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蛋清蛋白质糖肽的结构鉴定
1
作者 蔡芝鸿 何洪 +4 位作者 王梅 王郁婷 李述刚 王金秋 耿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8-67,共10页
鸡蛋清中主要蛋白质均为糖蛋白,经胃肠消化后将在消化道内产生大量糖肽,这些糖肽的结构需要被鉴定和明确。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将鸡蛋清消化,然后从水解物中通过亲水相互作用层析富集N-糖肽、以Retain AX层析结合AminoLink树脂吸附富集O... 鸡蛋清中主要蛋白质均为糖蛋白,经胃肠消化后将在消化道内产生大量糖肽,这些糖肽的结构需要被鉴定和明确。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将鸡蛋清消化,然后从水解物中通过亲水相互作用层析富集N-糖肽、以Retain AX层析结合AminoLink树脂吸附富集O-糖肽,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糖肽结构进行解析,并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蛋清糖蛋白对肠道的潜在作用。经质谱解析,共鉴定到来自于49种N-糖蛋白的1720个N-糖肽结构,以及来自29种O-糖蛋白的565个O-糖肽结构。其中,卵黏蛋白糖肽结构最为多样,共有490个N-糖肽结构和216个O-糖肽结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含唾液酸修饰的N-糖蛋白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和铁死亡,而含唾液酸修饰的O-糖蛋白主要涉及胆固醇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本研究系统解析了鸡蛋清蛋白质的糖肽结构,为后续探究蛋清糖肽对肠道的潜在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清蛋白质 N-糖基化 O-糖基化 糖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研制及其工艺优化
2
作者 周森林 周文月 +2 位作者 杨明龙 张雅洁 时政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3-101,共9页
文章研究了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研制及其工艺优化。首先,通过对柚子、柠檬和葛根进行混菌发酵,得到了具有特殊风味的复合果醋。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发酵菌种和发酵温度,发现不同菌种对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苦味物质含量有较大... 文章研究了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研制及其工艺优化。首先,通过对柚子、柠檬和葛根进行混菌发酵,得到了具有特殊风味的复合果醋。在研制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发酵菌种和发酵温度,发现不同菌种对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苦味物质含量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优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酵母菌接种量、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和初始糖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菌接种量为0.4%、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0.3%、初始糖度为17°Bx、发酵时间为3 d时,酒精度为6.8%,最终经过醋酸发酵得到总酸(以醋酸计)含量为9.89 g/L的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再添加白砂糖8.69%、原醋11.65%、葛根汁15.11%、柠檬汁5.79%,得到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饮料,感官评分预测值为86.91分,可以得到具有最佳口感、色泽和风味的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饮料。最后对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进行了基础的理化指标检验,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7 g/100 mL,总酸(以醋酸计)含量为9.89 g/L。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柚子柠檬葛根复合果醋饮料,并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为后续复合果醋风味饮品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果醋 柚子 葛根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肾脏抗氧化防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唐远谋 许丽佳 +1 位作者 蒋卫东 李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0-372,383,共4页
探究石榴皮多酚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辅助调节血糖功能及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低、中、高剂量的石榴皮多酚灌胃糖尿病小鼠6周后,观察其血糖、体重变化和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石榴皮多酚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 探究石榴皮多酚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辅助调节血糖功能及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低、中、高剂量的石榴皮多酚灌胃糖尿病小鼠6周后,观察其血糖、体重变化和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石榴皮多酚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体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石榴皮多酚组小鼠与糖尿病组比较,MDA含量、NO含量和GSH-Px水平降低,CAT和GSH含量增加,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表明石榴皮多酚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肾脏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而石榴皮多酚组小鼠与糖尿病组比较,NOS含量、SOD含量和GST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榴皮多酚具有辅助调节糖尿病小鼠血糖功能和减少其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增强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多酚 糖尿病小鼠 肾脏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志美 李建 +2 位作者 饶进 邹忠晴 余晓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KLF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标本60例和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的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60例,免疫组化法测定... 目的:探讨KLF4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标本60例和淋巴结反应增生患者的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60例,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KLF4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ly1细胞和人B淋巴母细胞系HMy2.CIR细胞中KLF4蛋白、mRNA水平。ly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转染病毒)、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病毒)和过表达KLF4组(转染过表达KLF4病毒),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ly1细胞中KLF4蛋白、mRNA水平,CCK-8测定转染后ly1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测定转染后ly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测定转染后三组ly1细胞Akt、p-Akt、PI3K、p-PI3K蛋白水平。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B细胞中KLF4阳性表达率(30.0%)低于对照组织B细胞(100.0%)(P<0.05)。ly1细胞中KLF4蛋白和mRNA水平低于HMy2.CIR细胞(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KLF4组ly1细胞中KLF4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P<0.05),A值降低(P<0.05),侵袭和迁移细胞数降低(P<0.05),p-Akt、p-PI3K蛋白水平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ly1细胞中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KLF4水平降低,过表达KLF4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锌指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磷脂酰肌醇激酶 蛋白激酶B 增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人参-甘草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文月 文艺儒 +4 位作者 周森林 王梦琪 童宇 许光亚 时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33,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人参-甘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方法: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人参-甘草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通过数据库TTD(Therapeutic ...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验证,探讨人参-甘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方法:首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人参-甘草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通过数据库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和Gene Cards(The Human Gene Database)获得NSCLC的靶点,进而获取疾病-药物的交集靶点。利用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 3.7.1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人参-甘草治疗NSCLC的主要通路与关键靶点。最后利用MTT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验证人参-甘草抗肿瘤作用。结果:通过TTD、CTD和Gene Cards筛选,得到人参-甘草作用于NSCLC的交集靶点122个。从STRING数据库构建的PPI网络中可以得出,其中的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细胞性肿瘤抗体P53(TP53)、半胱天冬酶3(CAS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可能成为治疗NSCLC的关键靶点。通过PPI、GO和KEGG综合分析,确定人参-甘草作用NSCLC的关键靶点为AKT1、TP53、IL、AMPK、TNF。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人参-甘草能显著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人参-甘草活性成分对NSCLC的潜在机制及初步药效作用,为临床上应用人参-甘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非小细胞肺癌 人参 甘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艺岚 成仲夏 +4 位作者 王国栋 王瑞霞 聂海燕 曾芝付 宋永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2-6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的黄斑水肿患者145例(190眼),给予所有患者抗V...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的黄斑水肿患者145例(190眼),给予所有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1个月,根据视力提升情况将145例患者分为有效组(提升≥5个字母)和无效组(提升<5个字母)。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VEG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型,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有效组患者64例(81眼),无效组患者81例(109眼)。有效组患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生率、基线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及基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均高于无效组(均为P<0.05);有效组患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血糖及单核细胞数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有效组rs13207351多态性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及AG基因型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GG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G基因型患者胱抑素C水平高于AA及GG基因型患者(均为P<0.05)。AA及AG基因型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小数视力、字母视力及logMAR视力均优于治疗前,且AA基因型患者视力改善程度稍优于AG基因型患者(均为P<0.05);AA及AG基因型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CM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GG基因型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CM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基因启动子区rs13207351多态性与抗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疗效显著相关,A等位基因携带者抗VEGF药物治疗后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糖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