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的乌托邦:复古未来主义与当代中国科幻的影像呈现
1
作者 黄懋 官雪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8-106,共9页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 “复古未来主义”(Retro-futurism)在世界科幻中主要表现为一种“重构过去时代的未来想象图景”的美学观念,是审美现代性的当代体现。近年来,复古未来主义在中国科幻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尤其体现在科幻影像的视觉文化中,它延续并更新了百年来中国科幻在思索“现代性与民族性”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主义思潮诸形态,呈现出“未来拼贴”与“未来考古”两种倾向,既是对现代性的替代性进路的思考,也是寻回“乌托邦冲动”的文化实践。本文首先追溯复古未来主义在世界流行文化、科幻文化中的发展脉络与美学特征,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与文化意义,进而从复古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未来主义思潮的关系入手,分析其一般性与独特性,以便厘清中国科幻对复古未来主义进行影像呈现的美学倾向、社会心理机制以及“中国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 现代性 乌托邦冲动 中国科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逻辑与价值引领:“两创”视域下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2
作者 陈扬 黄懋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3,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国内AI微短剧作为AIGC相关技术与“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艺样态相结合的产物,尝试从技术与价值的角度共同探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方式方法。以《AI看典籍》《中国神话》《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山海奇镜》为代表的AI微短剧作品,将AIGC在“涌现”技术逻辑下的不可预测性、整体性与自适应性等特性,转化为崭新的视觉呈现与叙事方式,拓展了传统文化题材、元素与文化内涵创造性转化的可能。但要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需要在尊重AI微短剧既有技术逻辑的基础上,以“人”的主观能动性践行价值引领的核心诉求,通过构建定制化大模型、鼓励用户生成内容等路径,引导AI微短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AI微短剧 传统文化 涌现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动画电影及海报设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源 钟秀 +1 位作者 冯尧 廖津晨 《丝网印刷》 2022年第10期29-31,共3页
经典动画电影及其海报设计,体现了数字技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给作品注入的设计元素符号化的力量,赋予作品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产生影响的力量。
关键词 数字动画 电影海报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的产业链发展路径与商业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钟骥 朱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88,共3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前提下,媒体发展迅速,早期以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以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流量为王的概念被大家所熟知,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表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产生变化的还有...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市场前提下,媒体发展迅速,早期以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以新媒体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时代,流量为王的概念被大家所熟知,人们的交流方式和语言表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产生变化的还有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动画电影相关产业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突破,应合理定位商业价值,寻求合理发展模式,突出文化特色。本文针对新语言环境下动画电影产业链的商业价值与前景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商业价值 大众审美 发展路径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庭镒 袁月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期176-177,共2页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融合了数字技术和艺术两项内容,应用范围较广、领域较大。该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且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的应用范围...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之中。数字媒体艺术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其融合了数字技术和艺术两项内容,应用范围较广、领域较大。该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且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学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不过,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体系目前仍然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学科体系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战争电影的“英雄”人物塑造及其文化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志巍 曹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1,共5页
一、中国战争电影的发展纵观国内战争电影的发展史,从1905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2022年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中国的战争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电影(1905-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电影(1949-1977... 一、中国战争电影的发展纵观国内战争电影的发展史,从1905年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2022年张艺谋导演的《狙击手》,中国的战争电影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电影(1905-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电影(1949-1977年)、新时期的战争电影(1978-2012年)、新时代的战争电影(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导演 中国战争电影 《定军山》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文化阐释 新中国成立前 人物塑造 狙击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女性电影形象类型及嬗变 被引量:3
7
作者 高兰 赵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3,共4页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 “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变相地传达现实的信息。”[1]从电影诞生开始,女性就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法国导演特吕弗曾说:“电影是女性的艺术。”[2]女性形象作为电影中映现时代征候的重要符号,投射着女性价值和意识形态在社会和时代中的流变,也缩影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特吕弗 法国导演 反映现实 符号 新中国成立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七十年以来华语女性导演与新女性镜像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明 车婧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83-87,共5页
新中国七十年以来历代导演以男性为主,华语女性导演在第四代中开始出现。张暖忻和黄蜀芹成为20世纪80年代女性导演先锋,她们的影像对女性有了全新思考,华语女性电影从无到有并向成熟迈进。进入21世纪更多华语女性导演涌现,丰富了华语女... 新中国七十年以来历代导演以男性为主,华语女性导演在第四代中开始出现。张暖忻和黄蜀芹成为20世纪80年代女性导演先锋,她们的影像对女性有了全新思考,华语女性电影从无到有并向成熟迈进。进入21世纪更多华语女性导演涌现,丰富了华语女性影像构建,同时呈现出独特影像视角与艺术表达态度。随着时代对女性主义内涵的拓展,女性影像获得公众普遍性关注,国内外影视行业为华语女性导演及女性影像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平台与发展契机,中国女性电影正在加快步入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七十年华语女性导演女性影像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兰影像:由美式叙事到中国表达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明 马卓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5,共5页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 2020年下半年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公映后引发热议,这部纯美式木兰电影公映期间,《木兰之巾帼英豪》《木兰: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国产木兰题材作品纷纷上线视频网站或排档商业院线,木兰故事影视化改编成为一道景观。本文基于木兰影像历史流变与梳理,结合新世纪以来美式类型化叙事对木兰影像故事重构的背景,剖析木兰式民间故事IP改造在当下所面临的困惑与矛盾,通过影像文化理论与木兰影像现象的辨析旨在对木兰式中国民间传奇故事IP改造提供一定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兰影像 形象嬗变 民间传奇 故事IP 中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经验、地方色彩与“中国性”表达——四川当代青年作家论
10
作者 代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9-206,共8页
近年来,四川青年作家从个人的成长经验出发,书写本土乡村和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时代,不断探索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她们在差异化写作中努力建构和保持同一,把地方的小叙事同民族国家的大叙事有效地融会贯通,用特殊的地方表征普... 近年来,四川青年作家从个人的成长经验出发,书写本土乡村和城市的历史与现实、个体与时代,不断探索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她们在差异化写作中努力建构和保持同一,把地方的小叙事同民族国家的大叙事有效地融会贯通,用特殊的地方表征普遍的中国,努力探索“中国性”表达的新模式。四川青年作家在全球化写作场域中强化文化身份和建构民族认同,展现超越时间、地点的变迁和历史的偶然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青年作家 个人经验 地方色彩 中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西部影视高教发展瓶颈与转型探究
11
作者 孙明 赵林 《传媒论坛》 2020年第16期123-124,共2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智媒体拉开了智媒时代的序幕,智媒时代媒介与影视生产技术属性的迅猛增长召唤着影视传媒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西部地区受到地理、经济、技术发展等传统因素制约,在技术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专业结构群落上...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的智媒体拉开了智媒时代的序幕,智媒时代媒介与影视生产技术属性的迅猛增长召唤着影视传媒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西部地区受到地理、经济、技术发展等传统因素制约,在技术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专业结构群落上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本文结合智媒时代语境下影视行业发展动态与西部影视传媒高等教育探索现状,通过问题梳理与条件分析为西部影视传媒高等教育实现转型发展重塑影视行业与教育全新关系,总结出了一套具有地域适用性的影视传媒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思路与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西部地区 影视高等教育 转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杜阳林小说论
12
作者 代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5-211,共7页
杜阳林带着强烈的地方经验和个人记忆进入文学创作,执着于对四川地域文化的书写。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是理解其小说的三个重要维度。作家在历史变革的缝隙中以绵密的生活细节展现苦难中的青年成长,深描传统乡土伦理中纷繁复杂... 杜阳林带着强烈的地方经验和个人记忆进入文学创作,执着于对四川地域文化的书写。青年成长、乡土伦理与历史记忆是理解其小说的三个重要维度。作家在历史变革的缝隙中以绵密的生活细节展现苦难中的青年成长,深描传统乡土伦理中纷繁复杂的人情、人性以及历史记忆中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个人经验和历史记忆的重构,杜阳林在小说中打捞起那些被历史遮蔽或为人们所忽略的东西,彰显了作家为现代人构建精神家园的自觉,为当代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阳林 青年成长 历史记忆 乡土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边的错误》:元小说电影化的炼金术
13
作者 代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5-160,共6页
《河边的错误》作为一部情节荒诞、人物符指化、充斥大量叙事空白,极难改编的叙事实验小说,被成功转化成一个兼具现实感与象征性的电影空间。电影巧妙化用原著中悬疑叙事类型,以外在的写实质感和内在的荒诞叙事理路组织情节;符号化的人... 《河边的错误》作为一部情节荒诞、人物符指化、充斥大量叙事空白,极难改编的叙事实验小说,被成功转化成一个兼具现实感与象征性的电影空间。电影巧妙化用原著中悬疑叙事类型,以外在的写实质感和内在的荒诞叙事理路组织情节;符号化的人物被置换为个体内在精神隐秘探寻,丰富的意象将小说中抽象的“存在”之思转化为具象的电影语言,原著中的先锋叙事美学得以视觉化呈现。导演魏书钧的艺术探索为电影改编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边的错误》 元小说 电影化 炼金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意”与“诗意”——武侠电影的空间建构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茂华 徐张成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4,共6页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空间建构美学特征。纵观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历程,其空间场景的设置和叙事空间的构建都蕴含着浓郁的画意和诗意。因此,本文聚焦中国武侠电影,利用中国古典美学... 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类型之一,武侠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空间建构美学特征。纵观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历程,其空间场景的设置和叙事空间的构建都蕴含着浓郁的画意和诗意。因此,本文聚焦中国武侠电影,利用中国古典美学和空间建构的相关理论,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画意”与“诗意”的空间建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意 叙事空间 空间建构 武侠电影 中国古典美学 空间场景 电影类型 创作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剧: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姝 符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46-150,共5页
一、发展概述与类型流变从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1990年万人空巷追看《渴望》;从1980年引起全国轰动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到1990年表现城市家庭生活的《我... 一、发展概述与类型流变从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到1990年万人空巷追看《渴望》;从1980年引起全国轰动的“女人命运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到1990年表现城市家庭生活的《我爱我家》《京都纪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从1994年引发全民讨论的《过把瘾》、1999年的《牵手》到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从2009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2019年的爆款《都挺好》和2020年网剧黑马《隐秘的角落》,纵观60多年的历史,家庭伦理电视剧涌现了无数现象级作品,在社会法治日益完善的今天,血缘定亲疏的人伦纲常也开始朝向地缘关系带来的角色分工转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变化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我们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窥见了“一日夫妻百日哀”的婚姻、多子女家庭的父母之爱与代际悲欢,也看见了麻辣婆媳、虎爸虎妈、男女平权和亲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关系 《中国式离婚》 家庭伦理剧 角色分工 亲子教育 《渴望》 男女平权 国产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商业电影营销策略的新特征——以电影《爱情公寓》与《我不是药神》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荆沙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1期81-82,共2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无疑给传统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冲击与改变,在此期间,我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而营销策略在电影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无疑是巨大的。本文选取了2018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爱情公寓》与《我不是药神...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无疑给传统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冲击与改变,在此期间,我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而营销策略在电影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无疑是巨大的。本文选取了2018年上映的两部电影《爱情公寓》与《我不是药神》,旨在透过两部影片带来的反响与效应,探讨现今国产商业电影在营销策略方面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营销策略 新特征 《爱情公寓》 《我不是药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位·对照·共生: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电影中的母女形象及其关系书写探究
17
作者 周子渝 郭芝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2-58,共7页
华语影视创作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多元化、差异化以及产业化的新格局中,但家庭题材影视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势头依旧。在这其中,母女关系既属于社会关系的分支,亦是家庭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 华语影视创作自21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多元化、差异化以及产业化的新格局中,但家庭题材影视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势头依旧。在这其中,母女关系既属于社会关系的分支,亦是家庭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21世纪以来华语家庭题材电影的梳理,探究“母亲”与“女儿”的形象塑造对比及微妙的关系叙事,在这二十多年间如何映照现实及发生嬗变。这既是对华语电影中侧重对女性议题及女性角色塑造的现象级趋势进行回应;也是立于重视亲子关系及原生家庭的中国文化环境之下,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意义的国产电影案例,启发观众从银幕观影反思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家庭题材 母女关系 华语电影 原生家庭 形象塑造 差异化 亲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神剧现象改观的当下回溯其封“神”原因
18
作者 马卓恺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7期81-82,共2页
抗战题材电视剧热潮,从2012年持续至2016年。2017年上半年,涉及近代革命题材的作品,仍占电视剧播出时长近50%,播出量级高居电视剧榜首。在抗战题材作品迅速充斥荧屏的同时,"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八百里精度射... 抗战题材电视剧热潮,从2012年持续至2016年。2017年上半年,涉及近代革命题材的作品,仍占电视剧播出时长近50%,播出量级高居电视剧榜首。在抗战题材作品迅速充斥荧屏的同时,"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八百里精度射击"等严重失实的场面,也随之涌现。这些抗战作品中的畸形组成部分,引发了自上而下的讽刺与批评。当抗日神剧饱受质疑,成为众矢之的时,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整体创作热度,也随之削减。在抗战题材电视剧风潮已过、抗日神剧现象已经改观的今天,用冷静的态度,反观那些曾经让人印象深刻的神剧,探讨其封"神"真实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神剧 收视率 制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身体到情感:近年来我国乡村题材电影中的“残障形象”研究
19
作者 李俊保 徐张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5期149-152,共4页
本文以乡村题材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失语”“肢残”“疯癫”三类残障形象进行研究,将这些沉痛的病理性体验与个体、集体的生命经验相连接,揭示身处乡村中最真实的个体生命境遇、最悲痛的生理与心理创伤,转而表述出作为“疾病身体”的病... 本文以乡村题材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失语”“肢残”“疯癫”三类残障形象进行研究,将这些沉痛的病理性体验与个体、集体的生命经验相连接,揭示身处乡村中最真实的个体生命境遇、最悲痛的生理与心理创伤,转而表述出作为“疾病身体”的病理隐喻与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形象 乡村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昏侯墓“孔子衣镜”及其相关研究
20
作者 王岩松 梁又双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4期36-37,共2页
本文梳理了关于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学术史。文本内容与《史记·孔子世家》等其他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孔子出生、孔子生年、孔子姓氏三个主要问题,再到对该文本历史价值的衡量——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学者们互相启发、互相修... 本文梳理了关于海昏侯墓“孔子衣镜”的学术史。文本内容与《史记·孔子世家》等其他文本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孔子出生、孔子生年、孔子姓氏三个主要问题,再到对该文本历史价值的衡量——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学者们互相启发、互相修正的过程。关于衣镜上图像的分析,学者们先关注到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研究内容主要在于图像背后的文化内涵分析方面,而本文主要在于图像形式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文化内涵 图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