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四川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继远 张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0,共3页
在明确界定"城"与"乡"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由教育机会、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和教育质量,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5个监测点构成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通过在四川成都市两年的实测检验,发现... 在明确界定"城"与"乡"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由教育机会、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和教育质量,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35个监测点构成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通过在四川成都市两年的实测检验,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完善指标体系要尊重发展规律,适当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指标,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多渠道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指标体系 教育评价 教育监测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结构演进轨迹及协调坐标研究——来自近40年全国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柯玲 庞祯敬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26,共8页
研究系统论述了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结构互动演进逻辑关系,在精心选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分析、VAR及相对离差互动发展模型刻画了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结构的演化轨迹及协调坐标。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均衡结构互动演... 研究系统论述了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结构互动演进逻辑关系,在精心选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分析、VAR及相对离差互动发展模型刻画了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结构的演化轨迹及协调坐标。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与城乡教育供需均衡结构互动演化实然轨迹与应然轨迹处于契合状态;城镇化与城乡供给、需求结构阶段性特征明显,二者呈互为因果关系;城乡教育需求、供给结构和城镇化保持协调关系,而供需均衡结构与城镇化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教育 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经验:教育治理视角下的名校集团发展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晖 范小梅 蒋姗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5,共4页
四川省成都市基于全域视野、统筹资源、综合改革的现代教育治理观,实施名校集团发展战略。通过建立集市级备案权、区(市)县决定权、集团自主权、龙头学校优先权于一体的集团发展多元治理体系,明晰多元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构建名校集团发... 四川省成都市基于全域视野、统筹资源、综合改革的现代教育治理观,实施名校集团发展战略。通过建立集市级备案权、区(市)县决定权、集团自主权、龙头学校优先权于一体的集团发展多元治理体系,明晰多元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构建名校集团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形成了以资源配置为治理重点,以行政调和为治理手段,以有效评价为治理依据,以成长退出为治理目标的实践路径。成都市名校集团建设本质上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区域实践,在资源配置、人员交流、服务均等、模式生成等方面产生了阶段性治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化办学 现代教育治理 名校集团 行政调和 成长退出机制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如何促进贫困者的婚姻发展?
4
作者 范小梅 吴晓蓉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92-101,共10页
研究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中1 073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70后”为个案,分四个维度对受教育年限与贫困者婚姻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在控制政治、经济、文化等无关变量的情况下,教育对贫困者的初婚年龄、配偶受... 研究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中1 073个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的“70后”为个案,分四个维度对受教育年限与贫困者婚姻发展的关系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在控制政治、经济、文化等无关变量的情况下,教育对贫困者的初婚年龄、配偶受教育年限、配偶职业层次、生育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这突破了以贫困者职业发展为基本目标的传统教育扶贫模式,为新时代教育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启示。研究据此建议:加快普及免费高中教育,发挥教育对贫困者婚育节奏的调控作用;加快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发挥教育对贫困者身心健康的早期导向作用;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发挥教育对贫困者婚育观念的渗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年限 婚姻 贫困者 教育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要素非完全自由流动与区域间教育均等化相关性分析——一个比较静态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2
5
作者 庞祯敬 柯玲 李慧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人口要素自由流动是公共产品在区域间有效均衡供给的条件,户籍限制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间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可知,一方面,在户籍限制下,人口要素非完全自由流动会导致地区间财力转移,进而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另... 人口要素自由流动是公共产品在区域间有效均衡供给的条件,户籍限制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间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因素。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可知,一方面,在户籍限制下,人口要素非完全自由流动会导致地区间财力转移,进而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另一方面,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的需求弹性变小,教育福利下降,而且经济越落后,地区福利损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要素 非完全自由流动 教育均等化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是实现特困地区有效脱贫的路径保障——以“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为分析个案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晓蓉 范小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7,共8页
就国家与民族发展而言,扶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扶贫要旨有三:一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二是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三是预防非贫困人口陷入贫困。"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作为我国当前扶贫攻坚区域,集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 就国家与民族发展而言,扶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扶贫要旨有三:一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二是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三是预防非贫困人口陷入贫困。"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作为我国当前扶贫攻坚区域,集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等多维特征为一体,贫困程度深、贫困成因多、"久扶未脱"、"常扶常贫"、"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之所以如此,既与自然资源自然资本脆弱、物质资本不足有关,也与人力资本缺失,易引发二次乃至三次贫困有关。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人的生计、视野、观念与格局。作为扶志、扶智的重要手段,扩大义务教育在脱贫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职业教育在脱贫中的先导性、重视高等教育对返贫的预防性等的协同,促进贫困群体获得可持续生计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跳出贫困陷阱等维度,阻遏并消解"三区三州"特困地区贫困的"顽固化",方能达成科学扶贫、标本兼治的扶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三州”特困地区 教育精准扶贫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教成都:集团化办学十年理路与成效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小梅 张艳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22,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成都市的基础教育改革沿着“学有所教-学有良教-学有优教”的路径发展。集团化办学通过办好学校、用好老师、育好学生等方面的扎根实践对上述进程作出了直接贡献,并促进成都教育产生了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成都市的基础教育改革沿着“学有所教-学有良教-学有优教”的路径发展。集团化办学通过办好学校、用好老师、育好学生等方面的扎根实践对上述进程作出了直接贡献,并促进成都教育产生了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溢出效应和长远影响。未来,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集团化办学的基本规律出发,成都将进一步推动名校集团扩面增量、提质增效、赋权增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集团化办学 学有优教 圈层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缘起、动因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范小梅 戴晖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2-14,共3页
集团化办学是20世纪末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办学形式。该办学形式因为聚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广受关注。20多年来,集团化办学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围绕该办学形式分析... 集团化办学是20世纪末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背景下产生的办学形式。该办学形式因为聚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而广受关注。20多年来,集团化办学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围绕该办学形式分析源起、梳理动因、检视路径,有助于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明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集团行动理论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化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嬗变与作为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小梅 戴晖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15-18,共4页
优质教育资源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依托。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迁移与嬗变,是优化集团化办学实践、推动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均衡的必要前提。文章基于优质教育资源与集团化办学的互嵌关系,回溯我国集团化办学20年历程,发现优... 优质教育资源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依托。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迁移与嬗变,是优化集团化办学实践、推动教育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质均衡的必要前提。文章基于优质教育资源与集团化办学的互嵌关系,回溯我国集团化办学20年历程,发现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在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样态嬗变:生成形式上从“稀释态”到“溢出态”,存续形式上从“集中性”到“放射性”,主体感受上从“存在感”到“获得感”。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优质教育资源的循环、共享、评价三个角度展开思考,以期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嬗变的作用与价值,更好地撬动集团化办学实践进程,为教育现代化贡献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集团化办学 优质教育资源 样态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名校集团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小梅 戴晖 刘由远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28期15-19,共5页
教师既是优质教育资源载体,也是优质教育资源本体。教师在集团化办学中的角色内涵被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新时代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发展普遍问题的原点。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体引进制”“双边认可制”“三级再生制”等一系列... 教师既是优质教育资源载体,也是优质教育资源本体。教师在集团化办学中的角色内涵被丰富的过程,同时也是新时代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发展普遍问题的原点。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了“一体引进制”“双边认可制”“三级再生制”等一系列创新,这些举措在化解名校集团教师队伍建设普遍困境的同时,还为打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贡献了区域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校集团 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 骨干教师 师范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校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中的教师角色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小梅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6期22-26,共5页
政策话语中,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以“名校”(或“优质学校”)为起点,以“边远地区学校”为辐射场域,以“主体能动要素”为辐射路径,以“扩大共享范围”为辐射目的。在名校集团的“人”“财”“物”“管”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态中,“人”是最... 政策话语中,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以“名校”(或“优质学校”)为起点,以“边远地区学校”为辐射场域,以“主体能动要素”为辐射路径,以“扩大共享范围”为辐射目的。在名校集团的“人”“财”“物”“管”等优质教育资源形态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在名校集团发展框架下,教师是“人”这一要素的关键主体,其角色经历了从“载体”到“本体”的发展变化。未来,要进一步发挥教师在名校集团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中的本体角色,必须明晰名校集团教师的角色边界,警惕名校集团成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并强化名校集团办学活力对教师本体角色构建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校集团 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流动 教育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名校+”推动小学名校集团建设
12
作者 谈纯 范小梅 戴晖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23期20-22,共3页
小学阶段对学生一生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高地”的小学名校集团,尤其需要把握社会矛盾转型的时代机遇,担当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时代使命,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基于成都市小学名校集团研讨会提... 小学阶段对学生一生发展非常重要。作为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高地”的小学名校集团,尤其需要把握社会矛盾转型的时代机遇,担当推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的时代使命,增强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文章基于成都市小学名校集团研讨会提出,小学名校集团一要把握机遇,做好小学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法;二要明确定位,保护小学名校集团优质教育资源的“供应链”;三要刚柔并济,提升小学名校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校集团 教育资源 办学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