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孝群 徐莹 苟亚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2-64,共3页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转变问题取向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力量、注重正向教学情境创设、以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等探索,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启...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转变问题取向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力量、注重正向教学情境创设、以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等探索,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以人为本 积极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野下的社会变迁研究: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蔡华俭 张明杨 +5 位作者 包寒吴霜 朱慧珺 杨紫嫣 程曦 黄梓航 王梓西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近年来,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及其相互建构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社会变迁研究通常涉及和变迁相关的时间效应、时代效应以及和变迁无关的年龄效应。在考察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时,常用的研究设计有跨时间比较、跨代... 近年来,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及其相互建构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社会变迁研究通常涉及和变迁相关的时间效应、时代效应以及和变迁无关的年龄效应。在考察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时,常用的研究设计有跨时间比较、跨代际比较、跨地区比较(历史重构)等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传统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和现代的时间序列分析(比如交叉滞后相关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由于每一种设计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可能,最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以寻求基于不同方法的聚合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文化变迁 时间序列分析 格兰杰因果检验 年龄效应 时间效应 时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及其对心理学家的启示 被引量:35
3
作者 黄梓航 王俊秀 +2 位作者 苏展 敬一鸣 蔡华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6-2259,共14页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现有研究显示,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转型 现代化 文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另一个我: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辨析
4
作者 施媛媛 王娱琦 +1 位作者 刘云芝 黄梓航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2-429,共8页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特征,个体会对网络自我进行适度的理想化。同时,网络平台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特征都会影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平台与场景、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我 数字自我 虚拟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