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植物精油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有效抑菌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竞月 吴斌 +1 位作者 时小东 莫开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6-174,共9页
【目的】探究植物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确定精油抑菌活性与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GC-MS确定山苍子精油、薄荷精油、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中的特征成分;其次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精... 【目的】探究植物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确定精油抑菌活性与其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GC-MS确定山苍子精油、薄荷精油、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中的特征成分;其次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精油及其特征成分对肉源致病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与肉源腐败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最后结合MIC与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评价抑菌效果最佳精油内部组分之间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山苍子精油的抑菌活性最强,对8种供试菌的MIC为0.625~2.500μL/mL;薄荷精油次之,MIC为5~20μL/mL;白千层精油和松节油的总体抑菌效果较弱,MIC为2.5~160.0μL/mL。山苍子精油的主要抑菌成分为柠檬醛,其内部成分香茅醛、1,8-桉叶素与柠檬醛联用对8种供试菌的FIC均≤2.0,其联用整体能增强抑菌效果,而β-蒎烯与柠檬醛的联用对8种供试菌的FIC均>2.0,其抑菌呈拮抗或无关作用。【结论】山苍子精油具有作为天然防腐剂控制食品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潜力,其中柠檬醛、香茅醛、1,8-桉叶素和β-蒎烯是影响精油抑菌活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抑菌活性 抑菌成分 联合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倒伏性燕麦茎秆强度及其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特点
2
作者 南铭 马艳明 +6 位作者 柴继宽 刘亚锋 李璇 赵桂琴 向达兵 闵庚梅 张丽娟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3-1371,共9页
本研究以2个抗倒性不同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及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究木质素生物合成对燕麦茎秆强度的调控关系,为燕麦茎秆强度的遗传改良与抗倒伏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茎秆... 本研究以2个抗倒性不同的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及其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究木质素生物合成对燕麦茎秆强度的调控关系,为燕麦茎秆强度的遗传改良与抗倒伏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茎秆强度相关性状在不同抗倒伏性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基部节间茎秆强度与木质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倒伏品种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易倒伏品种(P<0.05)。9个木质素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灌浆期<蜡熟期<乳熟期,不同生育时期间均表现为易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乳熟期至蜡熟期,茎秆基部第2节间木质素含量与其合成基因表达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推测PAL,4CL,C4H,CCR,C3H,COMT是参与燕麦茎秆木质素合成代谢的主要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茎秆强度 木质素合成 基因表达 倒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基复合膜的制备及食品保鲜应用进展
3
作者 李中珍 周丽娇 +1 位作者 王蕾 邹亮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98-410,共13页
多酚作为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因其绿色安全性、卓越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及独特的环境响应性等,成为制备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的理想原料。本文系统综述了多酚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到功能化应用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一方... 多酚作为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因其绿色安全性、卓越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及独特的环境响应性等,成为制备食品活性包装和智能包装的理想原料。本文系统综述了多酚基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制备技术到功能化应用研究展开深入探讨:一方面聚焦于制备过程中多酚选择、负载策略与成膜工艺的创新升级,剖析其技术优势与适用范围;另一方面,通过解析多酚基复合膜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环境响应性和阻隔性机制,揭示其在果蔬、肉类、水产等典型食品保鲜体系中的实际应用效能,并提出了其面临的挑战。本综述旨在为多酚基复合膜的功能定向设计、工艺优化及保鲜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进而推动食品包装领域更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复合膜 食品保鲜 活性包装 智能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来源类外泌体囊泡对C57BL/6小鼠生理影响初探
4
作者 张籍月 任朝琴 +2 位作者 曹亚楠 任远航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9-337,共9页
目的:探索饮食中添加苦荞来源的类外泌体囊泡(TBDNs)对小鼠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添加TBDNs组,分析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小鼠结肠、肝脏细胞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相... 目的:探索饮食中添加苦荞来源的类外泌体囊泡(TBDNs)对小鼠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与添加TBDNs组,分析体重、血液生化指标、小鼠结肠、肝脏细胞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相对正常饮食组,10 mg TBDNs剂量组小鼠体重、甘油三酯、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下降(P<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肌酐等生理指标及肝脏、结肠组织等未见显著改变(P>0.05);肠道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Lachnoclostridium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TBDNs摄入对小鼠生理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及对健康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为苦荞的营养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苦荞来源类外泌体囊泡 肠道菌群 营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荞麦蒸糕的配方优化及品质分析
5
作者 母志平 林永翅 +4 位作者 赵莎莎 吴苗钰 彭真 钟灵允 赵江林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以红豆、荞麦、大米粉、小苏打、酵母和白砂糖为原料制备一款新型杂粮蒸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确定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佳原料配比,进一步测定其质构指标、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豆荞麦蒸糕的... 以红豆、荞麦、大米粉、小苏打、酵母和白砂糖为原料制备一款新型杂粮蒸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考查指标,确定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佳原料配比,进一步测定其质构指标、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豆荞麦蒸糕的最优配方为荞麦粉添加量70%,红豆泥添加量60%,大米粉添加量70%,小苏打添加量3.6%,酵母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8%。在此配方下制得的蒸糕质地均匀、香甜软糯、富有弹性,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该产品是一款新型健康糕点类食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 荞麦 蒸糕 品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粮多糖的体外抗氧化、益生和抗癌活性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斯惠 马明芳 +4 位作者 曹亚楠 任远航 万燕 邹亮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47,共11页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 以燕麦、薏米、藜麦、糙米、黄小米、大麦、青稞、苦荞、黑麦为原料,小麦作为对照,采用水提醇沉法分别提取获得10种多糖,测定、比较其抗氧化活性、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活性以及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筛选出体外活性强的多糖。本研究采用DPPH、ABTS和羟自由基法研究不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多糖在48、72 h对HCT1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通过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分别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杂粮多糖体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十种多糖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能力。其中,苦荞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12.76μmol Trolox/g DW、39.56μmol Trolox/g DW和1615.32μmol V_(C)/g DW。在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上,1%浓度的黄小米、大麦、燕麦多糖能够更易被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选择利用。在48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糙米>薏米>大麦>黄小米,在72 h下多糖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活性强弱:小麦>薏米>糙米>黄小米>大麦。实验结果将为杂粮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为功能性食品开发中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多糖 抗氧化 益生活性 抗结肠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鱼面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小琴 李次歪 +5 位作者 王璐瑶 刘虔赫 刘京京 伍阳 周琳 李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37,158,共8页
鱼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苦荞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该研究在鱼面制备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苦荞粉,加工成营养美味的苦荞鱼面。选取苦荞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鱼面比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综合评... 鱼面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美食,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苦荞资源的多元化利用,该研究在鱼面制备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苦荞粉,加工成营养美味的苦荞鱼面。选取苦荞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以及鱼面比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优化苦荞鱼面生产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苦荞鱼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粉添加量20%、食盐添加量0.45%、鱼面比1∶4。在该优化条件下,苦荞鱼面的综合评分为86.98分,与模型预测值综合评分86.99分基本一致。经过分析,其断条率为0%,蒸煮损失率为7.38%,蛋白质含量为8.11 g/100 g,脂肪含量为3.36 g/100 g。该研究为制备具有独特风味且营养的苦荞鱼面食品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鱼面 综合评分 响应面 最优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杂粮种植的优势及科学种植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利聃 任远航 《南方农机》 2021年第4期69-70,共2页
当前,生态脆弱区种植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匮乏、水源涵养能力差、土壤盐渍化严重、资源过度开发、田间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困境。杂粮具有抗旱耐逆性强、生长成熟期短、种植过程无公害、可有效改善环境等生态优势,是生态脆弱区的理想作物。... 当前,生态脆弱区种植业发展面临土地资源匮乏、水源涵养能力差、土壤盐渍化严重、资源过度开发、田间管理粗放等一系列困境。杂粮具有抗旱耐逆性强、生长成熟期短、种植过程无公害、可有效改善环境等生态优势,是生态脆弱区的理想作物。对此,文章从生态视角展开对杂粮种植的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杂粮 科学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焰婷 江谧 +5 位作者 詹瑞玲 夏虎 曹亚楠 万燕 任远航 彭镰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8-238,共11页
本文以76份青稞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青稞4000~10000 cm-1波段光谱,并联合其水分、β-葡聚糖、直链淀粉、蛋白质实测含量数值,构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青稞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结果显示,SG卷积平滑(Savitzky G... 本文以76份青稞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青稞4000~10000 cm-1波段光谱,并联合其水分、β-葡聚糖、直链淀粉、蛋白质实测含量数值,构建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青稞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结果显示,SG卷积平滑(Savitzky Golay,SG)是水分、直链淀粉、β-葡聚糖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而SG卷积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是蛋白质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LS)预测模型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青稞各成分含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考察了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混合迭代保留信息变量法(Variables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 and Iterative Retained Information Variable,VCPA-IRIV)特征波长选择算法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VCPA-IRIV处理可有效提高水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降低预测均方根误差;CARS对β-葡聚糖含量预测模型优化效果显著。基于上述最优方法建立的青稞水分、β-葡聚糖、直链淀粉、蛋白质实测含量预测模型,其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8、0.9808、0.9701、0.9879;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42、0.1846、0.8135、0.2095。综上,本研究建立的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青稞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快速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加工企业快速了解原料品质及高效筛选合格原料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近红外光谱 青稞 水分 Β-葡聚糖 直链淀粉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结合对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文凯 王艳丽 +3 位作者 彭镰心 时小东 郑婷 闵钟熳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56,共10页
谷物是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良好来源,二者多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发挥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健康体质的作用。介绍了谷物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组分、结构及相互结合作用机制,阐述了膳食纤维与酚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代谢途径,以及二者对肠道菌... 谷物是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良好来源,二者多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发挥调节肠道菌群及增强健康体质的作用。介绍了谷物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组分、结构及相互结合作用机制,阐述了膳食纤维与酚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代谢途径,以及二者对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和酚酸的协同调节作用,为肠道健康领域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膳食纤维 酚类物质 结合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蛋白结构、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靖 宋雨 +3 位作者 赵钢 耳时里且 胡一晨 邹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00-407,共8页
荞麦是一种无麸质谷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配比合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荞麦蛋白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效,在功能食品等领域具有开发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荞麦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其各自... 荞麦是一种无麸质谷物,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配比合理,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来源。荞麦蛋白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效,在功能食品等领域具有开发价值,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荞麦蛋白的提取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荞麦蛋白结构特性、食品功能特性、生理活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荞麦蛋白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荞麦蛋白的开发利用及相关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蛋白 结构特性 食品功能特性 生理活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对苦荞生长、结实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强 向达兵 +6 位作者 魏威 万燕 甘圳 邱庆成 齐安银 邹鑫 张捷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目的】探究赤霉素(GA_(3))对苦荞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苦荞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川荞1号为试验材料,于苦荞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5、50和75 mg/L)的GA_(3)溶液,其中0 mg/L处理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 【目的】探究赤霉素(GA_(3))对苦荞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为苦荞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川荞1号为试验材料,于苦荞始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25、50和75 mg/L)的GA_(3)溶液,其中0 mg/L处理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苦荞生长、光合生理、开花结实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不同浓度GA_(3)处理均能促进苦荞植株生长,随GA_(3)浓度增加,株高呈显著增高趋势(P<0.05,下同),主茎分枝数先增多后减少,但主茎节数无显著变化(P>0.05)。外源GA_(3)能显著提高苦荞光合作用,且均以50 mg/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苦荞灌浆后期(处理后30 d)50 mg/L浓度处理的SPAD值提高26.0%,苦荞灌浆中期(处理后20 d)50 mg/L浓度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28.6%、31.3%和16.1%,而胞间CO_(2)浓度降低12.3%。外源GA_(3)还能促进苦荞开花结实,与CK相比,结实率、总花数、成熟籽粒数和枯花数分别增加19.5%、13.8%、30.0%和38.4%,枯粒数降低41.4%。苦荞的单株粒重和产量随着GA_(3)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0 mg/L处理的单株粒重和产量达最大值,分别较CK显著增加16.1%和21.8%。【结论】叶面喷施GA_(3)可显著提高川荞1号苦荞光合作用,促进开花结实,提高产量,以始花期喷施50 mg/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赤霉素(GA ) 生长 结实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黄酮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灵允 赵钢 赵江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034,共14页
荞麦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富含黄酮类成分。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了荞麦黄酮历年研究情况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荞麦黄酮研究论文最早发表于1952年,在1952—1999近五十年的时间内,荞麦黄酮的研究论文较少,年发文量少于10篇,荞麦黄酮的研究处于起... 荞麦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富含黄酮类成分。通过文献查阅,总结了荞麦黄酮历年研究情况以及热点研究领域。荞麦黄酮研究论文最早发表于1952年,在1952—1999近五十年的时间内,荞麦黄酮的研究论文较少,年发文量少于10篇,荞麦黄酮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自2000年后,荞麦黄酮逐渐获得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年度发文量逐年上升。近年来,荞麦黄酮研究热点集中在植物学、食品科学技术、农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领域中,黄酮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研究论文被引用次数较高,荞麦黄酮的生物活性与营养功能一直备受关注。目前,从荞麦中已经鉴定的黄酮类化合物达80种。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鼠李素、异鼠李素、小麦黄素、柚皮素、杨梅素、芹菜素以及橙皮素是荞麦中常见的黄酮苷元结构,芍药色素、花翠素、矢车菊素为荞麦中多见的花青素类型。荞麦黄酮生物合成起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PAL、CHS、C4H、4CL、CHI、LAR等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多个关键酶基因以及MYB转录因子基因已被克隆鉴定。荞麦MYB转录因子在黄酮生物合成中发挥着重要的诱导调控作用,影响荞麦黄酮合成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因素以及品种等,多个因素可相互交叉调控和影响荞麦黄酮的合成。该文通过回顾历年荞麦黄酮研究概况,总结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归纳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调控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优质荞麦种植生产和优化提升荞麦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可行方案,为荞麦黄酮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研究历史 黄酮化合物 生物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根系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佩云 黄小燕 +2 位作者 王雨 时政 黄凯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明确磷肥用量对甜荞根系形态、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磷(CK,0 kg·hm^-2)、低磷(LP,35 kg·hm^-2)、中磷(MP,70 kg·hm^-2)和高磷(HP,105 kg·hm^-2)4个处理... 【目的】明确磷肥用量对甜荞根系形态、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磷(CK,0 kg·hm^-2)、低磷(LP,35 kg·hm^-2)、中磷(MP,70 kg·hm^-2)和高磷(HP,105 kg·hm^-2)4个处理,研究磷肥用量对丰甜1号根际土壤速效养分、根系形态、最终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根际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中磷(MP)处理时达最大;根际土壤pH则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持续下降。丰甜1号的根系总长度、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以MP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磷肥处理间的根系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丰甜1号的株高等植物学性状和产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MP处理最大,其中MP处理时的产量为对照(CK)处理的1.43倍。丰甜1号籽粒中的品质随磷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大,高磷(HP)处理最低。【结论】中等用量的磷肥处理(70 kg·hm^-2)能促进甜荞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磷肥 根系形态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秸秆青贮条件筛选及青贮饲料品质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鲜凌瑾 勾秋芬 +2 位作者 时小东 宋建群 唐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5,共6页
在荞麦秸秆青贮时按不同比例加入乳酸杆菌、蔗糖、半纤维素酶、糖化酶进行正交试验,从感官、pH值、营养成分和主要菌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通过添加4种青贮添加剂,使荞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提高,pH值降低,提升了青贮饲... 在荞麦秸秆青贮时按不同比例加入乳酸杆菌、蔗糖、半纤维素酶、糖化酶进行正交试验,从感官、pH值、营养成分和主要菌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通过添加4种青贮添加剂,使荞麦秸秆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提高,pH值降低,提升了青贮饲料营养水平,同时降低了有害菌群的数量。乳酸杆菌青贮添加剂是荞麦秸秆青贮饲料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P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蔗糖是酵母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半纤维素酶是中性洗涤纤维、Ca、霉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糖化酶是pH值、粗蛋白质、粗纤维、乳酸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本试验条件下建议的优化方案添加量为乳酸菌1.5 g/kg、蔗糖30 g/kg、半纤维素酶20 g/kg、糖化酶1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秸秆 青贮条件 饲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饲用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琴萍 邢宝 +5 位作者 周帮伟 孙梦涵 么杨 杨修仕 任贵兴 秦培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藜麦是一种粮饲兼用型作物,其籽粒被视为营养全面的粮食,茎叶可作为饲草饲喂牲畜。当前藜麦食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是其饲用发展潜力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藜麦饲用研究的相关数据,对藜麦的饲用... 藜麦是一种粮饲兼用型作物,其籽粒被视为营养全面的粮食,茎叶可作为饲草饲喂牲畜。当前藜麦食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认可,但是其饲用发展潜力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藜麦饲用研究的相关数据,对藜麦的饲用价值和饲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限制藜麦饲用开发的关键因素及应用前景进行归纳。结果表明,藜麦全株的营养价值较高,生物产量较大,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是良好的饲草替代品。在灌浆期收获,藜麦全株饲用价值高且适口性好,适宜作为青绿饲料和青贮原料。由于当前市场缺乏高产、稳产、低皂苷和低纤维素的饲用藜麦品种,限制了其广泛的饲料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充分开发利用藜麦这一优质饲草,对解决优质饲料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饲用价值 饲喂试验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接种发酵对黄豆酱的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龙泉 何苗 +4 位作者 江鹏 毛竞竟 肖迪 刘达玉 刘明学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3-86,共4页
以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接种米曲霉的方法制作黄豆酱,在加入盐水时,接种组分别加入高浓度盐水(15%)和低浓度盐水(10%),研究各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制曲60 h时,自然发酵的豆酱的蛋白酶活力为1215 U... 以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接种米曲霉的方法制作黄豆酱,在加入盐水时,接种组分别加入高浓度盐水(15%)和低浓度盐水(10%),研究各组豆酱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制曲60 h时,自然发酵的豆酱的蛋白酶活力为1215 U/g,接种米曲霉组的酶活力为1813 U/g,是自然发酵组的1.5倍。在发酵过程中,接种发酵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始终高于自然发酵豆酱,低盐黄豆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始终高于高盐黄豆酱,在发酵第14天时,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差值达到最大,自然发酵组氨基酸态氮含量仅为0.34 g/100 g,高盐豆酱为1.11 g/100 g,低盐豆酱为1.22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接种 发酵 豆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3个燕麦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赖弟利 朱红林 +4 位作者 何凤 王佳俊 范昱 赵钢 严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4-9,共6页
为燕麦抗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用沙培法探究盐胁迫(浓度1g/kg、2g/kg、4g/kg、6g/kg及8g/kg)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胁迫(1g/kg)可以促进燕麦幼苗的生长发育;盐浓度低于6g/kg时幼苗的根数和存活率随处理时间增... 为燕麦抗盐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用沙培法探究盐胁迫(浓度1g/kg、2g/kg、4g/kg、6g/kg及8g/kg)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盐胁迫(1g/kg)可以促进燕麦幼苗的生长发育;盐浓度低于6g/kg时幼苗的根数和存活率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增加;低于2g/kg时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高于2g/kg时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呈迅速增加趋势;高于1g/kg时POD活性和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增加呈逐步增加趋势,且随胁迫程度的加大而增加;6g/kg盐胁迫下3个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在处理21d时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幼苗期 盐胁迫 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桃仁油的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路凯 崔芸 +5 位作者 毛国兴 陈海光 刘袆帆 丘苑新 柳建良 彭镰心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 采用正己烷浸出法提取鹰嘴桃仁中油脂,对其主要理化性质(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脂溶性伴随物(生育酚、甾醇及角鲨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鹰嘴桃仁油得率为33.82%,酸值(KOH)为0.46 mg/g,过氧化值为1.66 mmol/kg,茴香胺值为0.86,符合我国植物油原油的卫生标准;鹰嘴桃仁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174.28μg/g)、角鲨烯(6.03μg/g)和β-谷甾醇(2.68μg/g);鹰嘴桃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93.56%),主要是油酸(76.56%)和亚油酸(16.89%);此外,鹰嘴桃仁油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是鹰嘴桃仁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1.93%,其中苯甲醛、糠醛、壬醛和异丁醛是主要风味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有效实现鹰嘴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及鹰嘴桃仁油的进一步研究及高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桃仁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脂溶性伴随物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类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兰 赵江林 +4 位作者 汤焘 李兴 钟灵允 袁健 赵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为柑橘皮的综合利用及荞麦立枯病新型防治药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柑橘(蜜柚、脐橙、椪柑、柠檬、不知火和沙糖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柑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 为柑橘皮的综合利用及荞麦立枯病新型防治药剂的开发研制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6种柑橘(蜜柚、脐橙、椪柑、柠檬、不知火和沙糖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柑橘果皮提取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活性大小与提取物种类和供试浓度相关;醇提物的抑制活性均较相应水提物高。其中,浓度为6.0mg/mL时,沙糖橘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5.2%;其次为蜜柚、柠檬和椪柑的果皮醇提物,抑制率分别为66.0%、60.1%和57.3%;不知火和脐橙果皮提取物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弱。沙糖橘、蜜柚、柠檬和椪柑果皮醇提物对荞麦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1.29mg/mL、2.07mg/mL、2.57mg/mL和3.8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立枯丝核菌 柑橘类果皮 提取物 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