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经导管栓塞治疗肾动脉出血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坪 李刚 +1 位作者 程美雄 张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 目的探讨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 cyanoacrylate,NBCA)经导管栓塞治疗肾脏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3年6月收集23例保守治疗无效肾出血患者,行NBCA胶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20例(87%)单独使用NBCA胶,3例(13%)联合使用NBCA胶和其他栓塞剂(明胶海绵、微弹簧圈)。DSA造影显示假性动脉瘤10例,动静脉瘘8例,活动性出血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使用NBCA胶经导管栓塞术的技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动脉栓塞术,术后造影显示异常表现消失,手术成功率100%。术后2-3d出血症状消失,无复发出血病例,其中2例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术后未观察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出血性病变,经导管栓塞治疗中单独使用NBCA或NBCA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是安全有效的,甚至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NBCA也显示满意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肾脏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即时及中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坪 李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评价手术安全性以及即时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行PVP,病变椎体节段共64节。其中5例患者术中行组织学活检。PVP术前1d、术后1d及随访期(3—12... 目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评价手术安全性以及即时和中长期疗效。方法对4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行PVP,病变椎体节段共64节。其中5例患者术中行组织学活检。PVP术前1d、术后1d及随访期(3—1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疼痛程度。术中、术后观察记录可能斤发症。结果64节椎体均成功施行PVP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平均评分8.4±1.4,术后1d降至3.1±2.3(P〈0.01),术后随访期为3.3±1.7(P〈0.01)。术后影像学(CT、DSA、3DCT)证实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渗漏35例,其中椎旁软组织渗漏15例.椎间盘渗漏11例,椎管内硬膜囊外漏4例,椎体引流静脉瘘5例。无严重危急生命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施行PVP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即刻及中长期镇痛效果,骨水泥渗漏是最常见并发症,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转移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颅MRI、DWI和SWI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胡美云 王月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颅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DWI、S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对其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320例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头颅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DWI、S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对其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3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出血性转化143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FLAIR序列呈低信号或高信号;DWI显示血肿周围存在较弱高信号,SWI显示血肿呈明确低信号,血肿周围呈高信号,少量出血信号不明显。出血性转化患者的ADC最低值、ADC平均值均低于无出血性转化患者(P<0.05)。SWI诊断出血性转化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高于MRI、DWI。结论: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的MRI、DWI和SWI影像特点各具特异性,SWI对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诊断价值优于MRI、D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MRI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用于前列腺癌诊断 被引量:13
4
作者 曾桔 印隆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 s/mm^2... 目的观察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接受前列腺IVIM-DWI(b=0、50、100、150、200、400、600、800、1000、1500、2000 s/mm^2)并经病理确诊为PCa(PCa组)或BPH(BPH组)患者,根据病理分级结果将PCa组分为低分亚组与高分亚组,比较组间及亚组间ADC值、D值、D^*值及f值差异,对差异有意义的参数绘制鉴别诊断PCa与BPH及预测PCa病理分级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分析PCa组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4例,PCa组24例,BPH组20例,组间ADC值、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10.87,P均<0.01),而ADC值(0.99)及D值(0.98)鉴别诊断PCa与BPH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P=0.24)。PCa组内低、高分亚组的ADC值及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3.86,P均<0.05),ADC值(0.76)及D值(0.88)预测PCa病理分级的AUC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PCa组ADC值(r=-0.44)及D值(r=-0.56)与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超高b值DWI与IVIM成像对PCa有一定应用价值。ADC值与D值鉴别诊断PCa与BPH的效能相当,而D值预测PCa病理级别的效能高于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诊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