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弥漫性磨玻璃状影为特征的心脏原发血管肉瘤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晨曦 伍兵 +2 位作者 张娜 罗梵 饶雅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7-298,共2页
患者,男,54岁。于2019年1月晨间漱口后出现咯血.量少、血色暗红、夹有黑色颗粒,无发热、胸闷、胸痛、咽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就诊,服用“清肺颗粒”,仍见咯血。后于四川省中医医院就诊,服用中药,仍然未见效果。2019年1月17日于解放军成... 患者,男,54岁。于2019年1月晨间漱口后出现咯血.量少、血色暗红、夹有黑色颗粒,无发热、胸闷、胸痛、咽痛等不适,于当地诊所就诊,服用“清肺颗粒”,仍见咯血。后于四川省中医医院就诊,服用中药,仍然未见效果。2019年1月17日于解放军成都空军医院行胸部CT扫描,示“肺部感染”,予抗感染治疗5d,患者临床症状未见缓解。1月25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行CT扫描,示“双肺弥漫性结节伴磨玻璃状影,性质?”。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9年2月12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中医 血管肉瘤 肺弥漫性 临床医疗 磨玻璃 咯血 胸痛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忠琴 张娜 +6 位作者 侯可可 杨铭 徐蓉 傅航 谢林均 郭应坤 许华燕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12日确诊4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图像和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以下(n=26)...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图像及临床资料,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2月12日确诊4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CT图像和临床资料,将患者按年龄分为45岁以下(n=26)和45岁以上(n=23)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胸部CT表现差异。结果:患者常见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和实变影。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患者出现磨玻璃影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5岁以上患者出现实变影和小叶间隔增厚构成比高于45岁以下患者(19/23 vs 14/26、16/23 vs 9/26,P<0.05)。患者平均累及肺叶数为(3.31±1.70)个,45岁以上多于45岁以下患者(3.96±1.33 vs 2.73±1.80,t=-2.729,P<0.01)。45岁以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比高于45岁以下合并基础疾病者(11/26,P<0.001)。所有患者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下降45例,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0例,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者28例,45岁以上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为17/23,高于45岁以下患者(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的影像表现和临床特点也不同。45岁以上患者更常出现实变影和小叶间隔增厚,肺部病变累及范围更大,且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占比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时期CT表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侯可可 张娜 +3 位作者 李桃 周觅 石雪梅 赵果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时期CT特征及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提高对N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OVID-19患者的CT资料,对其急性期、恢复期(重症期)CT表现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时期CT特征及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提高对N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OVID-19患者的CT资料,对其急性期、恢复期(重症期)CT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NLR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COVID-19中,普通型38例,影像上急性期表现以肺中外带、磨玻璃影为主,恢复期肺内病灶治疗后5例(13.16%)完全吸收,18例(47.37%)明显吸收,15例(39.47%)部分吸收;重型11例,急性期表现为双肺广泛的磨玻璃影和(或)大片状实变影,恢复期明显吸收的7例(63.64%),部分吸收的4例(36.36%);危重型7例,急性期亚实变、实变为主混合磨玻璃影,恢复期明显吸收的1例(14.29%),部分吸收的3例(42.86%),死亡3例,且均为重症期,呈"白肺"改变。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NLR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急性期、恢复期(重症期)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普通型以磨玻璃密度影及斑片状阴影为主,部分实变,重型、危重型以亚实变、实变为主,影像表现多样。治疗后普通型患者多明显吸收,重型、危重型患者多残留间质增生及纤维化。NRL、T淋巴细胞计数对早期识别NCP重型、危重型患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珊 张娜 胡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0例经临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及肺孢菌阳性证实的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患者及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胸部CT扫描。分...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诊断的识别能力。方法收集200例经临床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及肺孢菌阳性证实的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患者及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胸部CT扫描。分析其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 186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的磨玻璃影及网格影,其中9例肺内同时见多发肺气囊。14例表现不典型,影像诊断错误。结论 AIDS合并肺孢菌肺炎胸部CT表现较典型的特征为双肺对称性、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网格影及部分病例见多发肺气囊。但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不典型,须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资料与表现类似胸部CT特征的疾病鉴别,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孢菌肺炎 CT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