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与长江上游暴雨 被引量:96
1
作者 陈忠明 徐茂良 +1 位作者 闵文彬 缪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应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8年盛夏西南低涡活动的主要特征,指出该年夏季西南低涡活动偏强,该年长江上游暴雨偏多与此有关。
关键词 1998年 夏季 西南低涡活动 长江上游 暴雨 统计学方法 天气学 天气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与“98·7”暴雨云团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忠明 闵文彬 +1 位作者 徐茂良 高文良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5-383,共9页
文中对 1 998年 7月 2 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之激发机制与中尺度环境场特征进行诊断 ,结果显示 :(1 )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 β中尺度对流云团 ,其环境物理场比较特殊 ,在暴雨最强时刻 ,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 文中对 1 998年 7月 2 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之激发机制与中尺度环境场特征进行诊断 ,结果显示 :(1 )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 β中尺度对流云团 ,其环境物理场比较特殊 ,在暴雨最强时刻 ,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正涡度大值中心区与之对应 ,辐合层并不十分深厚 (低于 5 0 0hPa) ,且气流散合强度(1 0 -4s-1 )较旋转强度 (1 0 -5s-1 )大一个量级 (D ζ)。 (2 )在暴雨临发生前 ,对流层低层中尺度辐合增长较正涡度增长大一个量级 (Dt ζt) ;到暴雨最强时刻 ,尽管气流辐合已达到 1 0 -4s-1 量级 ,但涡度变化尚未适应到散度变化的水平。散度变化超前涡度变化与高空资料时间分辨率不足是暴雨最强时刻观测到D ζ的主要原因。 (3)在暴雨发生前 1 0余小时 ,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 ,且越临近暴雨发生 ,U <0的非平衡性越强 ;而在暴雨最强时刻 (7月 2 1日 0 8时 ) ,大气运动即由U <0的非平衡态转为U≈ 0的准平衡态。 (4 )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非平衡动力强迫与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运动 非平衡强迫 暴雨云团 中尺度系统 突发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运动非平衡强迫与“98·7”突发性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忠明 徐茂良 +1 位作者 闵文彬 高文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9,共7页
应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 ,对 1 998年 7月 2 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 1 )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 ( 2 )该中 β尺度暴雨系统在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 应用常规气象和卫星资料 ,对 1 998年 7月 2 1日发生在武汉附近地区的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 1 )引发本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系统是一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 ( 2 )该中 β尺度暴雨系统在对流层高低层没有独立的负、正涡度大值中心区与之对应 ,辐合层并不十分深厚 (低于 50 0hPa) ,且气流散合强度 ( 1 0 - 4s- 1)较旋转强度 ( 1 0 - 5s- 1)大一个量级 (D >>ζ)。 ( 3)在暴雨发生前 1 0余小时 ,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 ,且越临近暴雨发生 ,U <0的非平衡性越强 ;而在暴雨达到强盛期后 ,大气运动即由U <0的非平衡态转为U >0的非平衡态。 ( 4 )对流层低层大气运动非平衡动力强迫与 2 0 0hPa等压面上的中 β尺度强辐散是本例暴雨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暴雨 非平衡强迫 中尺度系统 动力诊断 暴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