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整合与归并探讨——以成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崟 刘达玉 +1 位作者 王卫 余华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2期84-85,88,共3页
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要求,以成都大学为例,介绍了该专业传统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整合和归并课程目录及原因。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科研小助手、职业道德等课程,以期在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 为了适应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要求,以成都大学为例,介绍了该专业传统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整合和归并课程目录及原因。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科研小助手、职业道德等课程,以期在缩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距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课程体系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改革 被引量:2
2
作者 谢贞建 唐远谋 颜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389-390,共2页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分析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研究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构建了具有工程特色的食品分析实验教学...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分析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研究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构建了具有工程特色的食品分析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提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自主思考和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以更好地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食品分析实验 设计性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对发酵猪肉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新惠 李俊霞 +3 位作者 谭茂玲 白婷 屈瑶 蒋心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5-169,共5页
以清酒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复合发酵剂发酵猪肉干,研究复合发酵剂对肉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和自然发酵组的p H分别为5.21和5.48,水分活度(aw)分别为0.876和0.896... 以清酒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和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复合发酵剂发酵猪肉干,研究复合发酵剂对肉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合发酵剂和自然发酵组的p H分别为5.21和5.48,水分活度(aw)分别为0.876和0.896。添加复合发酵剂和自然发酵组的亮度值(L*)分别为33.17和31.21,红度值(a*)分别为13.38和9.89,添加复合发酵剂显著改善肉干的色泽(p<0.05)。添加复合发酵剂使肉干硬度、内聚性和弹性分别降低37.8%、10%和20%,提高了肉干的嫩度,改善了肉干的咀嚼性。添加复合发酵剂组的组织状态、滋味、气味和色泽等感官评分均高于自然发酵组,具备优良的感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酒乳酸杆菌 木糖葡萄球菌 发酵猪肉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酵甜面酱中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刘达玉 刘阳 +2 位作者 邓静 杨进军 姜元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0,共6页
利用10倍梯度稀释法涂布平板,从成熟的自然发酵甜面酱中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共计得到13株菌株。通过对其进行菌落、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和16S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最终确定13株菌株中:菌株B2,B4,B5,B6,B7,B8,B1... 利用10倍梯度稀释法涂布平板,从成熟的自然发酵甜面酱中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共计得到13株菌株。通过对其进行菌落、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和16S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最终确定13株菌株中:菌株B2,B4,B5,B6,B7,B8,B11,B12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3,B10,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1为特基拉芽孢杆菌,菌株B9为短小芽孢杆菌,所得菌株为进一步探究其在甜面酱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面酱 芽孢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风味辣椒酱的开发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新惠 夏艳丽 +4 位作者 赵芮 肖龙泉 李婧 苏蕊 冯先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138,共3页
辣椒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它所具有的鲜红色泽和酸辣口感能刺激人的食欲,广受大众青睐。以红辣椒、大蒜、木姜子、苦藠、生姜等为原料,采用低盐接种发酵技术开发新产品,在亚硝峰提前的同时使得产品质量更加可控,风味特... 辣椒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它所具有的鲜红色泽和酸辣口感能刺激人的食欲,广受大众青睐。以红辣椒、大蒜、木姜子、苦藠、生姜等为原料,采用低盐接种发酵技术开发新产品,在亚硝峰提前的同时使得产品质量更加可控,风味特色突出,避免了产品同质化,且目前市场上无类似风味产品,新产品有着可观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风味 辣椒酱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低硝辣椒酱的研发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肖龙泉 王新惠 +1 位作者 张雅琳 刘达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8-100,112,共4页
传统辣椒酱因食盐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高、无特征风味等问题,限制了辣椒酱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了研发低盐低硝且风味独特的辣椒酱,在传统辣椒酱中加入苦藠、木姜子、植物乳酸杆菌等,通过对比实验,探究苦藠、木姜子、接种发酵等因素... 传统辣椒酱因食盐含量高、亚硝酸盐含量高、无特征风味等问题,限制了辣椒酱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了研发低盐低硝且风味独特的辣椒酱,在传统辣椒酱中加入苦藠、木姜子、植物乳酸杆菌等,通过对比实验,探究苦藠、木姜子、接种发酵等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对辣椒酱中亚硝酸盐、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低硝 辣椒酱 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钢 谭茂玲 +1 位作者 万燕 向达兵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5年第5期79-82,共4页
以苦荞品种‘川养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全株喷施处理,测定了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_3处理促进苦荞株高的增加,NAA和PPP_(33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苦荞的株高;NAA处理促进苦荞产量的显著增... 以苦荞品种‘川养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全株喷施处理,测定了其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_3处理促进苦荞株高的增加,NAA和PPP_(33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苦荞的株高;NAA处理促进苦荞产量的显著增加;低浓度的GA_3和PPP_(333)处理促进苦养产量的增加,随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降低。从对品质的影响来看,除GA_3处理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NAA处理显著降低支链淀粉含量外,总体上,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均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GA_3处理显著降低了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NAA和PPP_(333)处理时苦荞籽粒中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则表现为"低促高抑"。由此可见,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苦荞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产量 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腌制方法对山葵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跃华 王宗兵 +3 位作者 许芮菡 刘洪明 戴静 李亚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29,35,共5页
该实验特色在于以山葵叶为材料,结合北方与南方腌制酸菜的方法,即腌制过程中加老酸菜、面水、酸菜水、泡菜水几种方法组合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腌制条件下,酸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特点是"亚... 该实验特色在于以山葵叶为材料,结合北方与南方腌制酸菜的方法,即腌制过程中加老酸菜、面水、酸菜水、泡菜水几种方法组合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腌制条件下,酸菜中的亚硝酸含量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特点是"亚硝峰"出现时间的不同和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果得出几种腌制方法所加原料对亚硝酸盐降低效果为:酸菜水+面水>食盐+泡菜水>酸菜水>食盐>老酸菜+面水>老酸菜>面水。酸菜水与老酸菜处于发酵降低亚硝酸盐的主导地位,面水处辅助地位,若主导作用小,即亚硝酸盐含量高且"亚硝峰"峰值大时,亚硝峰出现早。若主导作用大,即亚硝酸盐峰值小时,亚硝峰出现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方法 酸菜 山葵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脯氨酸与L-苯丙氨酸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烤香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肖龙泉 王新惠 +3 位作者 包莉民 郑自立 王怡 刘达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63,68,共7页
目的:以猪骨素和羊骨素酶解产物为基料,研究L-脯氨酸(L-proline)和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烤香味的影响。方法:在美拉德反应中添加L-脯氨酸和L-苯丙氨酸,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要烤香味目标风味物质,采用SPME-GC-M... 目的:以猪骨素和羊骨素酶解产物为基料,研究L-脯氨酸(L-proline)和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烤香味的影响。方法:在美拉德反应中添加L-脯氨酸和L-苯丙氨酸,以吡嗪类化合物为主要烤香味目标风味物质,采用SPME-GC-MS分析产物挥发性成分,研究两种氨基酸对反应产物的烤香味的影响。结果:当仅添加L-脯氨酸时,其烤香增加明显,但同时加入L-脯氨酸和L-苯丙氨酸反而不利于烤香生成。与对照组(无添加L-proline和L-phenylalanine)相比,配方中添加2 g L-脯氨酸后,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5.00%,是对照组的2.2倍;配方中同时添加1 g L-苯丙氨酸和2 g L-脯氨酸后,吡嗪类化合物仅比对照组高出0.67%,与仅添加2 g L-脯氨酸的配方相比,吡嗪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反而降低了4.33%。结果表明,仅添加L-脯氨酸更有利于美拉德反应产物烤香味风味物质生成。结论:本文明确了L-脯氨酸和L-苯丙氨酸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烧烤香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脯氨酸 L-苯丙氨酸 烤香味 猪骨素 羊骨素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不同苦荞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晓彬 向达兵 +1 位作者 赵钢 严俊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5,68,共4页
为筛选适合甘孜州特殊生态环境的苦荞品种,从省内外引进9个苦荞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对影响产量的因素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生育期最短,为72d,六苦... 为筛选适合甘孜州特殊生态环境的苦荞品种,从省内外引进9个苦荞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对影响产量的因素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苦荞品种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川荞2号生育期最短,为72d,六苦3号和米荞1号最长,为92d;六苦3号株高最高为122.3cm,晋荞2号主茎节数最多,为17.31个,晋荞2号主茎分枝最多,为9.56个,六苦3号单株粒数最多,为330粒。产量方面以六苦3号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综合来看,9个苦荞品种在川西高原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并成熟,适合一年二熟制地区的苦荞品种有六苦3号,适合一年三熟制地区的品种有川荞2号。建议推广六苦3号和川荞2号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苦荞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真空预冷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达玉 周琳 +2 位作者 李翔 邱爱东 刘海强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4,共5页
以成都郫县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预冷技术,探讨了不同预冷终温、添加雾化水量、预冷室装载率对杏鲍菇预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冷终温越低,杏鲍菇失重率就越大,预冷终温每降低1℃,菇体水分蒸发失重率增... 以成都郫县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试验材料,采用真空预冷技术,探讨了不同预冷终温、添加雾化水量、预冷室装载率对杏鲍菇预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预冷终温越低,杏鲍菇失重率就越大,预冷终温每降低1℃,菇体水分蒸发失重率增加约0.3%;随着添加雾化水的增加,杏鲍菇失重率有所减小,预冷时间显著缩短;杏鲍菇失重率随着预冷室装载率的增加而略有减小,但装载率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影响极大;真空预冷终温设计为+4℃,添加雾化水量3.0%以下,装载率60%左右,在此工艺条件下预冷失重率为1.2%,预冷时间为14 min,杏鲍菇预冷后感官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真空预冷 食用菌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遮荫处理对荞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肖 胡丽雪 +1 位作者 赵钢 向达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83-1687,共5页
【目的】筛选适合不同荞麦品种幼苗生长的遮荫条件,为荞麦的高效栽培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甜荞品种(丰甜1号和赤峰1号)和两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和西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全光照)、30%、75%和91%等4个遮荫度处理,... 【目的】筛选适合不同荞麦品种幼苗生长的遮荫条件,为荞麦的高效栽培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甜荞品种(丰甜1号和赤峰1号)和两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和西荞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全光照)、30%、75%和91%等4个遮荫度处理,测定不同遮荫处理下各荞麦品种的成苗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4个荞麦品种成苗率均表现为30%遮荫度>75%遮荫度>0%(全光照)>91%遮荫度,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甜荞品种在75%遮荫度及苦荞品种在91%遮荫度时,幼苗苗高和茎高最高,茎围和根粗最粗,主根最长;0%(全光照)处理下的苗高、茎高、主根长和根粗均为最低值。不同遮荫处理下,4个荞麦品种幼苗的生物量表现趋势一致,均为30%遮荫度>0%(全光照)>75%遮荫度>91%遮荫度,其中30%遮荫处理下的茎干重、叶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适度遮荫有利于荞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出苗期可选择30%的遮荫度,在幼苗生长后期,甜荞和苦荞分别以选择75%和91%的遮荫度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遮荫度 出苗率 生长指标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程晓彬 赵钢 +3 位作者 薛文韬 程剑平 E.Nevo 严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7-1031,共5页
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 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物候期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物候期间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苗期无相关性,株高与穗长和百粒重无相关性,芒长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芒长与穗长呈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无相关性。野生二棱大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性特征,可以为川西高原青稞品种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棱大麦 川西高原 物候期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硝免熏香肠调料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龙泉 王新惠 +3 位作者 邓婷 郑自立 包莉民 刘达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文章选取烤香味美拉德反应产物、红曲红、山楂核烟熏液与维生素C等原料开发香肠调料。结果表明:香肠调料烤香味调料最适添加量为2.0%,最佳红曲红添加量为0.08%,山楂核烟熏液最佳添加量为2.0%,在香肠调料中加入维生素C对红曲红色素有较... 文章选取烤香味美拉德反应产物、红曲红、山楂核烟熏液与维生素C等原料开发香肠调料。结果表明:香肠调料烤香味调料最适添加量为2.0%,最佳红曲红添加量为0.08%,山楂核烟熏液最佳添加量为2.0%,在香肠调料中加入维生素C对红曲红色素有较好的护色作用,添加量0.05%护色效果较好。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增加,护色效果变化不明显,添加量0.2%组样品第14天红度值比添加量0.05%组样品第14天红度值仅高0.53,色差存在小色差,感觉轻微。新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可降至传统烟熏香肠的30%,多环芳烃苯并(a)芘大大降低,产品色泽、风味可达到传统香肠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硝免熏 猪肉 牛羊肉 香肠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纳米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达玉 孙杰 +2 位作者 边杨 刘海强 李翔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0,共4页
探讨了不同类型保鲜袋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贮藏保鲜的影响,对贮藏过程中杏鲍菇的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白度值、质构曲线、硬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在2℃贮藏杏鲍菇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保鲜袋,贮藏49 d时杏鲍菇失重率均低于1%。... 探讨了不同类型保鲜袋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贮藏保鲜的影响,对贮藏过程中杏鲍菇的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白度值、质构曲线、硬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在2℃贮藏杏鲍菇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保鲜袋,贮藏49 d时杏鲍菇失重率均低于1%。在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杏鲍菇的细胞膜渗透率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贮藏后期其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大速率比贮藏前期要快;在28 d内的贮藏过程中,高阻隔袋贮藏的杏鲍菇硬度仍在500 g以上,贮藏30 d时其白度值L为75.50。高阻隔纳米袋贮藏杏鲍菇具有明显优势,商品贮藏期可达3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纳米薄膜 冷藏 保鲜 高阻隔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群体籽粒高氮素营养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晓彬 赵钢 +2 位作者 程剑平 严俊 刘廷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2,共4页
为了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高蛋白质和高赖氨酸的种质资源,测定了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246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和7个青稞品种籽粒单粒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的青稞品种籽粒单粒重显著高于16个野生二棱大麦群... 为了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高蛋白质和高赖氨酸的种质资源,测定了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246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和7个青稞品种籽粒单粒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的青稞品种籽粒单粒重显著高于16个野生二棱大麦群体,而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显著低于16个来自于约旦的野生大麦群体。在16个野生二棱大麦群体中,蛋白质含量在18.00%以上的基因型占96%,赖氨酸含量在5.00mg/kg以上的占10%。11个野生二棱大麦群体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棱大麦 青稞 蛋白质 赖氨酸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气体传感器的PANI/Au/Al_2O_3电极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文龙 李俊霞 +3 位作者 易攀婷 杜景顺 郭升赢 张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6年第9期66-68,共3页
以微制程技术及电化学法制备PANI/Au/Al2O3电极,并组装成电阻式丙酮气体传感器。以恒电流法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三阶段聚合,并利用混合物实验设计法对纳米结构PANI/Au/Al2O3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别固... 以微制程技术及电化学法制备PANI/Au/Al2O3电极,并组装成电阻式丙酮气体传感器。以恒电流法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进行三阶段聚合,并利用混合物实验设计法对纳米结构PANI/Au/Al2O3电极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别固定聚合电流密度为40,60,80p.A/cm2进行三阶段聚合,当聚合电流密度按由小到大顺序,所得的PANI/Au/Al2O3电极稳定性最好。固定聚合电量为35mC,当三阶段电量比为0.35:0.33:0.32时,对于9958×10-6丙酮得到最大的感测电阻变化率为7.55%。丙酮气体浓度在(475—1189)×10-6与(23~118)×10-6范围内,对应灵敏度分别为1.2×10-3和6.4×10-3%/10-6,平均响应时间为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实验设计法 气体传感器 丙酮 电极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州沙德松茸的营养风味物质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翔 王秋果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9-63,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对甘孜州沙德松茸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判定其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微波消解法检测样品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相应国家标...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对甘孜州沙德松茸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判定其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微波消解法检测样品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其营养素含量.结果 显示,沙德松茸中含有3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3-辛醇(13.34%),其次是苯甲醛(11.90%);关键挥发性成分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微量元素共检测到9种,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镁元素(978.36 mg·kg^-1),其次为铁元素(241.44 mg·kg^-1).沙德松茸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90%.其余营养成分为多糖(0.41%)、脂质(4.38%)、蛋白质(20.47%)、灰分(5.80%).沙德松茸中的铅元素和无机砷元素未超标,铬、镉和汞元素出现轻微超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风味物质 食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苦荞芽菜生产及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麟 彭镰心 赵钢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1期64-67,71,共5页
我国的苦荞资源丰富。苦荞芽菜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性强,而且还克服了苦荞种子难加工、抗营养因子较多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食材。对我国苦荞芽菜萌发和生产技术,以及利用苦荞芽菜研制与开发出的多种优质食品... 我国的苦荞资源丰富。苦荞芽菜不仅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性强,而且还克服了苦荞种子难加工、抗营养因子较多的特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与应用前景的新型食材。对我国苦荞芽菜萌发和生产技术,以及利用苦荞芽菜研制与开发出的多种优质食品进行了综述,为苦荞芽菜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芽菜 萌发 生产技术 优质食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糯米风味果酒生产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邱爱东 刘达玉 +2 位作者 唐江 谢振文 刘海波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7期40-42,共3页
以安岳柠檬为原料,采用耐酸性菌种复合发酵技术制备柠檬发酵原酒,用蒸馏糯米酒制备柠檬米酒,将二者按不同比例调制,得到柠檬风味果酒系列,亦可用于柠檬果醋原料;并且详细阐述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产品主要供酒吧场合... 以安岳柠檬为原料,采用耐酸性菌种复合发酵技术制备柠檬发酵原酒,用蒸馏糯米酒制备柠檬米酒,将二者按不同比例调制,得到柠檬风味果酒系列,亦可用于柠檬果醋原料;并且详细阐述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产品主要供酒吧场合及女性、儿童等人群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果酒 米酒 果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