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媒体的形成与公民新闻的传播 被引量:9
1
作者 彭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2,共7页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 既有涉及社交网络(SNS)舆论引导的研究,将SNS中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这一复杂过程解释为公民记者、舆论领袖与SNS独特传播结构的共同作用的过程。然而自专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始大规模介入SNS,"社交媒体"因此形成后,SNS中原有的传播格局已然改变,使得SNS用户在关注身边琐事的同时也开始去关注宏大的社会事件。一旦有重要社会事件发生,就会促使网络舆论围绕"社交媒体"快速成型,并在"社交媒体"的引导下,与现实社会舆论逐渐趋同,最终合并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这表明公民新闻信息由个体走向大众的过程并不像既有研究解释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主导下多因素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公民新闻 SNS 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对成都的三重地理想象
2
作者 杨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安史之乱起,唐玄宗被迫幸蜀。一年后,玄宗离蜀返京。肃宗为尊崇其巡幸之所,将蜀郡升为南京。这一事件在李白的心中激起万千感触,为此他写作了组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视角来构想成都:帝都眼光的审视、古蜀神话的附... 安史之乱起,唐玄宗被迫幸蜀。一年后,玄宗离蜀返京。肃宗为尊崇其巡幸之所,将蜀郡升为南京。这一事件在李白的心中激起万千感触,为此他写作了组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中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视角来构想成都:帝都眼光的审视、古蜀神话的附丽、自我易位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 成都 地理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心理适应性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思本 易红 陈思君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4,共5页
培养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的学者在如何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大量实践,但学生对上述新教学模式的感受和适应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培养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内的学者在如何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学习,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大量实践,但学生对上述新教学模式的感受和适应性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拟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适应性进行调查,发现64.2%的学生支持新的教学模式,但是新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质量的提高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心理适应性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始皇之礼遇“巴寡妇清”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平 杨志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巴寡妇清"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著名人物,但司马迁对她何以得到秦始皇的高度礼遇并没有给予准确解说。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秦国和秦朝政府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因而巴寡妇清得到礼遇的主要原因... "巴寡妇清"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著名人物,但司马迁对她何以得到秦始皇的高度礼遇并没有给予准确解说。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秦国和秦朝政府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因而巴寡妇清得到礼遇的主要原因,绝不是太史公笔下的"岂非以富邪"。事实上,与同时代的其他商人相比,巴寡妇清所得到的高度礼遇是由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经济、政治资源决定的:秦始皇对丹砂有巨量需求,在这一领域巴寡妇清具有特殊地位;巴蜀的稳定对秦朝保持统一很重要,巴寡妇清在巴地有重要影响;"以为贞妇而客之"是秦始皇"匡饬异俗"的政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秦始皇 巴寡妇清 重农抑商 丹砂 政治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历史情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邱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6,共3页
文章力图通过分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从中找寻出这些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之间或隐或显的关系,也许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之所以称其为"新历史主义小说",就在于这批小说是在用完全崭新的历史意识去... 文章力图通过分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历史主义小说,从中找寻出这些小说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之间或隐或显的关系,也许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之所以称其为"新历史主义小说",就在于这批小说是在用完全崭新的历史意识去解读历史,它们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历史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理论 写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中天的“帝国”历史究竟在表达什么
6
作者 谭平 周翔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易中天先生所著之《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介于随笔与专著之间,部分论述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不过从专业的角度审视,却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败笔,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任性"解读历史;举例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非... 易中天先生所著之《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介于随笔与专著之间,部分论述具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不过从专业的角度审视,却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败笔,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任性"解读历史;举例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绝对化的表述导致肤浅浮泛甚至前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中天 帝国的终结 “任性” 以偏概全 非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表层下的丰富蕴涵——《百年长歌》中的生命体悟
7
作者 邱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本文主要从历史长河的时间跨度来展现传记作品《百年长歌》的主人公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传主跌宕起伏且充满传奇经历的一生见证着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也书写着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理想主义者坚定的信仰之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得顶天立... 本文主要从历史长河的时间跨度来展现传记作品《百年长歌》的主人公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传主跌宕起伏且充满传奇经历的一生见证着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也书写着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理想主义者坚定的信仰之路,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得顶天立地、无愧我心、可亲可敬可感的真实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长歌》 理想主义 崇高人格 真实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神话”与空间的“寓言”——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中国经济转型期(90年代国企改革)的影像化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1,共3页
本文所选两部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都将时间对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宏观层面上的国企改革,在空间上则选择了国企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前者试图用影像回到过去,寻找那个时代记忆;后者站在改革进程的末端,... 本文所选两部电影,《钢的琴》与《二十四城记》,都将时间对准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宏观层面上的国企改革,在空间上则选择了国企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和西南地区。前者试图用影像回到过去,寻找那个时代记忆;后者站在改革进程的末端,追溯着时代机器快速运行中遗忘的人与事。本文从两部电影出发,分析中国经济转型期(90年代国企改革)的影像化表达,其中包括时代影像化的具体表现、多元手法以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国企改革 工人阶级 影像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