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1
作者 李清 董莉 +3 位作者 林昱竹 刘宝华 周娇 张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追求多样、优质、安全、便利的水产加工品逐渐成为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四川省水产业的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加工品的需求,调研了2011—2022年四川省的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四川省的水产养殖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追求多样、优质、安全、便利的水产加工品逐渐成为趋势。为了更好地促进四川省水产业的良性发展,满足消费者对水产加工品的需求,调研了2011—2022年四川省的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在分析四川省的水产养殖业(包括水产养殖水域分布及产量、渔业生产总值、水产品养殖种类及产量)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对四川省的水产品加工业(包括四川省水产品加工企业、四川省水产品加工品种类、四川省水产品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四川省的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但仍然存在鲜活水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水产品加工业方面,存在原料供应不足、加工用鱼的品种少、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水产品 加工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兔肉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卫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第8期9-11,共3页
四川省是兔肉生产和消费大省,传统兔肉制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餐饮烹饪产品多、消费量大,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也在全国前列。但规模化加工的不足和现代设备技术应用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依托产业龙头企业,... 四川省是兔肉生产和消费大省,传统兔肉制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餐饮烹饪产品多、消费量大,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也在全国前列。但规模化加工的不足和现代设备技术应用滞后成为发展的瓶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依托产业龙头企业,聚集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团队,进行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构建稳定的发产学研用创联盟。应优先研发重大产品(冷保鲜浅调理调味菜肴制品)和大众化餐桌预调理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传统特色兔肉(腌腊、烧烤、酱卤)制品技术和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加工技术 兔肉制品 四川省 路径分析 产品开发 传统特色 重点实验室 设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预制川菜麻辣牛肉贮藏期间风味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琰艳 文瑜 +5 位作者 白婷 廖晶 王卫 张佳敏 杨开洪 张吉祥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低温高湿解冻、滚揉嫩化、液氮冻结、-18℃不中断冷链冻藏结合的新工艺加工预制川菜麻辣牛肉,基于SPME-GC-MS、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 采用低温高湿解冻、滚揉嫩化、液氮冻结、-18℃不中断冷链冻藏结合的新工艺加工预制川菜麻辣牛肉,基于SPME-GC-MS、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产品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并与传统自然解冻、腌制、常规冻结贮藏工艺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传统工艺产品贮藏2个月即出现显著的风味衰减,风味物质降低率达到20%以上,贮藏6个月后达到40%,贮藏15个月后风味物质基本丧失。而新工艺产品贮藏12个月后风味物质保持率在96%以上,贮藏15个月后风味物质保持率仍可达到约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 贮藏 麻辣牛肉 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特色肉类菜肴小煎鸡工业化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春玉 吕枫 +1 位作者 王卫 吉莉莉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6期29-32,共4页
以鸡肉为主料,添加调味料和香辛料进行煎炒,即为小煎鸡,经高温灭菌得到可长期贮藏的工业化菜品。以小煎鸡品质为指标,对辅料配方、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并添加药食同源的紫苏提升品质;主要技术参数为鸡肉切丁燎煮,紫苏水浸泡时间40~50 min... 以鸡肉为主料,添加调味料和香辛料进行煎炒,即为小煎鸡,经高温灭菌得到可长期贮藏的工业化菜品。以小煎鸡品质为指标,对辅料配方、制作工艺进行优化,并添加药食同源的紫苏提升品质;主要技术参数为鸡肉切丁燎煮,紫苏水浸泡时间40~50 min,香辛辅料码料时间20~30 min,炒制功率1 200~1 300 W,炒制时间10~12 min,工业化产品长期贮藏的杀菌条件为121℃温度下灭菌15 min;产品感官为红绿相间、肉体红亮,香味浓郁,麻、辣、鲜、香协调,软硬适中、口感柔脆、有嚼劲韧劲但不柴绵;理化指标检测结果为粗蛋白42.8 g/100 g,脂肪16.9 g/100 g,水分含量46.1 g/100 g,硬度141.42 N,内聚性为6.25 Pa,高温杀菌产品保质期90~10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菜菜肴 小煎鸡 工业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加工贮藏特性及其“浅发酵”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卫 张旭 +3 位作者 张佳敏 吉莉莉 康峻 白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进行加工及贮藏进程中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及贮藏进程,pH、水分含量和a w值逐步下降,在贮藏阶段趋于稳定,其中pH的下降度比其他类型的腊肠下降度高,又比西式发酵肠下降度低。菌... 对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进行加工及贮藏进程中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及贮藏进程,pH、水分含量和a w值逐步下降,在贮藏阶段趋于稳定,其中pH的下降度比其他类型的腊肠下降度高,又比西式发酵肠下降度低。菌落总数在加工阶段逐步上升,随后也趋于稳定,而乳酸菌群先上升后有所下降。微球菌的变化表现为两阶段,风干发酵期增加至接近104 CFU/g,此后一直保持缓慢上升至105 CFU/g后保持稳定。随风干时间延长,腊肠中游离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及鲜味氨基酸(DAA)递增。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显示,产品贮藏至30 d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最高,烯烃类化合物占比最大,其次是酯类和醇类,而不同加工及贮藏阶段的产品挥发性风味成分、物质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分析显示,酱香型风干腊肠呈现特有的浅发酵特性,即使在包装后的贮藏阶段,微生物、风味物成分等指标变化也显示存在一定的后发酵作用,对此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风干加工 贮藏 产品特性 浅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剂对四川风羊腿加工进程及产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卫 张佳敏 +3 位作者 赵志平 白婷 吉莉莉 陈林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8,共5页
研究微生物发酵剂对四川传统风羊腿不同加工阶段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羊腿的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_w)在风干发酵初期下降较快,后期逐渐平缓;pH值在发酵开始1周下降较快,成熟后期逐渐回升;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 研究微生物发酵剂对四川传统风羊腿不同加工阶段及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羊腿的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_w)在风干发酵初期下降较快,后期逐渐平缓;pH值在发酵开始1周下降较快,成熟后期逐渐回升;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钠残留量逐渐下降;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逐步上升;添加微生物发酵剂的产品水分含量、a_w和pH值变化幅度更大,发酵进程更快,发酵微生物呈现出极为显著的抑制脂肪氧化和降低硝盐(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残留作用,这一作用在腌制和发酵初期就已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羊腿 微生物发酵剂 加工进程 产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肉羊产业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达玉 王卫 +3 位作者 孙杰 肖龙泉 张敬 李翔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期58-63,共6页
一直以来,羊肉作为滋补佳品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营养学也证明羊肉是一种高品质的理想肉。肉羊是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本文结合四川肉羊农业产业体系,剖析当前川羊品种和龙头企业养殖模式,分析羊肉汤、烤羊肉、冷鲜和冷冻羊肉胴体及腌... 一直以来,羊肉作为滋补佳品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营养学也证明羊肉是一种高品质的理想肉。肉羊是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之一,本文结合四川肉羊农业产业体系,剖析当前川羊品种和龙头企业养殖模式,分析羊肉汤、烤羊肉、冷鲜和冷冻羊肉胴体及腌腊羊肉等的加工现状,讨论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肉羊产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养殖 加工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肉鸡产业加工技术发展途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卫 张佳敏 +2 位作者 吉莉莉 白婷 张崟 《四川畜牧兽医》 2016年第10期13-14,共2页
四川是鸡肉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肉鸡加工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规模小、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加工技术应用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传统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应重点进行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技术改造和... 四川是鸡肉生产和消费大省,近年肉鸡加工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仍然存在规模小、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加工技术应用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传统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应重点进行传统特色肉制品现代化技术改造和产品品质提升,以及预调理产品加工等技术的研究,特别要解决相关技术的集成配套和产业化应用,重点进行冷保鲜与精分割餐厨鲜态产品、传统特色鸡肉制品优质安全化系列产品、冷鲜预调理风味菜肴制品,以及鸡屠宰副产物无害化高效利用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技术 肉鸡产业 四川 传统产品 鸡肉制品 传统特色 屠宰副产物 肉鸡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在肉类产业加工环节的风险及其管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佳敏 王卫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64-66,共3页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到猪肉加工行业。本文简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并重点对肉制品加工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防控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非洲猪瘟 肉类 加工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水禽产业发展及其加工技术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卫 吉莉莉 +1 位作者 张佳敏 白婷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41-43,共3页
四川的水禽生产占全国近20%,众多的腌腊、酱卤、烧烤等水禽加工制品,以及皮蛋、盐蛋等再制蛋品享誉国内外。但加工以传统方法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现代新技术应用迟缓,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的发展应... 四川的水禽生产占全国近20%,众多的腌腊、酱卤、烧烤等水禽加工制品,以及皮蛋、盐蛋等再制蛋品享誉国内外。但加工以传统方法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现代新技术应用迟缓,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健全,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未来的发展应以产业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平台为技术依托,聚集专家团队和企业集群,围绕加工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本文以总结国内外水禽产业及加工发展现状为基础,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对四川省水禽产业未来发展创新需求,重点研发技术与内容,发展技术路径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水禽 加工 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10种核桃及其油脂品质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珺杰 刘文龙 +5 位作者 邹强 文永平 吴万波 黄义 何京蓉 王妍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核桃资源,对该产地采摘的10种核桃及其油脂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了核桃横径、平均果质量、出仁率,核桃仁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0种核桃的平... 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的核桃资源,对该产地采摘的10种核桃及其油脂品质进行对比分析,检测了核桃横径、平均果质量、出仁率,核桃仁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出油率,核桃油酸值、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0种核桃的平均果质量为7.76~17.03 g,横径为29.60~48.17 mm,出仁率为40.76%~57.39%;核桃仁水分含量均低于5%,粗脂肪含量为57.54%~69.26%;核桃油过氧化值与酸值均符合国标要求,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5.25%~5.93%、2.17%~3.85%、27.32%~44.50%、42.22%~57.13%和4.43%~6.44%。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德昌37号、德昌7号和德昌11号更适合用于加工生产核桃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油 粗脂肪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生猪产业现状及加工技术发展研究
12
作者 王卫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54-56,共3页
四川是畜牧大省,以猪肉为主导的生产和加工成为引领产业的关键,但加工规模化程度低及加工量的不足,以及现代设备和技术应用滞后,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凝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和聚集产业企业集群... 四川是畜牧大省,以猪肉为主导的生产和加工成为引领产业的关键,但加工规模化程度低及加工量的不足,以及现代设备和技术应用滞后,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凝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和聚集产业企业集群,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重点在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传统产品的现代技术和装备,特色川味预调理方便产品开发,以及屠宰副产物联产节能、高效环保利用等上取得创新性技术突破。本文以分析生猪产业及加工现状为基础,围绕产业发展目标与创新需求,重点研发技术与产品开发等进行了发展技术路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生猪 加工 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分析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添荣 张崟 +6 位作者 肖全伟 柯欢 李慧 母运龙 吴丹 李桃 王勇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第6期77-83,共7页
为了掌握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状况,为今后四川乃至全国相关部门管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供参考,本文对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抽检的34个大类174134批次食品的抽检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归纳分析全年抽检情况。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抽检发现... 为了掌握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状况,为今后四川乃至全国相关部门管控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提供参考,本文对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抽检的34个大类174134批次食品的抽检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归纳分析全年抽检情况。2018年四川省食品安全抽检发现不合格样品涉及31个大类9417批次,不合格率为5.41%,不合格产品主要来源于餐饮食品、蔬菜制品、酒类等大类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和农兽药残留指标不符合标准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根据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在对不合格食品种类和项目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靶向性抽检、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数据挖掘和强化安全意识等防控建议,为今后食品抽检计划的科学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抽检情况 主要问题 防控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兔肉加工现状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博 张佳敏 +3 位作者 吴周林 白婷 吉莉莉 张飞可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74-77,共4页
我国兔肉产业的消费与发展稳居世界前列,兔肉加工作为兔产业中有效衔接前端养殖、中端储运和后端消费整个产业链最为关键的环节,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以及新产品不断的开发,为兔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仍存在标准化和工业化... 我国兔肉产业的消费与发展稳居世界前列,兔肉加工作为兔产业中有效衔接前端养殖、中端储运和后端消费整个产业链最为关键的环节,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以及新产品不断的开发,为兔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仍存在标准化和工业化技术储备不足、关键工艺技术研发不足、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实现大众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本文简述了我国兔肉加工现状,重点对我国兔肉制品加工技术进行概要综述,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发方向做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肉 加工技术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乌鱼鱼丸加工工艺研究
15
作者 邓语 焦晓磊 +3 位作者 杨洲 吴俊 张伟 张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白乌鱼为原料,以玉米淀粉、鸡蛋清为辅料,以感官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白乌鱼鱼丸生产最佳配方:白乌鱼鱼肉添加量为80%,玉米淀粉添加量为18%,蛋清添加量3%,食盐2.5%、白砂糖0.5%、生姜粉1%、料酒2.5%、冰5%。
关键词 白乌鱼 鱼丸 最佳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猪皮微生物群落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与相互作用
16
作者 陈雪玲 吉莉莉 +5 位作者 王琪 牛欣欣 陈卓 廖诚 朱开宪 刘琨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4-242,共9页
为探究微生物对发酵猪皮品质形成的作用,采集发酵阶段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猪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从发酵初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 为探究微生物对发酵猪皮品质形成的作用,采集发酵阶段样品,应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对猪皮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从发酵初期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念珠菌属(Candida)逐步变化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红曲霉属(Monascus),于发酵第10 d进一步变化为芽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类香菌属(Myroides)、毛霉属、青霉属、节菱孢属(Arthrinium),而芽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毛霉属、青霉属、红曲霉属成为发酵后期的优势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528种挥发性代谢物,其中,14种是猪皮发酵前后关键的差异代谢物(VIP>1,|log_(2)FC|>1,P<0.05,ROAV>200)。将上述优势微生物与关键的差异代谢物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动杆菌属、曲霉属、念珠菌属、镰刀菌属、类香菌属、芽胞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毛霉属、青霉属和红曲霉属与9种萜类、2种酮类、2种醛类和1种含硫化合物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研究结果为猪皮发酵过程的质量动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 发酵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香鱿鱼卷预调理食品的研发
17
作者 黄韬睿 王莹 +2 位作者 江祖彬 王小平 王鑫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88,共7页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 该研究以市售鱿鱼和市售各类调味料为原料,从调味料的配比、主料的烹制方法、产品的杀菌工艺3个方面对鱼香鱿鱼卷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调味料的最优配比为精盐4 g、醋10 g、糖20 g、酱油10 g、姜末和蒜末各15 g、鱼眼葱20 g、泡辣椒30 g、鲜汤200 g。对主料采用煮制、蒸制、炸制3种不同熟制方式熟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优熟制方式为炸制;将最优熟制方式处理后的鱿鱼卷抽真空分装后采用3种不同杀菌方式处理,在相同储存条件下储存,观测并记录样品品质变化情况,以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值、pH值为指标,确定最佳杀菌方法为微波杀菌。该工艺条件处理下的预调理鱼香鱿鱼卷保质期长且色香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调理食品 鱼香味型 鱿鱼卷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及鱼糜制品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婷 李茜雅 +4 位作者 唐欢 黄伟明 夏虎 郭思亚 张崟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91,共7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研究,比较了近年来我国的传统鱼糜制品、模拟制品的制作工艺,以及改善鱼糜凝胶性能和确保鱼糜及其制品贮藏稳定性的方法,得出目前我国的主要传统鱼糜制品有鱼丸、鱼糕、鱼豆腐、鱼排、鱼面、鱼肉肠...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研究,比较了近年来我国的传统鱼糜制品、模拟制品的制作工艺,以及改善鱼糜凝胶性能和确保鱼糜及其制品贮藏稳定性的方法,得出目前我国的主要传统鱼糜制品有鱼丸、鱼糕、鱼豆腐、鱼排、鱼面、鱼肉肠、鱼卷、休闲食品;模拟制品主要包括模拟蟹肉、人造扇贝柱、模拟干贝、模拟虾仁、模拟南瓜、海味牛排、海鲜汇。常用于改善鱼糜凝胶性能的方法有蛋白酶促交联法、糖基化交联法、添加剂法、物理处理法;常用的提高鱼糜制品贮藏稳定性的技术有物理技术、生物保鲜剂和复合保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制品 模拟制品 加工工艺 凝胶性 稳定性 保鲜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腌腊肉制品食用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新惠 张崟 +4 位作者 王卫 白婷 李俊霞 谢常伟 屈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9-52,56,共5页
分析了四川成都某一大型超市售卖的5种知名品牌的腊肉、川味腊肠和广味腊肠共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组胺、甲醛的含量和酸价,以了解四川腌腊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情况。13.3%样品中组胺含量超过FDA规定标准;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在2.1~5... 分析了四川成都某一大型超市售卖的5种知名品牌的腊肉、川味腊肠和广味腊肠共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组胺、甲醛的含量和酸价,以了解四川腌腊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情况。13.3%样品中组胺含量超过FDA规定标准;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在2.1~5.3mg/kg之间,均未超标;100%样品甲醛检测呈阳性,其含量在4.89~35.93mg/kg之间;73.3%样品的酸价超过卫生标准最高限值。分析表明,传统四川腌腊肉制品酸价超标比较严重,且含有组胺、甲醛、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质量安全状况比较严重。腌腊肉制品传统加工工艺应进行改良,以消除或减少亚硝酸盐、组胺、甲醛等有害物质,从根本上解决腌腊肉制品食用安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腊肉制品 组胺 亚硝酸盐 甲醛 酸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四川腊肠及浅发酵香肠调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吉莉莉 王卫 +4 位作者 赵志平 张佳敏 白婷 邓婷婷 陈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8,共6页
对常用于四川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辅料中的调料豆瓣酱、豆豉、醪糟和豆腐乳等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定,并对其在腊肠中的作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豆瓣酱的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分别为5.94,6.31,3.31,2.84lg CFU/g,较丰... 对常用于四川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辅料中的调料豆瓣酱、豆豉、醪糟和豆腐乳等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定,并对其在腊肠中的作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豆瓣酱的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分别为5.94,6.31,3.31,2.84lg CFU/g,较丰富的微生物显然利于腊肠通过发酵形成浓郁风味,还可使腊肠在不添加硝盐时仍然呈现较佳色泽;豆豉微生物含量大致为乳酸菌5.67lg CFU/g、微球菌6.05lg CFU/g、酵母菌2.79lg CFU/g、霉菌2.22lg CFU/g;醪糟主要含酵母菌,含量高达5.26lg CFU/g;豆腐乳含酵母菌4.99lg CFU/g、霉菌3.00lg CFU/g,这些调料均具有助发酵和抑制腊肠腐败和酸败,赋予腊肠醇香风味,或部分替代食盐等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开发的一种类似于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的"浅发酵香肠"的调料进行了特性分析,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为pH 4.64,乳酸菌4.06lg CFU/g,微球菌4.29lg CFU/g,酵母菌3.99lg CFU/g,霉菌2.00lg CFU/g,此特性将对浅发酵香肠风味发挥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浅发酵香肠 发酵调味品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