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伴生矿产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晓东 凌小明 +1 位作者 郭华 李军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6-1097,共12页
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位于渝南—黔北成矿带内。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在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或二叠系梁山组炭质页岩之下、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之上,为一套含铝黏土岩组合,矿体一般在含矿岩系中部,平面上连续分布;矿石... 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位于渝南—黔北成矿带内。铝土矿含矿岩系分布在二叠系栖霞组灰岩或二叠系梁山组炭质页岩之下、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或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之上,为一套含铝黏土岩组合,矿体一般在含矿岩系中部,平面上连续分布;矿石以土状和致密状铝土矿为主,含少量砾屑状和土豆状铝土矿;矿石矿物主要由硬水铝石组成,次为高岭石。通过对含矿岩系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认为重庆大佛岩铝土矿床主要是在弱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具陆相沉积特点的铝土矿床,铝土矿物源主要来自陆源;从含矿岩系中稀土元素与基底页岩中稀土元素相关系数、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来看,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粉砂质页岩。大佛岩铝土矿床不仅具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同时伴生有REO(rare earth oxides)、Ga、Sc、Li以及V等多种有益元素。铝土矿中伴生Ga、V等的综合利用可同主元素铝的利用结合起来,但REO、Sc、Li等因受到多方制约,目前尚无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因此在开发铝土矿的同时,开展伴生元素综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矿床地质 形成环境 物质来源 伴生元素 大佛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质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耿全如 彭智敏 张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6-1127,共12页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东构造结地区形成弧形展布的蛇绿混杂带,此前对该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已有研究,但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报道对该带蛇绿岩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成果。从变玄武岩和变辉长岩中分选出两类锆石。一类锆石为自形...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在东构造结地区形成弧形展布的蛇绿混杂带,此前对该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已有研究,但年代学研究十分薄弱。本文报道对该带蛇绿岩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成果。从变玄武岩和变辉长岩中分选出两类锆石。一类锆石为自形的柱状双锥,具有清晰的同心韵律环带,较高的Th/U比值(主要为0.63~2.79),SHRIMP II测出的年龄为185.8±1.7 Ma(MSWD=0.64,n=11)。另有3颗此类锆石经SHRIMP II和LA-ICP-MS分别测出207±29 Ma(MSWD=6.5)、209±20 Ma(MSWD=3.0)年龄值。另一类锆石为它形、半自形长柱-短柱状双锥,内部呈扇状分带、弱分带或无分带,具有较低Th/U比值(主要为0.005~0.033),经SHRIMP II测出32.74±0.65 Ma(MSWD=0.92,n=11)年龄值。还有一些变质锆石测出82.8~70.8 Ma等年龄。测年结果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局部可能为晚三叠世。笔者认为新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发生向北的俯冲消减,在晚白垩世闭合,蛇绿岩构造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 锆石U-PB定年 新特提斯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泸定磨西台地第四纪冰水台地边坡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姚鑫 张永双 +2 位作者 李宗亮 王献礼 宋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7-605,共9页
河流冲刷对第四纪软弱地层岸坡的地质灾害起到控制性作用。本文以磨西台地冰水堆积物岸坡为例,充分考虑河流与岸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对实测地质灾害的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各环境因子(尤其是河流冲蚀特性因... 河流冲刷对第四纪软弱地层岸坡的地质灾害起到控制性作用。本文以磨西台地冰水堆积物岸坡为例,充分考虑河流与岸坡地质灾害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对实测地质灾害的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各环境因子(尤其是河流冲蚀特性因子)在河流岸坡稳定性评价中的作用,进而采用高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研究表明,河流弯曲度、河流流量、岸坡坡度、河床宽度、岸坡宽度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相关性强,采用这些参数和Logistic模型预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能很好的反映现状和未来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进而提出了磨西台地岸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坡地质灾害 磨西台地 冰水堆积物 致灾环境因子 Logistic监督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播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祝向平 莫宣学 +5 位作者 Noel C.WHITE 张波 孙明祥 王淑贤 赵思礼 杨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5-1928,共14页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Ma),随... 哈播斑岩铜(-钼-金)矿床位于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南端西侧,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哈播侵入体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花岗岩依次侵入的序列为坪山花岗岩、三道班花岗岩、阿树花岗岩、哈播南山花岗岩(37.3Ma),随后有4期斑岩侵入到哈播南山花岗岩中,依次为黑云母钾长石斑岩、石英钾长石斑岩、石英二长斑岩和晚期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岩脉。采用LA-ICP-MS锆石U-Pb年龄法测定黑云母钾长石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20±0.20Ma和36.19±0.22Ma,哈播南山花岗岩和4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都有富钾、高氧化态和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辉钼矿Re-Os年龄显示,哈播矿床的成矿年龄为35.47±0.16Ma。相似的成岩-成矿年龄暗示哈播矿床成岩和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岩浆-热液过程,与玉龙斑岩铜矿相似。基于哈播矿床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点,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东部斑岩铜矿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哈播斑岩矿床可能为藏东富碱斑岩带向东南的延伸,与玉龙斑岩铜矿带具有相似的成因,为哀牢山-红河新生代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碰撞构造转换背景下的重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播 斑岩铜矿 藏东斑岩带 玉龙斑岩铜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岩浆岩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赖杨 周清 +3 位作者 秦建华 夏祥标 吴建阳 李应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2,共12页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相对较少,而前人研究表明该成矿带内的诸多矿床成因与岩浆岩关系密切。扎西康铅... 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相对较少,而前人研究表明该成矿带内的诸多矿床成因与岩浆岩关系密切。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近期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岩体具有酸性岩或基性岩的特征,缺失中性岩,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这些成果为科研工作者今后探讨勘查区内乃至整个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构造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进而为准确地建立区内新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提供了初始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双峰式 扎西康 特提斯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计划项目新成果、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engdu 610082, Sichuan, China)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8,共7页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综合研究 新进展 青藏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与展望 被引量:73
7
作者 李光明 潘桂棠 +2 位作者 王高明 黄志英 高大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7,共6页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有利。综合近年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冈底斯是一个找矿潜力巨大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极低的地区之一,但成矿条件有利。综合近年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冈底斯是一个找矿潜力巨大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根据成矿作用类型将冈底斯主要的矿床类型分为与斑岩、弧火山岩、中酸性侵入岩和蛇绿混杂岩等有关的铜、铁、金、银多金属矿床;并根据其资源找矿潜力,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划分5个找矿远景区,指出铜矿、富铁矿、富银铅锌矿及金矿是冈底斯成矿带的优势矿种,斑岩铜矿、火山岩型铜矿是冈底斯成矿带中2个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成矿带 资源远景 评价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梁河地块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再会 林仕良 +2 位作者 丛峰 邹光富 谢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7-1062,共16页
高黎贡-腾梁花岗岩带是冈底斯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腾梁花岗岩中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密切共生。辉长-闪长质包体的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闪长质包体为钙碱性... 高黎贡-腾梁花岗岩带是冈底斯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腾梁花岗岩中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密切共生。辉长-闪长质包体的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辉长-闪长质包体为钙碱性系列,具有低SiO2、高MgO和Mg#的特征,富集Rb、Sr、Th、Ba和Ce,亏损Nb、Ta、P、Zr、Yb和Y;寄主花岗岩为中钾—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到弱过铝质,富集Rb、Th、Zr和Hf,亏损Nb、Ta、Ti、Sr、P和Ba,具有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石英闪长岩介于二者之间。锆石U-PbLA-ICP-MS定年显示,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27.10±0.96Ma,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23.8±2.5Ma。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形成年龄为122.6Ma,三者年龄基本一致,从年代学角度为花岗岩、辉长-闪长质包体和石英闪长岩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证据。石英闪长岩锆石εHf(t)值变化于-7.61~-3.80。结合辉长-闪长质包体、花岗岩的εHf(t)值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的部分熔融,辉长-闪长质包体来源于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石英闪长岩为幔源岩浆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完全混合的产物。腾梁地块早白垩世侵入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岩石圈向南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腾冲-梁河地块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变质岩系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冬兵 唐渊 +4 位作者 廖世勇 尹福光 孙志明 王立全 王保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1278,共18页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是滇西地区最著名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主体由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哀牢山岩群)组成,一直被认为是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本文选取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内的花岗片麻岩(11AL17-1和11AL09-1)和石英岩(11AL08-1),以及邻区的...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是滇西地区最著名的带状变质带之一,其主体由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哀牢山岩群)组成,一直被认为是扬子陆块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本文选取哀牢山深变质岩系内的花岗片麻岩(11AL17-1和11AL09-1)和石英岩(11AL08-1),以及邻区的花岗岩(11AL12-1)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片麻岩11AL17-1有岩浆和变质两类锆石,两者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700±6Ma(MSWD=1.4,n=14)和27.4±1.2Ma(MSWD=1.9,n=3),代表原岩形成时代和变质年龄。花岗片麻岩11AL09-1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20±3Ma(MSWD=3.1,n=14),变质锆石年龄为31.2±2.3Ma(MSWD=6,n=5),分别代表原岩结晶时代和后期变质年龄。石英岩11AL08-1中所有锆石具有核-边结构,92颗锆石核部年龄集中分布在6组,分别为493~528Ma(n=42)、635~640Ma(n=2)、701~784Ma(n=44)、976~980Ma(n=2)、1839Ma(n=1)和2487Ma(n=1)。92个核部分析点具有高的Th/U比值(>0.23),指示岩浆来源。最年轻一组的42个核部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09Ma,代表石英岩原岩的最大沉积时代。7颗锆石变质边年龄为26~75Ma内,代表变质年龄。花岗岩11AL12-1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750±4Ma(MSWD=0.6),代表岩石形成时代。这些年龄表明哀牢山变质岩系是一个原岩复杂的变质杂岩带,它的原始物质至少包含新元古代~700Ma岩浆岩、~509Ma沉积地层及220~240Ma的岩浆岩和地层,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现今所见的哀牢山岩群"古老"岩石面貌主要是由地质历史上的浅变质或未变质的地层和岩浆岩在新生代26~31Ma发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的结果。哀牢山变质带的源区物质特征和主要岩浆事件与扬子陆块西缘十分相似,具有亲扬子的构造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岩群 花岗片麻岩 石英岩 锆石U-PB定年 哀牢山-红河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56
10
作者 尹福光 孙志明 +1 位作者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17-1932,共16页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一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 早-中元古代 造山运动 地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1
11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4 位作者 马东方 黄瀚霄 李光明 李玉彬 李玉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59-2164,共6页
波龙斑岩铜金矿紧邻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波龙矿床早期有两次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随后较晚期花岗斑岩侵位;地表广泛分布绢英岩化蚀变,深部发育钾化。本文对采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内石英-辉钼矿脉中的4... 波龙斑岩铜金矿紧邻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波龙矿床早期有两次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随后较晚期花岗斑岩侵位;地表广泛分布绢英岩化蚀变,深部发育钾化。本文对采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内石英-辉钼矿脉中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9·4±1·3Ma(MSWD=0·63,n=4)。此年龄代表了波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波龙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紧邻,并具有一致的成矿年龄,可能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受控于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斑岩铜矿具有成群分布的特征,波龙和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的发现也暗示多龙矿集区具有找到其他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龙 斑岩铜金矿 成矿年龄 多龙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铜矿带甲马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驱龙斑岩型铜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佘宏全 丰成友 +3 位作者 张德全 李光明 刘波 李进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9-696,共8页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 对甲马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三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变化大,从240℃到>500℃。矿床形成早期干夕卡岩阶段,矿物形成温度大于500℃,湿夕卡岩阶段均一温度区间集中在270℃~360℃之间,该时期为硫化物矿物形成的主要沉淀阶段。矿床的矿物组合、包裹体类型及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以高盐度、富含Na、K、Ca、Si、Cl^-、SO_4^(2-)、CO_3^(2-)等成分为特点,流体来源以岩浆作用为主。甲马矿床属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典型夕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根据甲马矿床与附近驱龙斑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二者应属于同一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 甲马夕卡岩型矿床 驱龙斑岩铜矿 铜铅锌多金属矿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长安组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杜秋定 汪正江 +4 位作者 王剑 卓皆文 谢尚克 邓奇 杨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地层出露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扬子地块东南缘湘中大乘山地区长安组二段底部的凝灰质板岩中所获得的碎屑锆石的U-PbLA-ICP-MS同位素年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 我国南方扬子板块是国际上新元古代冰期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冰期地层出露广泛,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对扬子地块东南缘湘中大乘山地区长安组二段底部的凝灰质板岩中所获得的碎屑锆石的U-PbLA-ICP-MS同位素年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安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831~720Ma,少数为新元古早期1005~842Ma,含有少量古元古—中元古的2500~1933Ma的锆石。长安组较年轻的两组锆石加权年龄为769Ma(2σ,n=9,MSWD=11.3)和828Ma(2σ,n=16,MSWD=7.9),最小年龄720.2±12Ma(206Pb/238U表面年龄)。长安组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表明,该地层最早形成时代<770Ma,那么长安冰期的启动年龄应不大于770Ma。组成碎屑锆石年龄谱中最大碎屑锆石群体的年龄组构750~830Ma为华南在新元古代时期的生长和再造时代,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古元古代2500~1933Ma年龄信息在长安组碎屑锆石的出现,则暗示了湘中大乘山地区或扬子东南缘的一次地壳再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东南缘 新元古代 冰期地层 长安组 碎屑锆石LA-ICP—MS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风化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剑 付修根 +1 位作者 陈文西 汪正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对最近在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肖茶卡、石水河等地区新发现的肖茶卡组顶部的粘土质角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角砾层产状及剖面演化序列等与古风化壳的形成及其特征较为一致;相对于基岩,古风化壳... 对最近在藏北羌塘盆地菊花山、肖茶卡、石水河等地区新发现的肖茶卡组顶部的粘土质角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角砾层产状及剖面演化序列等与古风化壳的形成及其特征较为一致;相对于基岩,古风化壳的主量元素表现为CaO、CO2的淋失和SiO2、Al2O3、Fe2O3、K2O、Na2O、MnO、P2O5等不同程度的相对富集;古风化壳中的粘土质风化残积层的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富集,表现为LREE含量远大于HREE的特征,存在明显的Ce的正异常以及Eu的负异常;微量元素除Mo、Sn和U外,粘土质风化残积层的其余元素含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这些特征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晚三叠世肖茶卡组顶部古风化壳的发现,为了解区域地壳发展史、古气候、古地理演化、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羌塘含油气盆地分析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风化壳 沉积间断 地球化学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含绿柱石伟晶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再会 唐发伟 +3 位作者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4-565,共12页
对腾冲—梁河地区含绿柱石伟晶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48.1±0.8)Ma(MSWD=4.0),锆石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伟晶岩锆石受到热液的改造。含绿柱石伟晶岩与55... 对腾冲—梁河地区含绿柱石伟晶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含绿柱石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48.1±0.8)Ma(MSWD=4.0),锆石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伟晶岩锆石受到热液的改造。含绿柱石伟晶岩与55-52 Ma的白云母花岗岩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方面表现出极其相似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表现出强烈的Eu亏损,δEu为0.074-0.083,相对富集HREE,(La/Yb)N=1.61-1.92,总体表现出典型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含绿柱石伟晶岩是白云母花岗岩浆高度演化的结果,伟晶岩结晶温度为581℃,代表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地壳加厚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伟晶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 稀土四分组效应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富铜矿矿床黑云母40Ar/39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6
作者 马国桃 汪名杰 +4 位作者 姚鹏 李建忠 祝向平 陈敏华 梁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1-679,共9页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 四川省九龙县黑牛洞铜矿床为近期新发现的一个规模在中型以上,产于江浪变质核杂岩中的富铜矿床。本文测试了黑牛洞铜矿床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黑云母的40Ar/39Ar年龄为136.43±0.77Ma,说明黑牛洞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期。结合矿区附近李伍富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年龄,表明黑牛洞铜矿床与李伍铜矿床为同一时期形成的矿床,两者成矿与松潘—甘孜造山带大规模岩浆热事件有关,这对于重新认识李伍铜矿床外围找矿潜力和进一步指导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成矿年代 富铜矿床 江浪变质核杂岩 黑牛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李嵘 张娣 朱丽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81,共8页
从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研究入手,并结合盆地模拟分析结果,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导致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事件包括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石英的沉淀。... 从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研究入手,并结合盆地模拟分析结果,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导致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的主要成岩事件包括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石英的沉淀。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较高石英、长石、钙屑含量可以提高岩石抗机械压实能力。碳酸盐胶结作用在须四段钙屑砂岩和须二段细粒砂岩中较为普遍,对储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相对开放环境以及古构造高位置不利于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对储层发育有利。自生石英主要来自碎屑石英的压溶,具一定厚度、连续性较好的绿泥石衬边可以抑制压溶作用进行以及石英胶结物的形成,对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保存具有双倍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致密储层 成岩作用 绿泥石衬边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子正 郭阳 +5 位作者 杨斌 王生伟 孙晓明 侯林 周邦国 廖震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1-942,共12页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指数1.04~1.65,A/CNK值为1.11~1.25,平均值为1.18(>1.1),10000Ga/Al=3.96~7.34(均值为5.18>2.6),较高的含铁指数[FeO/(FeO+MgO)=0.95~0.99],总体显示了低钾钙碱性过铝质(SP)铁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富集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REE=390.70×10-6~674.91×10-6,LREE/HREE=1.74~3.29(均值2.18),轻稀土分异作用明显,相对富集,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孜花岗斑岩岩体为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底侵作用相关。海孜花岗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与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同期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非造山型花岗岩 Columbia超大陆 海孜 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57
19
作者 徐强 姜烨 +3 位作者 董伟良 刘宝珺 潘懋 吕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5-167,共13页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已经近 2 0年 ,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下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萌芽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在中国区域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理论体系、层序地层与矿产控制作用、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高分辨层... 层序地层学在中国已经近 2 0年 ,通过中国地质学家的努力下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可以分为 :萌芽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成熟发展阶段。在中国区域层序地层研究、在层序地层理论体系、层序地层与矿产控制作用、层序地层与油气勘探、高分辨层序地层和米兰柯维奇旋回及米级旋回层序地层、陆相层序地层 (包括冲积体系和沙漠体系 )、新技术、新方法在层序地层中的应用 (包括地震、测井、计算机模拟、中子技术、宇宙核素等 )、盆山转换和动力层序地层、青藏高原层序地层及造山带层序地层、成岩层序地层和化学层序地层、构造层序地层、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发展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层序地层学研究状况分析基础上 ,提出中国层序地层学应该在加强应用 ,重视基础 ,提高技术 ,发展特色等四个方面努力创新 ,为层序地层学科的发展贡献中国地质学家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中国 发展方向 地震 测井 计算机模拟 岩相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南申基坪铝土矿矿区钪的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军敏 丁俊 +4 位作者 尹福光 廖朝贵 陈阳 吕涛 陈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918,共10页
通过对渝南申基坪矿区四个典型钻孔中铝土矿(岩)和稀散元素钪的研究,发现A12O3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上部和中部,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土豆状、砾屑状和致密块状,Sc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下部和下部,主要赋存的岩石类型为黏土岩和铝土岩... 通过对渝南申基坪矿区四个典型钻孔中铝土矿(岩)和稀散元素钪的研究,发现A12O3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上部和中部,其矿石类型主要为土豆状、砾屑状和致密块状,Sc主要分布在含矿层位的中下部和下部,主要赋存的岩石类型为黏土岩和铝土岩。Sc和A12O3的相关系数平均值r=-0.62,即负的中等相关;Sc和A/S比值(Al2O3/SiO2)的相关系数平均值r=-0.44,即负的弱相关;四个钻孔Sc和∑REE平均值r=0.285,为正的弱相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申基坪矿区绝大多数铝土岩具有富集LREE、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的特征。铝土矿及其伴生元素Sc可能来自下伏地层的碎屑岩和铝硅酸盐岩类,铝土矿和钪的迁移、富集和演化均受到当时的海陆交互沉积环境的制约,铝土矿中的钪很可能有两种存在方式:类质同象和离子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元素 铝土矿 分布规律 渝南申基坪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