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子成 陈淑华 +1 位作者 蒋宁 吕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种类 ,着重介绍了核苷化合物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抗病毒化疗剂 分类 作用方式 研究现状 结构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苦荞麦芽菜产量及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万燕 向达兵 +5 位作者 曾雪玲 王惺 袁智辉 谭茂玲 邹亮 赵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8-332,共5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苦荞麦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为保健芽菜的开发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持,本实验以西南地区推广面积较广的三种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西荞1号、米荞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0、40、80、120 mmol/L)处理后苦荞麦芽... 为探究盐胁迫对苦荞麦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为保健芽菜的开发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持,本实验以西南地区推广面积较广的三种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西荞1号、米荞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0、40、80、120 mmol/L)处理后苦荞麦芽菜发芽率、芽长、鲜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处理后苦荞麦芽菜的发芽率、芽长及芽鲜重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含量上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苦荞麦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黄酮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品种间以米荞1号荞麦芽菜在各盐浓度下发芽率、芽长、鲜重最低,西荞1号可溶性蛋白及黄酮含量最高。综合评价,西荞1号芽菜中芽菜黄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适合开发为保健荞麦芽菜优良品种,且适当盐胁迫可促进荞麦芽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芽菜 盐胁迫 发芽特性 品质 黄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头孢他美酯、头孢他美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淑华 欧真蓉 +1 位作者 陈蜀 刘家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评价国产头孢他美酯 (cefetamet pivoxil)、头孢他美对临床分离的 5 5 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对小鼠感染细菌的体内疗效 ,并与进口头孢他美酯、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评价国产头孢他美酯 (cefetamet pivoxil)、头孢他美对临床分离的 5 5 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其对小鼠感染细菌的体内疗效 ,并与进口头孢他美酯、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司帕沙星、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头孢他美酯体外抗菌活性弱 ,对所试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的MIC为 4~ >12 8mg/ L,而其母体化合物头孢他美体外呈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所试表葡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 MIC5 0 在 0 .0 6~ 8mg/ L(其中包括产 β-内酰胺酶菌株 ) ,对金葡球菌非产酶株和产酶株的MIC5 0 各是 32和 6 4mg/ L;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氏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菌株 ) ,肺炎克雷伯氏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硝酸盐阴性不动杆菌、普鲁威登斯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等均敏感 ,MIC5 0 在 0 .5~ 8mg/ L;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头孢他美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的抗菌活力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克洛 ,但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活力比头孢克洛、头孢噻啶和头孢唑林强 4~ 8倍 ,与司帕沙星、环丙沙星相近。头孢他美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力强于头孢克洛、头孢噻啶 ,头孢唑林 2~ 6 4倍 ,比不上司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美酯 头孢他美 体内外抗菌作用 MIC E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测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颜军 孙晓春 +4 位作者 谢贞建 何钢 易勇 房晨 苟小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3-36,共4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苦荞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分离,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纯度鉴定并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硫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苦...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苦荞多糖,经离子交换柱分离,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纯度鉴定并测定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硫酸水解后,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结果表明:苦荞经水提醇沉,用Sevag法脱蛋白后,获得苦荞多糖(TBP);DEAE-纤维素柱层析获得3个苦荞多糖组分TBP-1、TBP-2和TBP-3,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4544、445656和636795。柱前衍生液相色谱分析可知:TBP-1、TBP-2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均一多糖;TBP-3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其物质的量比为4.32:2.41:1.00:39.8:9.64: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多糖 单糖 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3
5
作者 曾志刚 陈英 余柏松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59,298,共4页
从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片球菌 ,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 ,CM SephadexC5 0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后 ,得到的细菌素样品通过SDS PAGE证明是一条带 ,分子量约 2 0 83ku ,该细菌素对热及酸碱稳定 ,易被酶降解而失去活性 ,对许多革... 从香肠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细菌素的乳酸片球菌 ,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 ,CM SephadexC5 0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后 ,得到的细菌素样品通过SDS PAGE证明是一条带 ,分子量约 2 0 83ku ,该细菌素对热及酸碱稳定 ,易被酶降解而失去活性 ,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而对革兰氏阴性菌、酵母和霉没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 细菌素 筛选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盐酸头孢他美酯的制备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家健 刘敦茀 +1 位作者 曾晓辉 游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2,U001,共3页
盐酸头孢他美酯系一口服前体药 ,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具有抗菌活性的头孢他美。本文报道头孢他美及其新戌酰氧甲酯的制备。以 7-氨基 - 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 ADCA)为原料 ,在 C7- NH2 位置上用活性酯法与侧链化合物 2 - (2 -氨... 盐酸头孢他美酯系一口服前体药 ,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具有抗菌活性的头孢他美。本文报道头孢他美及其新戌酰氧甲酯的制备。以 7-氨基 - 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 ADCA)为原料 ,在 C7- NH2 位置上用活性酯法与侧链化合物 2 - (2 -氨基 - 4-噻唑基 ) - 2 -甲氧亚胺基乙酸缩合得到头孢他美 ,然后在 C2 - COOH位置上用新戌酰卤甲酯进行酯化得头孢他美酯 ,再制成盐酸盐以改善其口服吸收性。以 7- ADCA为基准 ,总合成收率在 80 %在上 ,产物为高纯度结晶性粉末。国产头孢他美酯将在今年推向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美酯 头孢他美 7-ADCA 氨噻肟乙酸 新戌酰卤甲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银莲花皂苷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彭树林 廖循 +1 位作者 王昉彤 丁立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0-62,共3页
目的 :对西南银莲花中抑制人癌细胞生长的主要活性成分 3 O 鼠李糖基 (2 ) [葡萄糖基 (4 ) ]阿拉伯糖基 齐墩果酸 (皂苷 2 )等进行动物体内抗癌活性试验研究。方法 :用小鼠肉瘤S180 实体模型观测腹腔注射和灌服两种给药途径的抑瘤率。... 目的 :对西南银莲花中抑制人癌细胞生长的主要活性成分 3 O 鼠李糖基 (2 ) [葡萄糖基 (4 ) ]阿拉伯糖基 齐墩果酸 (皂苷 2 )等进行动物体内抗癌活性试验研究。方法 :用小鼠肉瘤S180 实体模型观测腹腔注射和灌服两种给药途径的抑瘤率。结果 :ip皂苷 2为 10mg/kg时抑瘤率为 48 9% ,po皂苷 2为12 5 ,2 0 0和 5 0 0mg/kg时抑瘤率分别为 32 6 % ,39 3%和 48 1% ,但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动物死亡。结论 :不论腹腔注射还是灌服给药 ,皂苷 2对小鼠肉瘤S180 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银莲花 皂苷 抗肿瘤作用 小鼠 药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头孢美唑钠聚合物含量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明琴 张静霞 +3 位作者 张春然 王宇驰 李喆宇 唐克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9-400,I0001,I0002,共4页
目的采用HPSEC法测定头孢美唑钠中聚合物含量。方法.采用mTSKge1 G2000SWxL色谱柱(7.8mmI.D×30cm,5μm);以pH7.0的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磷酸氢二钠-0.005mol/L磷酸二氢钠(61:39),V/V]-乙腈(90:10... 目的采用HPSEC法测定头孢美唑钠中聚合物含量。方法.采用mTSKge1 G2000SWxL色谱柱(7.8mmI.D×30cm,5μm);以pH7.0的0.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0.005mol/L磷酸氢二钠-0.005mol/L磷酸二氢钠(61:39),V/V]-乙腈(90:1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25℃。结果在该条件下头孢美唑钠峰与聚合物峰分离良好;头孢美唑钠进样浓度为25-0.5μg/mL范围内(r=0.9999,n=6),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法的定量限(S/N=10)为6ng;检测限(S/N=3)为2n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靠,比文献方法更能有效的测定头孢美唑钠中聚合物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美唑钠 聚合物 TSK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美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淑华 欧珍蓉 +1 位作者 吴文蓉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87-393,共7页
洛美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的抑菌活力。对克氏肺炎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_(50)为0.12mg/L;对痢疾杆菌、产气杆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和枸椽酸杆菌的MIC_(50)分别为1和4mg/L。洛美沙星对肠细菌科细菌的活力比诺氟沙星和依诺沙... 洛美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强的抑菌活力。对克氏肺炎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_(50)为0.12mg/L;对痢疾杆菌、产气杆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和枸椽酸杆菌的MIC_(50)分别为1和4mg/L。洛美沙星对肠细菌科细菌的活力比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强2~16倍,明显地比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对金葡球菌MIC_(50)为1mg/L, MRSA对洛美沙星同样敏感。洛美沙星对表葡球菌、链球菌、粪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等的抗菌活性与地氟沙星相似,比诺氟沙星、依诺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头孢三嗪分别强2~4倍。 洛美沙星对小鼠全身感染的疗效优于诺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克氏肺炎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小鼠iv的ED_(50)分别是0.74、0.13和3.45mg/kg, po的ED_(50)分别是0.94、1.46和6.2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美沙星 抗微生物性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调节剂的研究——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M-8614A及MH-2688B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璧梅 姚国柱 +2 位作者 张辉 徐寅正 隆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标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铺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Compactin抗体,定向筛选血脂调节剂。从青霉M-861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M-8614A。该物质理化性质及波谱解释表明与Mevastatin为同一物质。 M-8614菌株用...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标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铺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Compactin抗体,定向筛选血脂调节剂。从青霉M-861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M-8614A。该物质理化性质及波谱解释表明与Mevastatin为同一物质。 M-8614菌株用亚硝酸盐等诱变剂处理,从诱变株MH-2688发酵液中分离到MH-2688B。该物质理化性质及波谱解释表明与Lovastatin为同一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M-8614A 筛选 还原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产生菌的推理选育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春福 郭一平 +1 位作者 王永胜 许凌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4-397,444,共5页
根据林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对林可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可霉素是由一个氨基酸亚单位 PHA和一个糖亚单位 MTL组成 ,L -酪氨酸和葡萄糖可能是合成它们的前体。将 2 mg/ml的NTG和 UV(2 5 3.7nm,30 0 w,12 0 s)处理后的菌... 根据林可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对林可链霉菌进行推理选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林可霉素是由一个氨基酸亚单位 PHA和一个糖亚单位 MTL组成 ,L -酪氨酸和葡萄糖可能是合成它们的前体。将 2 mg/ml的NTG和 UV(2 5 3.7nm,30 0 w,12 0 s)处理后的菌丝片段分别涂布于含有 18%的葡萄糖、30 %的 L-酪氨酸和12 0 0 0 μg/ml林可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 ,分别挑选其耐受葡萄糖、L-酪氨酸和抗林可霉素的菌株 ,结果表明 ,分别用 18%的葡萄糖耐受和 12 0 0 0μg/ml林可霉素抗性这两种方法挑选出来的菌株 ,效价正变率达 6 0 %~70 % ,较单纯随机筛选菌株的正变率提高 2 0 %以上 ,用这三种方法先后处理 98- 1菌株 ,最后得到 0 0 - 2 82菌株 ,其效价提高了 5 0 % ,对葡萄糖耐受浓度提高到 2 0 % ,对林可霉素的抗性浓度提高到 14 0 0 0 μg/ml。 0 0 - 2 82菌株经 3周保藏和传代实验 F3,菌株高产性状稳定。与此同时进行了 U V和 NTG对林可链霉菌的诱变效果比较 ,NTG2 mg/ml诱变效果优于 UV1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可霉素 推理选育 葡萄糖耐性菌株 林可霉素高抗性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欣荣 刘淑奎 +1 位作者 夏永 谢丽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0-721,共2页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变种 A.sp 99- 4经紫外光照射、光回复突变及螺旋霉素耐受等复合处理 ,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 30 % ;在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正丙醇及 FH12 ,使发酵效价进一步提高4 0 % ;并初步研究了工艺的中试放大。
关键词 螺旋霉素 发酵工艺 研究 紫外光处理 光回复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单糖组成测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晓春 颜军 +3 位作者 何钢 张良蕾 易勇 苟小军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解川芎多糖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为药量学研究和中成药加工奠定基础,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川芎多糖,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然后用硫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高... 为了解川芎多糖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为药量学研究和中成药加工奠定基础,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川芎多糖,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分子量。然后用硫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表明,DEAE-纤维素柱层析获得3个川芎多糖组分LCXP-1、LCXP-2和LCXP-3,分子量分别为11.916、20.793和701.875kDa。LCXP-1和LCXP-2均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1:495:3.7:1.2和1:632:4.3:1.2;LCXP-3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6.5:1.5:248:50:14。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川芎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多糖 单糖 衍生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广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洛林酯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帅 袁红 +1 位作者 赵俊 曹胜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3,共9页
近年来新抗生素上市缓慢和耐药菌迅速发展使临床抗感染治疗愈加困难。头孢洛林酯是第一个被FDA批准上市的广谱的、具有抗MRSA感染的头孢类抗生素,2012年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 近年来新抗生素上市缓慢和耐药菌迅速发展使临床抗感染治疗愈加困难。头孢洛林酯是第一个被FDA批准上市的广谱的、具有抗MRSA感染的头孢类抗生素,2012年又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现对其作用机制、合成路线、体外抗菌活性、药动学和药效学性质、临床试验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洛林酯 合成路线 抗菌活性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被引量:19
15
作者 颜军 陶涛 +3 位作者 孙晓春 何钢 易勇 苟小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3期88-90,94,共4页
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茯苓粗多糖,精制后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测定多糖分子量。结果表明,茯苓粗多糖用Sevag法脱蛋白效果较好,获得了精制茯苓多糖(TAP);经DEAE-650C层析柱纯化,得到中性... 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茯苓粗多糖,精制后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HPGFC)测定多糖分子量。结果表明,茯苓粗多糖用Sevag法脱蛋白效果较好,获得了精制茯苓多糖(TAP);经DEAE-650C层析柱纯化,得到中性多糖(TAP1)和酸性多糖(TAP2),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别为11 721和44 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纯化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A-C2191-A和B,黄灰链霉菌产生的多环San酮类新抗生素 Ⅰ.菌种分类,发酵,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子翰 李俊英 +1 位作者 杨晓雁 褚以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7-632,共6页
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新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放线菌SIIA-A02191的发酵产物中发现了新的多环San酮类抗生素SIIA-C2191A及其溴代类似物SIIA-C2191B。基于形态学、化学分类和16SrDNA等数据,将分离自渤海湾沙地土壤的产生菌鉴定为... 在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放线菌新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放线菌SIIA-A02191的发酵产物中发现了新的多环San酮类抗生素SIIA-C2191A及其溴代类似物SIIA-C2191B。基于形态学、化学分类和16SrDNA等数据,将分离自渤海湾沙地土壤的产生菌鉴定为灰黄链霉菌。活性化合物采用减压快速层析法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SIIA-C2191A和SIIA-C2191B均对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强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IA-C2191A SIIA-C2191B 灰黄链霉菌 San酮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糖苷酶抑制剂SH-9766的分离和鉴别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敏 王欣荣 +3 位作者 隆泉 张颖 何璧梅 张强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77,共3页
在定向筛选α-糖苷酶抑制剂的实验中,从游动放线菌E-3519发酵液中分离到化合物SH-9766,其对α-淀粉酶和蔗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理化性质、质谱、红外和核磁共振等图谱数据的分析,证明与阿卡波糖同质.
关键词 Α-糖苷酶抑制剂 SH-9766 分离纯化 阿卡波糖 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溶液稳定性及配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赖可 陶静 +1 位作者 邓盛齐 张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及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并用HPLC测定头孢唑林钠与溶剂混合后的含量。结果注射用头孢唑... 目的考察头孢唑林钠肌肉注射、静脉推注及溶于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注射液、林格氏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并用HPLC测定头孢唑林钠与溶剂混合后的含量。结果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乳酸林格氏注射液配伍,在25℃和5℃条件下放置时,含量和pH稳定良好。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pH上升明显,均已超过美国药典规定。结论建议头孢唑林钠不与10%葡萄糖注射液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H7264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敏 刘瑜 +1 位作者 俞朵 陆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86,120,共4页
通过建立的用链霉菌 X5 9为鉴定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 ,从 4 0 0 0余个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找到一株活性化合物产生菌。该菌从四川省宜宾地区土壤中分离 ,编号 SIIA- H72 6 4。该菌种经鉴定为链霉菌 ,其代谢产物 H72 6 4 A和 H... 通过建立的用链霉菌 X5 9为鉴定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筛选模型 ,从 4 0 0 0余个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找到一株活性化合物产生菌。该菌从四川省宜宾地区土壤中分离 ,编号 SIIA- H72 6 4。该菌种经鉴定为链霉菌 ,其代谢产物 H72 6 4 A和 H72 6 4 B结构论证与化合物 Enopeptin A,B同质 ,但 Enopeptin尚未发现其有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酪氨酸酶 链霉菌SIIA-H7264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多糖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封海波 樊静 +2 位作者 刘娟 朱兆荣 罗艺晨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36,共10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口服黄芪多糖、白术多糖、黄芩多糖和金银花多糖等4种多糖对小鼠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6周龄ICR小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各试验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连...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口服黄芪多糖、白术多糖、黄芩多糖和金银花多糖等4种多糖对小鼠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6周龄ICR小鼠4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各试验组小鼠分别灌服多糖或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d后,注射口蹄疫疫苗进行首次免疫,间隔14d后2次免疫.2免后2周采集血清测定抗体质量分数,同时无菌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测定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CTL杀伤能力.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二免后14d,这4种多糖均不同程度促进了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诱导产生了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同时能够上调CD4+T细胞IL-2,IL-4,IFN-γ和CD8+T细胞IFN-γ的表达,并增强了CTL反应.结论:免疫前口服这4种多糖均可提高Th1,Th2型免疫反应,进而增强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该研究为增强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答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表明受试的3种多糖均具备良好的佐剂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口蹄疫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