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电影中虚拟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与审美变迁
1
作者 黄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62,共6页
在我国的电影表演艺术发展的100多年间,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民族化表演的不断成长,电影的虚拟表演逐步实现了与戏曲表演的分离并形成了一条独具中国意象美学特色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虚拟表演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发挥... 在我国的电影表演艺术发展的100多年间,伴随着技术的革新和民族化表演的不断成长,电影的虚拟表演逐步实现了与戏曲表演的分离并形成了一条独具中国意象美学特色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虚拟表演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因此,从共时性和历史性的角度分析中国电影虚拟表演艺术的审美基础与审美变迁,能够发现电影虚拟表演与审美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新的视角探究中国电影表演艺术中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民族化电影表演体系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虚拟表演 审美基础 审美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旧的乌托邦:复古未来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幻的影像呈现
2
作者 黄懋 官雪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8-106,共9页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年来中国科幻在思索“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主义思潮诸形态,呈现出“未来拼贴”与“未来考古”两种倾向,既是对现代性的替代性进路的思考,也是寻回“乌托邦冲动”的文化实践。本文首先追溯复古未来主义在世界流行文化、科幻文化中的发展脉络与美学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意义,进而从复古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主义思潮的关系入手,分析其一般性与独特性,以便厘清中国科幻对复古未来主义进行影像呈现的美学倾向、社会心理机制以及“中国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现代性 乌托邦冲动 中国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逻辑与价值引领:“两创”视域下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扬 黄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以《AI看典籍》《中国神话》《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为代表的AI微短剧作品,将AIGC在“涌现”技术逻辑下的不可预测性、整体性与自适应性等特性,转化为崭新的视觉呈现与叙事方式,拓展了传统文化题材、元素与文化内涵创造性转化的可能。但要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需要在尊重AI微短剧既有技术逻辑的基础上,以“人”的主观能动性践行价值引领的核心诉求,通过构建定制化大模型、鼓励用户生成内容等路径,引导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AI微短剧 传统文化 涌现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产业链发展路径与商业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骥 朱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88,共3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前提下,媒体发展迅速,早期以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以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流量为王的概念被大家所熟知,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表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产生变化的还有...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前提下,媒体发展迅速,早期以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以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流量为王的概念被大家所熟知,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表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产生变化的还有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动画电影相关产业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突破,应合理定位商业价值,寻求合理发展模式,突出文化特色。本文针对新语言环境下动画电影产业链的商业价值与前景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商业价值 大众审美 发展路径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女性电影形象类型及嬗变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兰 赵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3,共4页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中的流变,也缩影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特吕弗 法国导演 反映现实 符号 新中国成立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影像:由美式叙事到中国表达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明 马卓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史流变与梳理,结合新世纪以来美式类型化叙事对木兰影像故事重构的背景,剖析木兰式民间故事IP改造在当下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通过影像文化理论与木兰影像现象的辨析旨在对木兰式中国民间传奇故事IP改造提供一定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影像 形象嬗变 民间传奇 故事IP 中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经验、地方色彩与“中国性”表达——四川当代青年作家论
7
作者 代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206,共8页
近年来,四川青年作家从个人的成长经验出发,书写本土乡村和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时代,不断探索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她们在差异化写作中努力建构和保持同一,把地方的小叙事同民族国家的大叙事有效地融会贯通,用特殊的地方表征普... 近年来,四川青年作家从个人的成长经验出发,书写本土乡村和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时代,不断探索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她们在差异化写作中努力建构和保持同一,把地方的小叙事同民族国家的大叙事有效地融会贯通,用特殊的地方表征普遍的中国,努力探索“中国性”表达的新模式。四川青年作家在全球化写作场域中强化文化身份和建构民族认同,展现超越时间、地点的变迁和历史的偶然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青年作家 个人经验 地方色彩 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人才数字素养培育:价值、内涵与构成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志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8,共5页
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必然要求。传媒人才数字素养培育不仅需要提升与“数智”一起生存的能力,更需要强化与“数智”一起发展的能力;不仅需要关注外在的、浅层的、行为层面的显性能力,更... 数字素养是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必然要求。传媒人才数字素养培育不仅需要提升与“数智”一起生存的能力,更需要强化与“数智”一起发展的能力;不仅需要关注外在的、浅层的、行为层面的显性能力,更要关注内在的、深层的、意识层面的隐性能力,如此方能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异化与重构,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传媒人才 数智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杜阳林小说论
9
作者 代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1,共7页
杜阳林带着强烈的地方经验和个人记忆进入文学创作,执着于对四川地域文化的书写。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是理解其小说的三个重要维度。作家在历史变革的缝隙中以绵密的生活细节展现苦难中的青年成长,深描传统乡土伦理中纷繁复杂... 杜阳林带着强烈的地方经验和个人记忆进入文学创作,执着于对四川地域文化的书写。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是理解其小说的三个重要维度。作家在历史变革的缝隙中以绵密的生活细节展现苦难中的青年成长,深描传统乡土伦理中纷繁复杂的人情、人性以及历史记忆中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个人经验和历史记忆的重构,杜阳林在小说中打捞起那些被历史遮蔽或为人们所忽略的东西,彰显了作家为现代人构建精神家园的自觉,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阳林 青年成长 历史记忆 乡土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发展新样式、新阶段与新挑战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志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2,共5页
随着媒体融合理念的逐步普及与新一代“智能+”技术集群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在历经整合阶段和初步融合阶段之后,迈入了深度融合阶段。一方面,业界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不断探索媒体融合路... 随着媒体融合理念的逐步普及与新一代“智能+”技术集群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在历经整合阶段和初步融合阶段之后,迈入了深度融合阶段。一方面,业界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数字人、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不断探索媒体融合路径,助推媒体融合步入智媒新阶段。另一方面,业界与学界共同探讨智媒时代存在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智能媒体 传播体系 传媒高等教育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对照·共生: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电影中的母女形象及其关系书写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子渝 郭芝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2-58,共7页
华语影视创作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多元化、差异化以及产业化的新格局中,但家庭题材影视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势头依旧。在这其中,母女关系既属于社会关系的分支,亦是家庭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 华语影视创作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多元化、差异化以及产业化的新格局中,但家庭题材影视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势头依旧。在这其中,母女关系既属于社会关系的分支,亦是家庭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电影的梳理,探究“母亲”与“女儿”的形象塑造对比及微妙的关系叙事,在这二十多年间如何映照现实及发生嬗变。这既是对华语电影中侧重对女性议题及女性角色塑造的现象级趋势进行回应;也是立于重视亲子关系及原生家庭的中国文化环境之下,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意义的国产电影案例,启发观众从银幕观影反思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家庭题材 母女关系 华语电影 原生家庭 形象塑造 差异化 亲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行为——以赫伯特·布鲁默《电影与行为》为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3-168,共6页
如何测量电影对观众行为的影响,是社会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较早介入电影研究的诉求所在,但在电影人文学科化之后,却很少再被提及。20世纪20—30年代受佩恩基金会资助的赫伯特·布鲁默电影影响研究,较好地体现了此类基于传播学方法... 如何测量电影对观众行为的影响,是社会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较早介入电影研究的诉求所在,但在电影人文学科化之后,却很少再被提及。20世纪20—30年代受佩恩基金会资助的赫伯特·布鲁默电影影响研究,较好地体现了此类基于传播学方法,而非市场、非定量,以及文本分析领域之外的定性观众研究的特点。对《电影与行为》以"自传体观众个人观影传记"为特色材料收集的定性研究诉求、"直描与转述"的分析书写策略,以及以"社会效益"为论题观照视野的方法论进行介绍与评议,从而得以考察源于社会学科的定性观众研究对主流定量与文本分析观众研究两极路径的补充意义,以及该研究范式在电影观众研究学术史中的后续影响和当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影响 赫伯特·布鲁默 电影与行为 观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意”与“诗意”——武侠电影的空间建构美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茂华 徐张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空间建构美学特征。纵观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历程,其空间场景的设置和叙事空间的构建都蕴含着浓郁的画意和诗意。因此,本文聚焦中国武侠电影,利用中国古典美学...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空间建构美学特征。纵观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历程,其空间场景的设置和叙事空间的构建都蕴含着浓郁的画意和诗意。因此,本文聚焦中国武侠电影,利用中国古典美学和空间建构的相关理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画意”与“诗意”的空间建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意 叙事空间 空间建构 武侠电影 中国古典美学 空间场景 电影类型 创作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剧: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姝 符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46-150,共5页
一、发展概述与类型流变从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1990年万人空巷追看《渴望》;从1980年引起全国轰动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到1990年表现城市家庭生活的《我... 一、发展概述与类型流变从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1990年万人空巷追看《渴望》;从1980年引起全国轰动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到1990年表现城市家庭生活的《我爱我家》《京都纪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从1994年引发全民讨论的《过把瘾》、1999年的《牵手》到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从2009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2019年的爆款《都挺好》和2020年网剧黑马《隐秘的角落》,纵观60多年的历史,家庭伦理电视剧涌现了无数现象级作品,在社会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血缘定亲疏的人伦纲常也开始朝向地缘关系带来的角色分工转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化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我们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窥见了“一日夫妻百日哀”的婚姻、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之爱与代际悲欢,也看见了麻辣婆媳、虎爸虎妈、男女平权和亲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关系 《中国式离婚》 家庭伦理剧 角色分工 亲子教育 《渴望》 男女平权 国产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互动展示技术研究
15
作者 夏立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7-2844,共8页
【目的】农业互动展示是一种全新的展示方法,在农业上应用前景广阔,但因专业人员知识体系、技术成本、农村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目前应用有限。互动展示技术可为农业教育、科技和普及推广提供直观生动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虚拟现实(... 【目的】农业互动展示是一种全新的展示方法,在农业上应用前景广阔,但因专业人员知识体系、技术成本、农村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目前应用有限。互动展示技术可为农业教育、科技和普及推广提供直观生动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动画等技术对互动内容进行设计、制作。以农业机械互动体验项目为例,详细介绍数据收集及处理、展示内容的选择、互动元素的确定,以及设计、引擎使用、软硬件接口测试和优化等制作全流程。【结果】农业互动展示制作流程较复杂,包括确定目标和内容、规划展示流程和顺序、互动元素的选择测试和优化及持续完善改进,最终设计出一个趣味性和科技性相结合的农业互动展示。【结论】阐明互动展示方式在农业上的应用优势和前景,提出进一步推广普及互动展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展示 农业应用 制作技术 动画 视觉传达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平台经验坐标、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
16
作者 樊潇雨 许志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4-27,共4页
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民众对互联网价值的原有认知和判断,并给一度陷入逆境的互联网注入了新动能。结合互联网在本次战"疫"中的经验坐标,业界不仅应加快打造重度垂直与跨界融合的"互联网+",还应加快实现... 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民众对互联网价值的原有认知和判断,并给一度陷入逆境的互联网注入了新动能。结合互联网在本次战"疫"中的经验坐标,业界不仅应加快打造重度垂直与跨界融合的"互联网+",还应加快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的生态价值赋能,从而更好地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使其在社会进步成熟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媒体融合 突发公共事件 经验坐标 新冠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