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酸酯改性聚磷酸铵阻燃PP/PUR-T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廖益均 吴晓莉 +1 位作者 梁昊天 范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3,共6页
采用钛酸酯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改性APP(TAPP),协同热塑性聚氨酯(PUR-T)阻燃聚丙烯(PP),通过测试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极限氧指数(LOI)筛选综合性能最佳的TAPP与PUR-T配比,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APP,TAPP和P... 采用钛酸酯对聚磷酸铵(APP)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改性APP(TAPP),协同热塑性聚氨酯(PUR-T)阻燃聚丙烯(PP),通过测试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极限氧指数(LOI)筛选综合性能最佳的TAPP与PUR-T配比,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APP,TAPP和PUR-T对PP基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APP,TAPP和PUR-T对PP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流动、耐热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PP或PUR-T的含量过多将造成冲击强度或耐热及阻燃性能的降低,TAPP∶PUR-T的质量比为1∶1时的综合性能最突出。PUR-T的添加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流动性,降低了强度、热变形和维卡软化温度。APP的加入导致PP基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大大降低,而钛酸酯的表面改性则能显著改善流动性、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TAPP和PUR-T的协同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和阻燃性能,冲击强度较纯PP和PP/APP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6%和56%,热变形温度较纯PP提高了11.3℃,以及LOI从纯PP的19.2%提高到了32.1%,UL-94阻燃等级达到V-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 聚磷酸铵 钛酸酯 冲击强度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和二氧化钛协同阻燃PA6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廖益均 吴晓莉 +3 位作者 范超 唐海龙 梁昊天 周理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5,共5页
以膨胀石墨(EG)和二氧化钛(TiO2)为阻燃剂,制备了聚酰胺6(PA6)/EG/TiO2和PA6/EG复合材料,研究了EG和TiO2对PA6阻燃性能、力学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对PA6的结晶性能没有影响,而TiO2的加入使EG的衍射主峰发生了偏移。EG单独加... 以膨胀石墨(EG)和二氧化钛(TiO2)为阻燃剂,制备了聚酰胺6(PA6)/EG/TiO2和PA6/EG复合材料,研究了EG和TiO2对PA6阻燃性能、力学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对PA6的结晶性能没有影响,而TiO2的加入使EG的衍射主峰发生了偏移。EG单独加入及与TiO2复配加入PA6中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后者使复合材料残炭率从0.48%达到最高值17.29%,热变形温度随着EG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EG含量为20%时,热变形温度较纯PA6提高了92.9%,TiO2的加入对热变形温度影响不大。当EG含量20%时,LOI达到26.5%,UL94测试中达到V-2。TiO2复配后PA6/EG15复合材料的LOI提升,且滴落速度降低。EG在低含量(<10%)时对弯曲性能有提升作用,而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在EG较大含量时(≥10%),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都下降。TiO2的共同加入起到了协同增强的效果,弯曲强度较拉伸强度提升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二氧化钛 聚酰胺6 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协同TPU增强ABS制备三元3D打印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莉 廖益均 +1 位作者 刘茂 王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38,152,共6页
将纳米二氧化硅(SiO2)加入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热塑性聚氨酯(TPU)二元体系中,制备纳米SiO2增强的ABS/TPU三元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变形温度(HDT)、冲击性能和线性尺寸收缩率测试等研究... 将纳米二氧化硅(SiO2)加入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热塑性聚氨酯(TPU)二元体系中,制备纳米SiO2增强的ABS/TPU三元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变形温度(HDT)、冲击性能和线性尺寸收缩率测试等研究不同含量SiO2对ABS/TPU合金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ABS/TPU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SiO2-ABS/TPU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ABS/TPU合金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有较大提高,当SiO2含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较ABS/TPU提高了65. 5%。热性能分析表明,SiO2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提高,线性尺寸收缩率降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克服了ABS作为3D打印耗材的收缩易变脆、易翘曲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 冲击性能 线性尺寸收缩率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铜增强PP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廖益均 吴晓莉 +3 位作者 陈思瑾 王林 王卫生 唐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0-124,共5页
通过向聚丙烯(PP)中单独或同时掺入碳纤维(CF)和金属铜(Cu)粉,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CF,PP/Cu,PP/(CF+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变形温度、电阻率测试等研究不同填料及配比对PP的结晶类型、冲击强度和表面电阻... 通过向聚丙烯(PP)中单独或同时掺入碳纤维(CF)和金属铜(Cu)粉,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CF,PP/Cu,PP/(CF+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变形温度、电阻率测试等研究不同填料及配比对PP的结晶类型、冲击强度和表面电阻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F和Cu粉加入到PP基体中没有诱导PP基体产生新的晶型,但填料的加入使结晶峰位置偏移。CF的加入能够提高P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而Cu粉的加入会降低。单独加入CF和Cu粉对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影响不显著,但两者同时加入起到了协同增强的效果。对于电阻率,单独加入CF和Cu粉的复合材料都较纯PP电阻率有所降低,而同时添加CF和Cu粉的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降低更加显著,较纯PP降低了7.3个数量级。电阻率协同降低主要是因为Cu粉的存在改善了CF的排布,使CF朝一个方向排列,形成更多连续导电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丙烯 冲击强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钻杆装卸机械手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光柱 邓熠 +1 位作者 邱士安 付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2-256,共5页
现有工程钻机机器人采用人工装卸方式换接钻杆,其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提高钻机的钻杆换接效率,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钻杆装卸机械手。在此基础上,利用笛卡尔坐标系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学方程,并采用遗传算法运动学方程进行... 现有工程钻机机器人采用人工装卸方式换接钻杆,其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提高钻机的钻杆换接效率,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钻杆装卸机械手。在此基础上,利用笛卡尔坐标系建立了机械手的运动学方程,并采用遗传算法运动学方程进行了求解。进一步通过UG软件建立了钻杆装卸机械手虚拟样机模型,并提出了同步驱动和依次驱动两种驱动方案,同时在两种方案下对钻杆装卸机械手的运动学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学方程逆解和连杆参数设计正确;机械手同步驱动方式在运动特性方面优于依次驱动方式。研究成果为实现工程钻机人钻杆的自动装卸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机机器人 钻杆装缷 机械手 运动学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和γ-Fe中氢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凤春 张小山 +2 位作者 李春福 文平 罗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7-402,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α-Fe和γ-Fe中氢扩散行为,建立了两相的H原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对比了H原子在两相中扩散的难易程度,并结合2205双相不锈钢的氢致开裂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H...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α-Fe和γ-Fe中氢扩散行为,建立了两相的H原子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对比了H原子在两相中扩散的难易程度,并结合2205双相不锈钢的氢致开裂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H原子在α-Fe中所需扩散激活能较γ-Fe低,其容易在α-Fe的缺陷处聚集,并最终造成氢致开裂等严重后果;而2205双相不锈钢的HIC实验表明,裂纹在铁素体相中表现为穿晶型开裂,并且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奥氏体相的阻碍,裂纹沿两相界面发展,表现出混合型开裂方式;综上所述,铁素体相更容易产生氢致裂纹,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扩散 扩散激活能 第一性原理 氢致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的往复式线切割机床贮丝筒创新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兆飞 谢三山 +1 位作者 王凯 赵武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7-101,共5页
介绍了TRIZ基本理论及其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针对往复式线切割机床贮丝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IZ的产品冲突解决流程,应用该流程对贮丝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求解,最终利用冲突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往复... 介绍了TRIZ基本理论及其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针对往复式线切割机床贮丝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RIZ的产品冲突解决流程,应用该流程对贮丝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求解,最终利用冲突矩阵和40条发明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往复式线切割机床贮丝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贮丝筒 冲突矩阵 发明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小试重现场动平衡异常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兆飞 王凯 +1 位作者 邱士安 谢三山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6,共4页
介绍了双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动平衡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系数法在现场动平衡中的应用原理,分析了该类风机在制造厂和运行现场的结构及安装条件差异,指出小试重现场动平衡时常出现配重质量较大及振动异常等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并指出病态... 介绍了双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动平衡的研究现状以及影响系数法在现场动平衡中的应用原理,分析了该类风机在制造厂和运行现场的结构及安装条件差异,指出小试重现场动平衡时常出现配重质量较大及振动异常等问题;从理论角度分析并指出病态方程、影响系数畸变以及影响系数动态变化是造成问题的三种可能原因。为进一步确认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并完成三组现场动平衡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系数畸变是造成小试重时异常的根本原因。本研究为双级动叶可调轴流风机现场动平衡人员的动平衡质量和动平衡效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动叶可调 动平衡 小试重 影响系数法 振动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CAST风力发电机轴承座铸造工艺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德平 罗建设 +3 位作者 谢建 陈营 周付宇 杨刚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08,113,共4页
以风力发电机轴承座为研究对象,对风力发电机轴承座铸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应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对轴承座的铸造过程进行模拟,反映了铸件充型和凝固过程的实际情况,预测了铸件缩孔、缩松缺陷产生的部位。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缺陷产生原因... 以风力发电机轴承座为研究对象,对风力发电机轴承座铸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应用有限元软件ProCAST对轴承座的铸造过程进行模拟,反映了铸件充型和凝固过程的实际情况,预测了铸件缩孔、缩松缺陷产生的部位。根据模拟结果,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对铸件的铸造工艺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有效地减少了缩孔、缩松缺陷,降低了废品率和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座 缩孔缩松 浇注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函数寻优与回弹补偿的汽车横梁成形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文韬 刘剑 +1 位作者 黄兆飞 孙元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68-74,共7页
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函数寻优结合回弹补偿法对某型汽车横梁进行了冲压成形工艺优化,以解决其严重的回弹缺陷。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了影响回弹的两个主要因素:冲压速度和模具间隙;对其进行了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将抽样结果作为神经网络遗... 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函数寻优结合回弹补偿法对某型汽车横梁进行了冲压成形工艺优化,以解决其严重的回弹缺陷。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了影响回弹的两个主要因素:冲压速度和模具间隙;对其进行了拉丁超立方随机抽样,将抽样结果作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函数寻优模型的数据基础。以两个主要因素作为输入量,最大回弹量作为输出量,构建了非线性映射关系。计算了预测结果的个体适应度值,以求出最大回弹量的最小值以及对应的冲压速度和模具间隙。最后,通过三次回弹补偿优化将回弹量降低至0.5 mm以下,达到了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横梁 拉延成形 回弹分析 回弹补偿 板料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疲劳及动静载实验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兆飞 陶冶 赵武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5-109,116,共6页
电液伺服控制器是风机轴系疲劳实验和动静载实验测试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了一种基于C8051F060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给出了该控制器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对常规PID算法和前馈PID控制算法进行了... 电液伺服控制器是风机轴系疲劳实验和动静载实验测试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了一种基于C8051F060的电液伺服控制器。给出了该控制器的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对常规PID算法和前馈PID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并在MATLAB环境下分别对其进行仿真,验证了前馈PID控制的良好动态跟踪性能。最后在实验测试台上测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与传统的控制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控制平稳,动态跟踪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控制器 C8051F060 静动载实验测试台 前馈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凹凸棒土/木纤维改性PP的冲击性能和热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廖益均 吴晓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106,共6页
将凹凸棒土(ATP)和木纤维(WF)作为填料单独或同时加入到聚丙烯(PP)基体中,制备PP/ATP,PP/WF和PP/(ATP+WF)复合材料,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变形温度测试等比较研究不同填料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热性... 将凹凸棒土(ATP)和木纤维(WF)作为填料单独或同时加入到聚丙烯(PP)基体中,制备PP/ATP,PP/WF和PP/(ATP+WF)复合材料,通过测试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变形温度测试等比较研究不同填料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P和WF加入到PP中生成了α晶相,没有影响PP基体结晶类型,但提高了其结晶度。加入ATP,WF及两者同时加入都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值分别比纯PP提高7.8,11.4,14.8 k J/m2,PP/(ATP+WF)复合材料效果的冲击强度最高,ATP和WF起到了协同增韧的结果。加入ATP和WF的复合材料的熔融峰温度、热变形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都比纯PP有所提高,其中PP/(ATP+WF)复合材料提高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土 木纤维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冲击强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BPDA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营 周红梅 +3 位作者 陈德平 慕东 魏燕红 叶远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91-494,共4页
采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2,4,6-三氨基嘧啶(TAP)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终端基团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 采用不同物质的量比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2,4,6-三氨基嘧啶(TAP)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终端基团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然后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合成的超支化聚酰亚胺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酸酐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的分子量和特性粘度高于氨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并且,当TAP与BPDA的物质的量比为2∶3时,所得超支化聚酰亚胺具有最高的数均分子量和最高的特性粘度。氨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比酸酐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具有更高的5%热失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对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三种超支化聚酰亚胺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O)等非质子强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并且酸酐终端超支化聚酰亚胺的溶解性优于氨基终端的超支化聚酰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亚胺 合成 分子量 溶解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表面淬火对变质的CAR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迹 曹立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30-231,234,共3页
研究了经稀土变质的CARMO钢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变质前后淬火试样的显微组织,采用200HRS-150数显洛氏硬度计、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对CARMO钢淬火表面进行了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火焰表面淬火后钢的晶粒更细小且分布... 研究了经稀土变质的CARMO钢的组织和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变质前后淬火试样的显微组织,采用200HRS-150数显洛氏硬度计、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对CARMO钢淬火表面进行了硬度测量。结果表明:火焰表面淬火后钢的晶粒更细小且分布更均匀,经稀土变质处理并表面淬火后CARMO钢的硬度提高,且各位置质点的硬度变化幅度比未变质的硬度变化幅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淬火 CARMO钢变质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类球形磺化石墨烯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邹泽玉 涂川俊 +3 位作者 鲜勇 洪莉睿 刘田华 蒋永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以非晶态高分子聚合物为碳源,在特定温度的苯磺酸溶液中,一次性脱氢及同步自缩聚制备磺化石墨烯悬浊液,再经喷雾式干燥制得类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采用SEM、TEM、BET、FT-IR、Raman和XRD等表征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磺化石墨烯颗粒... 以非晶态高分子聚合物为碳源,在特定温度的苯磺酸溶液中,一次性脱氢及同步自缩聚制备磺化石墨烯悬浊液,再经喷雾式干燥制得类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采用SEM、TEM、BET、FT-IR、Raman和XRD等表征手段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磺化石墨烯颗粒进行表征;研究类球形磺化石墨烯在750、1 500和2 500℃热处理后的形貌及结构变化;考察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其表面特性和结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磺化石墨烯颗粒的直径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ID/IG值先升高后降低,Lc值由1.55 nm(未热处理)升高到8.08 nm(2 500℃),微晶堆叠厚度增加,结晶程度提高,结构由无序向有序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石墨烯 热处理 球形结构 喷雾干燥 结晶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渣浸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现状
16
作者 邹建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36,共5页
综述了石煤提取五氧化二钒过程中焙烧渣酸浸过程热力学以及酸浸、水浸、碱浸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钒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分析了含钒伊利石、高岭石、赤铁矿的溶解反应及其平衡常数等问题。评价了钠化焙烧渣水浸动力学、焙烧... 综述了石煤提取五氧化二钒过程中焙烧渣酸浸过程热力学以及酸浸、水浸、碱浸过程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钒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分析了含钒伊利石、高岭石、赤铁矿的溶解反应及其平衡常数等问题。评价了钠化焙烧渣水浸动力学、焙烧渣酸浸动力学、空白焙烧渣碱浸动力学等问题。对焙烧渣煅烧过程热力学与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五氧化二钒 浸出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成型含硅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营 魏燕红 +1 位作者 陈德平 慕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72-575,共4页
通过引入柔性结构单元、有机硅单元、三氟甲基和共聚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七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并将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后,经流涎法制得了一系列可中温成型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利用相关的检测方法考察了所得聚酰亚胺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 通过引入柔性结构单元、有机硅单元、三氟甲基和共聚的方法成功地合成了七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并将其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后,经流涎法制得了一系列可中温成型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利用相关的检测方法考察了所得聚酰亚胺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酰亚胺在有机溶剂中均具有优异的溶解性能。所得线性聚酰亚胺产物中,GAPD摩尔含量为10%的含氟聚酰亚胺PI-S7具有最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其特性粘度为0.392 dL/g,5%热失重温度为519℃,T g为311℃,拉伸强度为79 MPa,断裂伸长率为25%,附着力等级为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溶解性 薄膜 粘结性能 中温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信息散度法在蚀变矿物分类中的研究
18
作者 秦飞龙 刘剑 颜文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98-102,共5页
为了有效获取待测光谱类型,采用信息散度匹配法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曲线,建立不同矿物光谱曲线的标准光谱库,再采用信息散度法对待测矿物光谱与标准库中的光谱进行匹配,进而得出一种标准光谱库下的信息散... 为了有效获取待测光谱类型,采用信息散度匹配法对其进行分类处理。根据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曲线,建立不同矿物光谱曲线的标准光谱库,再采用信息散度法对待测矿物光谱与标准库中的光谱进行匹配,进而得出一种标准光谱库下的信息散度匹配法。采用该方法对实际光谱曲线进行分类处理,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对光谱曲线进行匹配,判别待测光谱所蕴含矿物类型,所得出的蚀变矿物类型与岩矿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有利于提取蚀变矿物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散度法 矿物光谱 分类处理 标准光谱库 光谱匹配 蚀变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