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道文 董鑫驰 +5 位作者 雷毅 黎华惠 罗晶 张诚龙 赵成一 汤楷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069,共9页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 为探究影响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基于英国近4 a发生的1819条新能源汽车与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从驾驶员、行人、新能源车辆、道路、时空和环境5个方面选择了19个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并根据数据特征将因变量分为轻伤和严重伤害两类。考虑到数据异质性,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与k-means聚类进行聚类分析,然后采用Logistic模型对聚类分析得到的两类集群进一步分析,从预测准确率和协变量共线性指标两个方面确认了模型的适用度。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构建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变道或超车、车龄、支路及环形交叉口、双幅路(有中央分隔带)对事故伤害严重程度有异质性影响;行人年龄大于46岁和夜间行车会明显增加事故严重程度;其中,变道或超车和行人年龄对新能源汽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比传统人-车事故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新能源汽车 行人交通事故 严重程度 聚类分析 二项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道岔健康度标准值智能分析系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思远 邱晓莉 熊庆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根据专家经验分析道岔曲线特性并设置每组道岔的标准值具有工作量大、专家经验标准值不能覆盖每个道岔特性的问题。在分析道岔特性及健康度评价现状基础上,基于云平台技术,搭建道岔健康度自学习软件架构,阐述了使用专家经验分析道岔数... 根据专家经验分析道岔曲线特性并设置每组道岔的标准值具有工作量大、专家经验标准值不能覆盖每个道岔特性的问题。在分析道岔特性及健康度评价现状基础上,基于云平台技术,搭建道岔健康度自学习软件架构,阐述了使用专家经验分析道岔数据、三次样条差值曲线算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在道岔健康度标准值智能选取系统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聚类算法的道岔健康度标准值智能提取方法。系统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道岔,能够有效降低设置不同道岔系统健康度评价参数标准值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信号 道岔系统 健康度标准值 三次样条法 微分曲线法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的道岔摩擦电流智能分析系统
3
作者 邱晓莉 韩思远 +1 位作者 熊庆 余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目的]现场的道岔摩擦电流测试与调整存在流程繁琐且风险高、对检修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测定数值的主观性占比大3个弊端,为此需要基于各类智能算法及技术提升道岔的智能运维水平。[方法]分析了道岔摩擦电流测试曲线4个阶段的特征,提出... [目的]现场的道岔摩擦电流测试与调整存在流程繁琐且风险高、对检修人员专业水平要求高、测定数值的主观性占比大3个弊端,为此需要基于各类智能算法及技术提升道岔的智能运维水平。[方法]分析了道岔摩擦电流测试曲线4个阶段的特征,提出建立道岔摩擦电流的智能分析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及工作原理,设定了该系统的摩擦电流标准值及阈值范围。该系统可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自动获取道岔摩擦电流值。介绍了该系统的调试界面截图,以说明系统在获取道岔摩擦电流值如何为现场检修人员提供操作建议。[结果及结论]该智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实现了节约检修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检修效率的既定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 智能运维 道岔转辙机 摩擦电流 密度聚类算法 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的AEB系统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道文 李哓艳 +2 位作者 金思雨 黎华惠 ZHANG Tianshu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16-1925,共10页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 为研究汽车与二轮车十字路口垂向行驶工况汽车自动紧急制动(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系统的效能,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筛选88起汽车与二轮车事故,运用PreScan搭建预碰撞场景,使用MATLAB/Simulink搭建AEB控制算法模型,分析优化触发宽度、制动提前时间后事故避撞情况。利用PC-Crash重建未避撞事故,研究优化前后二轮车骑车人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当触发宽度为3.75 m、部分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全力制动提前时间为0.6 s时,汽车速度小于30 km/h,避撞效果最优;当触发宽度为3.75 m、一级制动提前时间为1.6 s时,汽车速度小于40 km/h,事故均可避撞;当汽车及二轮车速度均大于40 km/h时,事故均未避撞。同时优化两参数也存在无法避撞的事故,二轮车速度对无法避撞影响最大,应将其纳入决策变量;未避撞的事故优化后较优化前骑车人身体各部位损伤大幅度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AEB系统算法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汽车与二轮车事故 垂向行驶工况 自动紧急制动(AEB) 触发宽度 制动提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钢表面电弧离子镀氮化物涂层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翔 敬正彪 鲜广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分别沉积了TiN和TiAlN 2种氮化物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结合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N涂层和TiAlN涂层表面平整,均以(200)晶面择优生长;TiN涂层和TiAlN涂层...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分别沉积了TiN和TiAlN 2种氮化物涂层,对比研究了涂层的微观结构、硬度、结合性能、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TiN涂层和TiAlN涂层表面平整,均以(200)晶面择优生长;TiN涂层和TiAlN涂层的硬度分别为2060.3,3390.8 HV,为基体(689.5 HV)的3.0倍和4.9倍。TiN和TiAlN涂层与轴承钢的结合性能良好,结合等级为HF1~HF2,40次冲击试验后TiN和TiAlN涂层表面均未发生剥落和开裂,抗冲击性能良好。TiN涂层和TiAlN涂层与轴承钢对磨时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42,0.36,体积磨损量分别为1.26×10^(-3),0.54×10^(-3 )mm^(3),均低于基体,涂层表面均形成了较浅的犁沟,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TiAlN涂层表面犁沟更浅,磨损程度更轻。TiAlN涂层的结合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与TiN涂层相当,硬度和耐磨性能均高于TiN涂层,更适用于改善轴承钢的表面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电弧离子镀 氮化物涂层 抗冲击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表面预处理状态对TiAlCrSiN/TiAlN涂层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余晶 敬正彪 +1 位作者 鲜广 冉龙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8,共7页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不同预处理后的硬质合金表面制备TiAlCrSiN/TiAlN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压痕法等研究硬质合金表面形态和涂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抛光处理后的硬质合金表面十分平整,表面... 采用电弧离子镀工艺在不同预处理后的硬质合金表面制备TiAlCrSiN/TiAlN涂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仪、压痕法等研究硬质合金表面形态和涂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合强度。结果表明:抛光处理后的硬质合金表面十分平整,表面粗糙度低至7.7 nm。酸洗处理使硬质合金表层Co相溶解而暴露出更多的硬质相,表面粗糙度增大,TiAlCrSiN/TiAlN涂层在酸洗处理的硬质合金上生长速率增大,晶粒细小,硬度和弹性模量高,但硬模比较低。喷砂处理使Co相塑性变形而包络更多的硬质相,表面粗糙度大幅增加,TiAlCrSiN/TiAlN涂层在喷砂处理的硬质合金上生长速率稍降低,晶粒粗大,硬度和弹性模量小,但硬模比较高。酸洗+喷砂复合处理的硬质合金表面TiAlCrSiN/TiAlN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硬模比介于两种单独处理方式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预处理 电弧离子镀 TiAlCrSiN/TiAlN 涂层 表面粗糙度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变行为和热加工图的2014铝合金轮毂成形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范芳 张竹林 +1 位作者 王从明 门正兴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152,共10页
为研究某2014铝合金轮毂的最佳热加工工艺窗口,根据流变学数据建立了材料的Arrhenius模型和热加工图。首先,将2014铝合金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进行等温压缩试验,获取了不同应变速率和温度下的真实应力-真... 为研究某2014铝合金轮毂的最佳热加工工艺窗口,根据流变学数据建立了材料的Arrhenius模型和热加工图。首先,将2014铝合金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001~1 s^(-1)条件下进行等温压缩试验,获取了不同应变速率和温度下的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曲线。使用Arrhenius模型对材料本构关系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Arrhenius模型对2014铝合金的本构关系逼近精度较高。其次,建立了材料在不同应变下的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图、能量耗散率图及失稳判据图。结果表明,不同应变对应的应变速率敏感系数、能量耗散率、失稳判据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在变形温度为400~450℃区域内具有最大的能量耗散率,且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高,能量耗散系数越大;2014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0.0183 s^(-1)、温度为250~340℃的区域以及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温度为340~450℃的区域能够进行稳定热加工;当温度在340~450℃内时,应变速率不影响热加工的稳定性。最后,以某铝合金轮毂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和生产试制。仿真和试制结果表明,坯料在各工序中的热加工参数下都稳态加工,且无折叠和欠填充成形缺陷,锻件表面质量良好,无宏观缺陷。微观分析表明,即使累积变形量较大,设置的热加工工艺窗口也能使得锻件再结晶充分,能得到等轴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加工图 Arrhenius模型 再结晶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电镀的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亚 傅波 黄清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8-947,共10页
为了提高镀层的表面质量,提出了一种超声辅助电镀的方法。超声的空化与搅拌作用可以影响电镀的电沉积过程。设计了合理的换能器结构,并搭建了超声辅助电镀装置。通过对模型进行压电声学场与电镀场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硫酸铜电解液... 为了提高镀层的表面质量,提出了一种超声辅助电镀的方法。超声的空化与搅拌作用可以影响电镀的电沉积过程。设计了合理的换能器结构,并搭建了超声辅助电镀装置。通过对模型进行压电声学场与电镀场耦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硫酸铜电解液,镀铜时间60 s、电压300 V条件下,进行超声辅助电镀,镀层厚度分布均匀,镀层中部电流密度分布均匀,边缘最大电流密度是未加超声的2倍左右。基于仿真结果,进行相同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电镀可以提高镀层的均匀性,减少铜颗粒表面的杂质,提高表面的光洁度。阴极样品距离换能器头部位置在60 mm左右,镀层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电镀 压电声学 耦合分析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加工中心空间定位精度分析与补偿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调品 李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27-134,共8页
为解决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建模不完备及传统逆向叠加补偿存在残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空间定位精度分析与补偿技术。以某卧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旋量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机床运动链的基础上,推导计算了两卧式加工中心运动... 为解决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建模不完备及传统逆向叠加补偿存在残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卧式加工中心空间定位精度分析与补偿技术。以某卧式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旋量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机床运动链的基础上,推导计算了两卧式加工中心运动链的运动学正解,并结合21项几何误差分析,构建该卧式加工中心空间定位精度模型;其次,利用十二线法辨识21项几何误差,并输出该机床空间定位精度预测离散图;然后,基于空间对角线测试验证该卧式加工中心空间定位精度模型的准确性;最终,基于NC代码优化补偿技术实现了空间定位精度补偿。结果表明:空间定位精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平均值相对偏差最大不超过2μm,且NC代码优化补偿技术的补偿效率最高为8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定位精度 十二线法 精度预测 优化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离散熵在列车轴承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永健 宋浩 +2 位作者 李鹏 缪炳荣 熊庆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4-311,410,共9页
针对轴箱轴承早期损伤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尺度离散熵算法(improved 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简称IMDE)和支持向量机的诊断模型,通过提取振动信号中的关键信息有效识别轴承的健康状态。首先,考虑传统多尺度离散熵(mult... 针对轴箱轴承早期损伤的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尺度离散熵算法(improved 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简称IMDE)和支持向量机的诊断模型,通过提取振动信号中的关键信息有效识别轴承的健康状态。首先,考虑传统多尺度离散熵(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简称MDE)因数据点重合和粗粒化尺度不断增大而引起的熵值误差增加、分布混乱及波动明显等缺陷,通过对粗粒化过程和离散熵的优化改进算法;其次,结合实际算例,针对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振动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MDE,IMDE计算熵值的误差更小,鲁棒性更好,且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显示IMDE取得了更高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轴箱轴承 离散熵 特征提取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真空电弧离子镀AlTiCrN涂层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紫薇 敬正彪 冉龙姣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0-646,共7页
铝合金由于轻质、耐蚀等优点,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质软、耐磨性差,表面需要强化处理。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分别沉积AlTiCrN和TiN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法、Rockwell压痕法以及... 铝合金由于轻质、耐蚀等优点,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质软、耐磨性差,表面需要强化处理。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分别沉积AlTiCrN和TiN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压痕法、Rockwell压痕法以及摩擦磨损试验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结合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沉积的AlTiCrN涂层表面平整,“液滴”少。AlTiCrN涂层呈现TiN相的物相结构,且涂层以(200)晶面择优取向。AlTiCrN涂层晶粒细小,硬度为33.7GPa,分别较铝合金基体和TiN涂层提高67倍和66.8%。AlTiCrN涂层与铝合金基体结合牢固,在摩擦磨损过程中AlTiCrN涂层具有防粘作用和降低摩擦系数的作用,涂层后的铝合金其表面耐磨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真空电弧离子镀 AlTiCrN涂层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