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地震记录的快速f-k正演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贺振华
赵宪生
陈琴芳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文摘
通常波动方程正演与波动方程偏移有密切的关系,唯有Stolt的f-k偏移没有相应的正演方法。经研究发现,f-k正演中存在严重的折返效应。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正演公式及相应的算法:①利用振幅衰减因子克服有限离散傅氏变换的周期性影响;②在插值映射中使用两项Sinc插值,消除假同相轴的干扰和提高计算效率;③利用时—深和深—时变换方法使f-k域正演适用于垂向变速和弱横向变速的正演情况。试验结果表明,f-k域正演记录具有与f-k波动方程偏移相似的快速、高效、对地层倾角无限制、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
关键词
Sinc插值
地震记录
傅氏变换
Keywords
seismic record
f-k forward modeling
Fourier transform
Sinc interpolation
分类号
P631.42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题名 VSP与地面地震资料的联合偏移处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小竹
包吉山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 物探 系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8-255,311+366,共10页
文摘
本文利用双程全波波动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算法,沿逆时方向对源点波场和记录波场进行延拓,并借助于 Claerbout 成像条件,实现了 VSP 与地面地震资料(SRP)的联合偏移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利用了自由面产生的下行多次反射波信息,以扩大 VSP 成像的范围。采用这种宽孔径成像方法的结果表明,即使对单个共炮点道集也能收到相当好的成像效果。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在于波场外推是对整个记录进行的,因此,处理中不需要特地识别初至,也不需要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对合成数据的应用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潜力。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波动方程偏移
逆时偏移
Keywords
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VSP)
wave equation migration
reverse-time migration
分类号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题名 用地震叠偏剖面编制构造图的原理及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秦政
朱克安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8,共11页
文摘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的精度,本文给出直接利用地震叠偏剖面制作构造图的原理和方注:根据测网交点上共反射点等时的准则,统一纵、横叠偏剖面上的作圈层位;同时利用纵、横测线上观测的视铅垂时间,计算地震层位的真深度;根据断点在观测网上的纵、横偏移量,确定断层真实的空间位置。另外,文章对于线性和非线性连续介质的几种构造和断层模型,在正交测网、斜交测网、沿测线恒速和变速等多种情况下,分别进行了正、反演计算。计算结果和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较高。该法经实际资料检验效果较好,与其它常用的作图方法相比,具有简便、高效率和高精度的优点,并有较广的适用性。
关键词
叠偏剖面
构造图
地震叠偏剖面
Keywords
stacked migration section, structural map, closure, spacial migration, model, real depth
分类号
P631.3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题名 在τ—ρ域用特征积分法反演层状介质的速度和密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宽
包吉山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研究院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83-592,共10页
文摘
本文提出一种在τ-p 域内用特征积分法反演层状介质速度与密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把有偏移距的地震资料变换到截取时间τ和水平慢度 P 域内,然后,对任取的二道平面波地震记录,分别用特征积分法反演波阻抗,再用这对波阻抗分离层状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文中讨论了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试算,效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τ-р域
特征积分
反演
层状介质
Keywords
τ-p domain
characteristic integral
inversion
velocity
density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题名 DQ地区地震噪声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政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6-102,126,共18页
文摘
在 DQ 地区,存在许多规则噪声。不识别这些噪声,在一些情况下,就会使地震解释工作误入歧途。这些地震噪声有:面波、初至折射波、多次反射—折射波、次生回头折射波、次生回头反射波、共反射点叠加中的“网状”噪声等。通过对这些地震噪声的判别分析,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即:①地震记录中的面波同相轴或时距曲线是一条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②在多次波中,除多次反射波外,还存在多次折射波;③在地震记录中,除了与震源激发有关的波外,还出现一些与激发震源无关的次生折射波和次生反射波;④在共反射点叠加中,折射波当作反射波进行动校正和叠加,会导致叠加剖面中出现一些近似线性条带噪声;⑤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与次生回头折射波交叉干涉,且在叠加剖面中形成“网状”噪声。本文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地震噪声的特殊处理。
关键词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噪声的识别
面波
初至折射波
多次反射—折射波
次生折射波
次生反射波
Keywords
seismic data interpretation
seismic noise identification
surface wave
first-break refraction
multiply-reflected refraction
secondary refraction
secondary reflection
分类号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题名 高阶有限差分地震波场正演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志敏
包吉山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5,79+118,共7页
文摘
对二维变速声波波动方程进行高阶有限差分离散化,可得到在时间上外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的有限差分格式。这是一种多格点线性组合的显式跳蛙格式,具有高于二阶的空间精度和二阶时间精度。文中对该格式进行了推导,分析了其稳定性和收敛性。通过对数值频散曲线的分析和二、四、六阶差分法合成记录的比较表明,高阶有限差分法有利于提高解的精度,对制作高精度合成记录是十分适合的。
关键词
地震波场
有限差分
合成记录
频散曲线
波动方程
相速度
高阶差分
线性组合
外推
分法
分类号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题名 转换P-SV波叠前偏移
被引量:2
7
作者
罗省贤
贺振华
机构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计算中心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65-472,546,共9页
文摘
转换P-SV波的入射波与反射波传播速度不同,射线路径也不对称,反射点偏离共中心点,其时距曲线不再是双曲线,所以,不能用P-P波常规水平叠加方法和叠后偏移方法进行处理。即使采用计算转换点等特殊处理技术,也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本文采用声学方程及相移法对P-SV波进行叠前偏移,可以高效率地处理转换波的运动学问题,而且能保证成像精度。所以,此法能同时解决P-SV波叠加和偏移两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P-SV波
叠前偏移
波场延拓
互相关
Keywords
P-SV wave
prestack migration
wave field continuation
crosscorrelation
分类号
TE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题名 慢度──频率域纵横波分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伟明
聂勋碧
机构
西南石油地质 局地质 综合研究大队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8-356,共9页
文摘
利用自由表面上的零应力边界条件,推导出地面上水平、垂直分量位移与到达地面的纵横波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再把二分量地震记录变换到慢度—频率域,并在已知表层速度的条件下求出到达地面的纵横波波场;然后把它们变换回到时空域,即可实现纵横波分离。唯论数据试算获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实际资料处理也有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纵横波分离
地震勘探
Keywords
seismic data processing,slowness-frequency domain, separating compressional wave from shear wave
分类号
P631.44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