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术后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晓丽 张丽丽 +1 位作者 冯凯祥 彭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并观察对策实施结果。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并接受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并观察对策实施结果。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入住并接受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30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机体情况、治疗情况、手术和住院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明确消化内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相关因素的最佳截断值,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并与次年同期346例接受消化内镜手术后采取院内感染防范措施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消化内镜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其年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经中央静脉插管有关(均P<0.05)。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经中央静脉插管、合并低蛋白血症、住院天数长、手术时间长、卧床时间长均为首年消化内镜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自5.79%降至1.16%。结论消化内镜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60岁、住院天数超过14d、卧床时间超过20d、手术时间超过70min、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流管留置时间超过14d及经中央静脉插管,完善相关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消化内镜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消化内镜 院内感染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代谢产物腺苷通过A2A受体调控炎症因子分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萍 王效惠 +1 位作者 向军英 刘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代谢产物参与调控炎症因子分泌的潜在机制。方法大肠杆菌(E.Coli)或H.pylori感染后,检测人胃癌细胞AGS中关键炎症因子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H.pylori感染AGS细胞24 h后,收取细胞上清进行液相...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代谢产物参与调控炎症因子分泌的潜在机制。方法大肠杆菌(E.Coli)或H.pylori感染后,检测人胃癌细胞AGS中关键炎症因子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H.pylori感染AGS细胞24 h后,收取细胞上清进行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检测H.pylori的代谢物,并通过筛选鉴定关键代谢物。结果E.Coli或H.pylori感染后,AGS细胞中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上升。相比于感染E.Coli,感染H.pylori的AGS细胞分泌的IL⁃33、TNF⁃α、IFN⁃γ的水平较低。H.pylori代谢物腺苷降低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存在梯度依赖效应。腺苷合成酶敲除株H.pyloriΔAdA菌株感染后,AGS细胞的腺苷水平无显著改变。H.pyloriΔAdA感染后,AGS细胞中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均比H.pyloriWT感染的AGS细胞高。敲低A2A受体后,H.pylori感染的AGS细胞IL⁃33、TNF⁃α、IFN⁃γ的分泌水平上升。H.pyloriΔAdA或野生型H.pyloriWT感染小鼠4周后,小鼠血清中的IL⁃33、TNF⁃α、IFN⁃γ的水平均上升。H.pyloriΔAdA感染后小鼠血清中的IL⁃33、TNF⁃α、IFN⁃γ的水平上升更明显。此外,H.pyloriΔAdA感染后小鼠产生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的滴度上升。结论H.pylori表达的腺苷合成酶能够促进腺苷的产生,随后腺苷通过A2A受体调控炎症因子IL⁃33、TNF⁃α、IFN⁃γ的分泌,并且降低适应性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代谢产物 炎症因子 腺苷 A2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早期识别TACE抵抗肝细胞癌 被引量:5
3
作者 章娜 植彪 +3 位作者 何晓峰 赵玮 向军英 牛翔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267,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 目的建立预测TACE抵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评价其早期识别TACE抵抗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接受TACE的HCC患者临床资料,以其中137例作为训练集,81例作为验证集。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基于训练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筛选预测TACE抵抗HCC的独立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价其判断训练集与验证集中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的差异;并以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价值。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肿瘤最大径、边界及病灶数目是影响HCC患者中位OS的独立因素。列线图模型判断的训练集及验证集TACE抵抗低、高危HCC患者中位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模型校准度良好,可使患者净获益。结论临床-影像学联合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早期判别TACE抵抗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