色素。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紫云1号的总花青素含量最高。块茎表皮的花青素含量约是薯肉的6~176倍,且大部分品种的表皮花青素种类比薯肉多。彩色马铃薯块茎的表皮富含丰富的花青素,是天然色素和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花青素 表皮 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